教學感動

  今年的青山Time很不一樣,從以往一年一次的探究主題,轉而變成將青山Time精神融入在生活課程中,進行各單元間小規模的探究,在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型探究中,訓練孩子如何做決定、觀察、實做及突破困難的能力,讓他們從這些過程當中,發現自己和環境的關係,進而去關心生活週遭的人事物。

  上學期,進行了校園探索、發現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風的存在及吹泡泡四個探究。以吹泡泡為例,老師問說:「生活中什麼時候會出現泡泡?」,一開始,孩子們只會說出眼睛能看到的事物,例如:洗手、洗車、洗澡……,在經過不斷的討論之後,他們發現要有可以產生泡泡的材料和水混合在一起才會有泡泡,但又不是材料加水之後就一定會產生泡泡,還要慢慢嘗試,找出最適合的比例。在第一次的吹泡泡活動中,有人成功吹出大泡泡,但也有人失敗,回教室後,我們一起探討了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孩子們七嘴八舌到處去請教別人用了什麼材料,為什麼可以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到了第二次的活動,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夠成功吹出泡泡,甚至他們還自己發明了泡中泡!

  有了上學期的經驗,到了下學期開始進行創意交通工具的課程時,孩子們變得比較有創意,在畫設計圖時,也在基本的交通工具中加上了許多功能,讓生活更方便。到了製作成品的階段,有些孩子發現他們無法做出和設計圖一模一樣的交通工具,所以他們開始動腦思考或跟同學討論該如何修改。許多孩子在製作時面對到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順利的將配件黏在交通工具上,他們就會去看別人是怎麼黏上去的,學習同學的好方法,或是和夥伴互相合作,協力把配件黏好。

  對於今年的青山Time,家長們也給予高度的肯定,其中有一位媽媽在回饋中說到:「青山Time帶給小朋友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從一開始寶貝回家跟媽咪討論要準備什麼材料,直到完成作品,在這過程中,寶貝告訴媽咪他會與同學討論如何黏貼作品,遇到困難時同學也會幫忙。在這當中,小朋友學會了互相幫忙,也懂得欣賞別人的作品。在發表當天,發現寶貝更進步了,從一開始上台很羞澀的他,經過老師的耐心指導,讓他終於可以在眾人面前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身為家長,覺得青山Time課程實在是太棒了!可讓小朋友在自然快樂中學習到課本以外的東西。」

  在青山Time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是老師和家長的感動,而這些能力一旦養成,對孩子的一輩子都受用無窮,它不只是一個課程,更是開啟孩子探索未來的關鍵。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在生活中,我們與人相處,也和所有的萬物並存,在他人眼中小小的螺絲釘,康橋二年級的寶貝,張開了大大的雙眼,仔細觀察、思考並探究這生活中美好的一切。
  本年度中,上、下學期各有四個單元以青山Time融入生活課程。以下學期來說,融入的生活課程分別是:小小磁鐵真神奇、和小動物做朋友、雨天生活變化多、我要升三年級了。各單元老師指導原則皆以導入探究目標、掌握核心概念、面對探究主題以及展現探究成果等四個階段。
  以本次青山Time成果發表會的主題「小小磁鐵真神奇」來說明四階段的指導心得。首先,導入階段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內容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透過電子書影片認識磁性,並介紹生活中的磁鐵物品(跳棋、磁鐵條、門擋……),有了這樣的概念,學生就很清楚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和「磁鐵」有關。接著,在掌握階段學生透過尋找生活中的磁鐵物品,激發他們設計磁鐵物品的興趣。但是最難的部分就在於,引領全班思考「生活中有什麼難題可用磁力來解決」,因此在這個部分除了老師的引導外,更需要小組內的討論激發他們更多的想法。最後,就回到學生個人設計的「磁鐵物品設計單」。在面對階段,學生依照自己的設計開始準備材料,並且帶到學校製作。在製作過程中,可以看到有些孩子開始沒有任何想法,但透過觀察同學的創作與省思,他們最後仍然可以有自己的作品呈現。到了表現階段,除了將歷程中的學習單製作成海報,對孩子最大的挑戰就是上台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省思。因此,我們透過班內發表→全學年預演→成果發表會深化孩子的信心。與一年級相較下,我們也不再給孩子背稿,而是給大綱模式,內容由孩子自己產出,這樣更能內化孩子的思考,達到青山Time的精神。
  每次的青山Time單元,總是充斥著無盡的問號與驚嘆號,稚氣的臉龐卻有專注的神情,因為我們總是一直把許多問題丟給孩子去思考、解決,他們也從中學會討論與分享。在最後的發表會中,看到他們自信的介紹屬於自己的創作時,那眼神所散發出來的光芒,是我們最期待的……

  在三年級的課表中,有一門青山Time的課程,對初升上中年級的孩子而言,特別的新鮮有趣,因為這是一個擁有自主選擇權的踏腳石,意謂著孩子可以在這門課堂裡,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作自己喜歡的事,安排自己的研究進度,當自己學習的主人。

  然而,對於三年級老師而言,卻是一門大雜燴綜合課程的修練,因為這代表著,在課程的剛開始,老師必須要有清楚的課程概念,引領這群還似懂非懂的孩子們,搞清楚什麼是「青山Time」;進入孩子選擇研究主題時,又得化身為善於談論的引導者,傾聽孩子的想法,並且從與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中理出脈絡,告訴孩子什麼研究是可行的,什麼主題以目前的能力可能沒辦法做得到;等到開始探究時,老師又得化身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者,盡可能的給予各種研究領域的專業意見,提供孩子進行探究的方向參考;待探究告一段落,課程進入成果整理之際,老師又得變身為美術設計的老師,先從海報的版面設計概念教起,再指導如何在有限的海報中有條理的呈現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因此,每次在指導三年級青山Time的這一年,總是得使出渾身解數,展現十八般武藝,希望孩子第一次接觸青山Time,能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礎,留下愉悅的學習回憶,是以,在長達一年的指導期間,有時難免會有心力交瘁之感。

  但隨著一年的青山Time課程結束,在青山Time發表會落幕之時,看到孩子自信的侃侃而談自己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家長們肯定與讚許的掌聲,甚至是學期末時許多孩子興奮的談及他已經想好四年級的青山Time主題,這些點點滴滴,都化為滋潤老師疲累心田的甘泉,鼓舞著我在來年的青山Time課程中,繼續賣力且努力的指導孩子,怎麼在青山Time課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往自己的夢想邁進。

  在青山Time中,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一件事,那就是「只有用想的,只是一場夢;唯有實際去做,才能知道正確與否!」
  每個孩子都有他腦袋裡的夢想,希望能做出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當孩子們去做了之後,才會發現原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原來距離是這麼的遙遠。青山Time正是這樣的課程,讓孩子們去將腦袋裡的東西,毫無限制的展現出來,中間的路或許坑坑洞洞,會走得跌跌撞撞,但當一步一步往前踏的時候,便是縮短了與成功之間的距離。
  還記得在三年級時,課程的重點再讓孩子們自己找尋題目,而孩子們提計畫的類型五花八門,甚至是天馬行空,而我只是問孩子:「你確定你做得到嗎?」孩子的眼神總是閃耀著光芒,告訴我他一定可以做得到,那我就指導之後便放手讓他去做。之後,孩子們發現有好多知識他不完全明白,好多東西根本無從找起的時候,他們便會露出失望的表情來告訴我:「老師,我做不下去了……」這時,我反而很欣慰,因為這代表你真的實際地去闖過了一遍,雖然可能摔得遍體麟傷,但是這些從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經驗,深深地刻劃在你的腦海中。
  來到四年級,課程的重點擺在探究的過程,期待將研究的過程紮實並深入,不要只是做表面的功夫而已。原本我很擔心孩子們可能又會在選題目時就將範圍訂得太大,但是當我聽到孩子們彼此互相提醒:「題目的範圍不要太廣,不然會做不完,所以大家要將重點集中在一個或兩個就好囉!」我真的很興奮,因為這表示大家已經將前一年的經歷,內化到心中,瞭解到題目如果訂得太廣,對於後續的探究過程,會產生很大的困難。這不就是今年我們希望探究過程的核心概念嗎?
  舉例來說,我們班的小硯,在三年級時所選的題目是用樂高拼城堡,但是在四年級選題目時,他說他想要嘗試實際去做出一個東西來,剛好他非常喜歡馬力歐,所以跟家人商量好後,他決定自己做出一個馬力歐布偶。做整個探究過程中,他從畫設計圖、買布、剪裁、縫製、塞棉花到最後的美化外觀,都是由他手工完成,而老師跟家長的角色,則是在旁邊的陪伴者與指導者。當他將完成的布偶展示給大家看時,你可以看到他臉上嶄露出的驕傲感,是遠遠勝過他之前用樂高拼城堡時的表情。
  探究的過程,在三和四年級有很大的不同。三年級時,看到的是孩子帶著失望的表情來跟老師說他做不到。來到四年級時,因為有了前次的經驗,所以孩子們會將探究的過程再更細分化,把每一次的步驟都仔細的做好。所以這一次,孩子們常常是帶著滿意的笑容來跟老師說:「老師你看,我真的做出來了耶!」
  孩子的笑容,是多麼美麗的畫面阿!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習無法一步登天,而創意是基於穩固扎實的基礎而震盪出來的,青山TIME的教育意義莫過於此。小時候,常常在想什麼樣的人可以做探究、參加比賽呢?乖巧的人、安靜的人、聽話的人、成績好的人……等,這些人好像都有機會;那調皮的人、喜歡抓蟲的人、愛問怪問題的人……這些人也可以嗎?青山TIME便是讓所有的孩子都親身經歷與體驗這樣的一個過程!從計畫的發想、決定、實際的操作、探究、成果的整理、發表……等,青山TIME就如同一塊可讓孩子盡情揮灑的畫板,讓孩子可以自在的發揮並找到想學的、想問的、想知道的答案。
  「老師,你知道一杯水裡面到底有多少微生物嗎?」孩子開心的分享著他的發現。「如果要踢出香蕉球,右撇子的人就要以左腳為軸心腳,然後踢球的右下側」,這位孩子用他實地練習的一連串照片秀出成功踢出香蕉球的連續動作。「這些都些京都的特色古蹟,寒假的時候我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拍下來的」,這位孩子是將青山的主題設定為要規劃一連串的京都之旅,然後帶著家長去探訪她所安排的景點。青山TIME的有趣之處其中一個便是「多樣性」。和科展不同,青山TIME的主題完完全全由學生自選再修訂,所以相當的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他們所選擇的主題,都是生活中自己遇到或感興趣的事物。有歷史、有手工藝、有運動、有食品製造……,豐富的主題選擇讓孩子得以展現個人的特色,也讓發表的時候,彼此能學習並觀摩到多元的內容。
  原本以為逐步的完成探究後開始整理資料是孩子常常感到困難的地方,因為有些孩子只想著要做感興趣的東西,但並沒有想過要做到什麼程度或什麼樣子。然而,事實發現,孩子的潛力真是無窮,不能小看他們了!出乎意料的,班上的孩子在整理資料時都相當有想法,我想這歸功於之前青山TIME經驗的穩紮穩打。好幾個孩子表示做海報是最有趣的地方,因為很期待能分享自己的探究,想告訴別人自己的發現,想要把那種找到答案或完成了的興奮傳達給別人,所以各式各樣具有創意的海報就這樣誕生了,有的清晰條列、有的豐富多彩,更有的圖文並茂。從這整個過程中,其實不僅孩子,老師更是一同成長、開了眼界學到了不少。「老師,我已經想到六年級的青山TIME主題了」,「真的嗎?老師會期待著你的表現」。

  透過一整年的青山Time,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的興趣為主題,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與歷程。這一年,到底學生有何成長?
  在制訂題目方面,老師們讓孩子透過選擇有興趣的題目,增加其研究的動力。另外,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選擇題目的時候,在討論這個題目的動機時,我發現學生會考量五年級所學到的經驗,這是今年看到孩子們的成長之一。孩子們選擇題目的研究深度和題目廣度也比去年更上一層樓,由此可見一年一年的練習下,孩子們也能有所成長。
  在探究的歷程中,老師讓孩子練習自主探究、尋找答案,不但能培養孩子追求學問的態度與嚴謹度,更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發現透過這樣沒有標準答案的課程中,可以打破以往制式學習的框架,讓孩子不再只是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們其實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是感到不安的,這就是在青山Time這堂課很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需要這堂課來協助孩子銜接未來的學習與追求知識的歷程。其實,透過青山Time的學習歷程,不但讓孩子們能提早練習寫論文的初體驗,從中瞭解找尋答案的歷程與方法。我常跟學生說:「其實青山Time反而更接近未來的工作職場現況,因為未來工作就是發現問題後,去找方法解決問題。」其實青山Time不但更貼近學生的未來,也是能讓康橋的孩子能成為與世界接軌的國際菁英的關鍵課程之一。
  在資料整理方面,學生亦學會不是單純查詢資料,在六年級的青山Time中,更懂得製作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或是擬好題目進行訪問,我希望學生的研究資料不僅僅來自於網路或書本資料,而是可以透過問卷調查或訪問找出書本以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其實就是在進行一篇小型論文的研究,透過嚴謹的蒐集資料,再結合統計圖表的呈現,幫助學生展現不一樣的學習成果。
  這是第五年參與青山Time的課程,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幾年的薰陶下,已經對於研究有所認識,更能投入研究的世界。我相信來自於自己想要的學習,才是真正真實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而青山Time就是這麼一門有趣又深奧的教與學的對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