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同成長
攜手共同成長
異齡學習在小學教育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透過這種學習模式,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將自身經驗與智慧傳授給年幼的同伴,而年齡較小的孩子則能在指導與陪伴中獲得成長。這種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異齡學習還能促進孩子之間的合作與理解。低年級學生在高年級學生的關懷中感受到支持,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幫助低年級學弟妹,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增強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康橋國際學校將異齡學習列為特色課程,精心設計了多元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年於六月初,學校特別為康橋集團各幼兒園安排〝小一生活初體驗〞活動。當幼兒園的孩子走進校園時,學長學姐們熱情迎接新鮮人,讓寧靜的校園瞬間熱鬧起來,為即將入學的小朋友帶來親切與溫暖,拉開新生異齡學習序幕。開學後,一、四年級共同參與〝大手拉小手〞活動,結合生活課,讓四年級學生帶領小一新鮮人認識校園與適應小學生活。他們牽著學弟妹的手,細心地介紹校園環境、認識師長,並幫助他們融入新環境。透過這些互動,學長姐不僅回想自己剛入學時的心情,還能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
二、五年級則透過〝小白帽的一封信〞這個別具意義的活動相互學習。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游泳時遇到困境,會透過書信向五年級的學長姐求助。五年級學生不僅分享游泳技巧與經驗,還親身示範長泳,提供實用的學習秘笈。互動過程中,讓學長姐從分享中建立自信,而學弟妹則會因榜樣的激勵下不斷進步,期待自己能變得更加優秀。
三、六年級的〝長大這件事〞活動結合國語課與菁英課程,讓三年級學生觀摩六年級圓夢活動,學長姐分享挑戰巔峰的勇氣與心得,啟發學弟妹在成長中思考自己的目標與選擇,為未來成長做好準備。這些異齡學習活動不僅促進不同學生的情感連結,還能讓課程跨域結合,創造更多學習的火花。異齡學習不侷限於學校,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場域。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一、傾聽跨代心聲:
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日常生活點滴,而不僅僅關注學業表現。每天可安排餐後或睡前的談心時間、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予適當的支持與空間,幫助他們釐清感受與問題,即使結果是錯誤與失敗,也能成為未來成功的養分。家中有長輩時,更可藉由分享故事或人生經驗,促進代際理解與文化傳承。年輕人的創新思維與AI科技能力則可幫助長輩適應現代生活。這種共同學習有助於建立更深層的互動與聯繫。
二、家人共學成長:
家庭本身就是異齡組成的最佳例子。家庭成員可以共學一項才藝,一起閱讀、學習或討論,共同探索新知識。哥哥姐姐擔任〝小老師〞時,除了能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與表達自信,也加強了家人間的情感連結。
三、多元觸角體驗:
鼓勵孩子參與校內外社團,舞蹈比賽、樂團演出或冬夏令營隊活動,以拓展孩子的社交圈,並為異齡學習注入更多可能性。如此不僅教會孩子團隊合作、激發潛能,還能提升人際互動與溝通技巧。
小學教育是人格塑造、社會技能發展與學科知識習得的重要階段。異齡學習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還促進不同年齡層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共同成長。康橋國際學校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活動,為孩子創造跨越年齡的學習體驗,激發社交潛能,實現全人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