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園-促進健康體魄
活力校園-促進健康體魄
運動對成長階段學童是很重要的,它能幫助孩子大小肌肉、手眼協調、感覺統合等各方面的成長,還可以提升孩子體力及免疫力,除此之外,運動還能抑制腦內的衝動元素讓孩子學習過程中更有效率,上課更有精神。在運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孩子鍛鍊堅強意志,勇於面對挑戰,並增加自信心,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康橋為了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運動習慣,在校園中提供完善的運動設施、專業的老師及循序漸進的課程與活動設計,並規劃多元創意的體育競賽活動、水上運動會、小鐵人、長泳檢測、登雪山領畢業證書等活動,除了培養體能、體力及意志力之餘,並為自己求學生涯中留下難忘的回憶。而家長可以怎麼陪伴孩子養成運動好習慣呢?我們不妨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讓運動成為家庭的一部分:
孩子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若家長只要求子女多運動,自己卻坐在家中看電視、滑手機或上網,試問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呢?唯有與孩子一起運動,家長以身作則,讓子女效仿,久而久之,孩子的運動習慣自然養成。因此家長可以嘗試選擇週末或假期,例如每週六的上午或周日下午,定時全家一起進行運動。不論是散步、跑步、騎車還是打球,這段時間要堅持下來,讓運動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既可提升家人體能還可促進家人感情。
二、引導孩子感受運動的好處:
運動對身心帶來的改變,細微卻真實存在,在每次運動過後,家長們不妨花點時間與孩子聊聊,引導孩子去好好感受運動所帶來的正向改變。像是學校每年的小鐵人活動,家長們在結束後可以跟孩子討論,每一年完賽後體力和心情上的不同;或者在六年級每一次山訓之後,也可以跟孩子討論每次完成後身心上的改變,藉此引導孩子明白運動會讓我們的身體及體力變好,只要有投入便可以看到成效。家長們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跟孩子說明,大腦也如肌肉般會愈練愈好,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情緒的控管等等,都是投入就會有進步的。
三、休息時多鼓勵孩子做運動: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適度的休息有助腦筋的靈活運轉,讓思路更為清晰,當運動時會分泌一種名為「腦內啡」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幫助我們紓解壓力、心情愉悅,並讓我們的專注力有所提升,因此,康橋在課間休息時間為引導孩子走出教室,透過運動紓解、釋放壓力,除了充分運用學校空間建置各項運動設施外,更安排每天上午20分鐘、下午30分鐘的大下課,讓學生盡情活動,體驗汗流浹背的快感。而在家中當孩子功課完成一個段落後,父母可鼓勵孩子做運動鬆弛一下筋骨,例如到公園玩、到樓下騎騎腳踏車、或跳跳繩等,避免以靜態活動如玩iPad、看電視作為休閒活動,這樣從休息遊憩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孩子養成運動習慣。
愛孩子,就送他可以陪伴他一生、受益無窮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從快樂中學習,從學習中培養運動的習慣,從運動的習慣中發展身心,促進健康體魄,創造健康快樂的運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