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康橋國際學校因應資訊科技蓬勃發展所帶動的趨勢,積極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除了持續精進教師數位教學素養,並於99學年度即建置高品質的互動式單槍與實物投影機,讓師生的教學更加活化創新外,如何將資訊適時的融入教學,讓康橋教學品質更顯精緻,就成為康橋團隊關注的焦點。
青山校區小學部自100學年度開始,配合平板電腦上市,嘗試以行動性的電子載具融入教學,實施「行動學習實驗教學(電子書包)」方案。透過教師運用合適的軟硬體設備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讓學生能迅速獲取資訊與即時回饋,善用數位輔助學習工具。結合書包、電子閱讀器、多媒體、網路傳輸等功能,藉以激勵學習動力,培養團隊合作及溝通力,增進思考表達力,提升學習成效,奠定終身自主學習。後續更發展出低、中、高不同年段透過iPad與Chromebook的學習模式,讓孩子們在各科目的學習上,都能夠提升效益。
在使用這些資訊科技時,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能夠突破教室的框架,使學習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不再只是從老師與書本而已,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多方資源,這樣所獲得的知識內容將更多元、更完整。同時,老師引導孩子們去判斷蒐集到的資訊的正確性,並從中去蕪存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這些在無形中也是在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做好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提升自我價值判斷的標準。
在學生的學習上,資訊科技另一個幫助就是學習歷程的保存,以及自主學習的應用。我們可以透過電子書以及字典的網站,讓孩子們進行生字書寫的練習。還可以將課本中劇本類的課文,實際演出並錄影下來進行剪輯,讓孩子們對於文章的認識不會只是生硬的文字而已。也可以使用類似釘板的程式,讓孩子們在數學課時練習縮圖、放大圖的繪製。利用文件的共做功能,小組的同學們可以在社會課時一起製作專題報告。還可以結合Canva,將青山Time海報的製作數位化,使孩子們在成果的展現上更豐富。在康橋的校園中,還有許多數不清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讓孩子們將資訊科技當作幫助他們學習的利器,將學習的效果大大的提升,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在AI新世代的浪潮中,全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身為教師的我們也不例外。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資訊科技已在教師的班級經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課堂參與,更能改善班級管理,因此,如何將資訊科技的優勢融入班級經營中,促進師生間的正向互動,並提高班級經營的效率,進而為親師之間的溝通搭起更為緊密的橋樑,是我們辛勤耕耘的目標。
促進師生正向互動
過去,沒有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我們經常使用印章、貼紙、集點換禮物來獎勵學生,但時間一久,學生看著集點卡上的一個個印章或貼紙,常會忘了自己有哪些好表現;因此,近年來我嘗試運用ClassDojo工具來管理學生的課堂表現。
ClassDojo是一款吸睛的班級經營小工具,教師先針對班級設置不同的技能,如:國語課堂發表、上課專心、完成課堂任務……接著,從一顆怪獸蛋開始,學生們化身成一隻隻可愛的小怪獸,每當學生表現出符合各項技能的行為時,教師可以立即為學生加分,讓學生具體看到自身的好表現,不僅能持續激勵學生、促進班級的正向行為,教師也能透過後臺報表掌握學生的行為表現與進步。
搭起親師溝通橋樑
近年來,康橋的教師們運用Line@創建一個專屬於班級的群組,教師可以運用Line@傳遞班級公告、發布學校活動通知,確保每個家庭均能掌握最新資訊,大幅降低資訊滯後帶來的困擾;另外,教師也會在群組中運用照片或影片,不定期分享學生的學習與校園生活,讓家長能更深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親師間建立更深厚的互信關係,進而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發展努力。
AI世代為教師的班級經營帶來新的契機與挑戰,期待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能促進親師生的正向互動,並進一步提升班級經營的效率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