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與學的奇幻之旅-水墨畫/擴充孩子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水墨繪畫為東方傳統藝術的一環,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更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感和創造力。但水墨媒材對於孩子日常生活經驗來說較為陌生,加上新媒材掌握不易,使孩子容易產生挫折,因此以貼近康橋孩子的生活情境(爬山),也是學校菁英活動課程-圓夢雪山為畫作題材。
「哇~」就是這麼一個驚奇!代表著孩子對於不同媒材的新奇,代表著即將登上雪山的勇於挑戰,於是開啟了孩子對學習的熱忱。課程設計為了不只讓孩子的印象如煙花般短暫絢麗,而是要逐步由淺入深的延續下去,透過同儕合作討論、聆聽他人意見並修正自我想法、師生共同歸納到個人實作的教學流程,有別於一般教學技法皆為老師單向傳授,而是引導孩子們鑑賞作品獨特的筆法與層次,與小組彼此交流並實際試畫於紙上,發現此畫作的筆法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再回歸到個人,將所學到的觀念與畫法,選擇合適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創作。
在課堂中,有段美麗的風景,是孩子在隨興揮灑幾筆的過程中,意外地呈現出雪山與眾不同的風格。這個驚喜不僅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潛力,也讓他們體會到藝術的無窮可能性與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段意外的發現,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激發了他們對藝術的熱情。
此外,學習水墨畫除了培養孩子藝術感,更是能提升學習專注力與耐心。水墨畫重視墨色的水分控制,前後步驟順序會清晰的呈現於畫紙上,需等待上一層墨色乾再上色。過程中,除了學會運用水墨畫雪山的技法,更延伸於學習需按部就班,做事需有條有理的內在精神。
希望透過結合菁英活動的水墨教與學,讓孩子未來在登上雪山時,能一步一腳印留心、關心沿途周遭的風景與環境,豐富學習經驗,讓學習不僅只限於是藝術課,更是展開無限可能的奇妙之旅。
還記得上一次抬頭看樹,感受教室外、生活中的大自然,是什麼時候的事呢?你是否探索過樹中豐富的色彩,比較、覺察色彩的特性與差異?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根據現今108課綱理念,培養兒童從表現、鑑賞與實踐的學習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所知所感、思考力、表現力及創造力,並透過實作、合作等方式,充實自我的藝術涵養與美感。因此,藝文老師們投注了許多的精力設計藝術系列課程,營造機會讓孩子多多探索、靜心感受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與景物。
走出教室外,探索大自然
結合康橋自然與田園課程,引導孩子觀察一棵棵樹木的姿態,並能深化到各個細節,針對樹葉、樹皮、樹幹、樹枝等部分,分工進行小組觀察。孩子能覺察陽光從不同角度照射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充分發掘能自然界的中多彩的世界,甚至是細膩的觀察比較一片片葉子大小與形狀,摸摸樹木的粗糙紋理,了解大樹更真實豐富的全貌,並在生活環境中,體認到美的存在。
帶回美感經驗,畫下屬於自己的創作
回到教室,引導孩子深化觀察所得,一同討論樹的光影與顏色變化,並運用孩子很喜歡的繪畫媒材——水彩,畫下生動的樹木。其實在中年級的美勞課中,從三年級我們就有練習水與彩的混合、表現水彩的濃淡、練習混色到靜物水彩畫,奠定水彩技法的基本功。到了四年級水彩課程循序漸進,觀察重點在光影的表現,學會畫出光影變化,能夠給予物體空間感和立體感,是創造畫面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從觀察與分析樹木的結構、控制水彩顏色的濃淡、調色與練習混色到實際上色,讓孩子能夠理性地分析色彩、了解水彩調色的關鍵與光影呈現的方式。接著,提示孩子畫筆的筆,因為不同筆觸可以表現不同樹的生長型態,藉由美勞課堂的中的藝術探究、自主學習、互動對話,讓孩子掌握每一環節步驟,享受繪畫的過程,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色彩與色彩呈現了生命力和活力,擴充每個人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