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內教孩子關懷弱勢,不如帶著孩子走出教室
康橋以實際的行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透過以行動為公益團體募款的活動,使得孩子從行動學習中,感同身受他人需要、用行動奉獻自己愛心!康橋今年恢復了實體勸募活動,青山校區由三至六年級的康橋學生,一起走出戶外,運用我們孩子口語的表達力與關懷力進行勸募。
行動勸募的意義是什麼呢?康橋每年舉辦的行動勸募帶來的不只是學生課業上的學習而已,孩子透過實際的勸募活動,聚焦於品格力的養成,行動勸募的精神不在於募得多少經費,勸募的過程更是我們所珍惜的學習旅程,默默行善得到的掌聲不多,但卻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公益服務的學習機會,都能培養學生主動關懷的品格、及在團隊中溝通合作等多元能力。每年為期兩天的行動勸募不是終點,而是付出愛心的開始,我們期盼孩子們繼續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一起幫助社會弱勢。
邀請我們的孩子走出舒適圈,為公益團體發聲
每年「行動勸募」的活動都會邀約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共襄盛舉,孩子的愛心年年不缺席,而我們也能在舉辦勸募的兩日活動中,遇見我們的孩子在戶外街頭為公益團體齊發聲,勇敢向陌生人開口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勸募?勸募的理由是什麼?以及幫助的對象。孩子們竭盡自己小小力量,努力幫助需要的人完成大大夢想。學校舉辦行動勸募的日期通常約在每年11月中旬,早在活動開始的一個月前,孩子們就已陸續為勸募做足準備,大家利用大下課時間,主動分工合作製作勸募箱和行動看板;也有可能是在教室時,老師以行動劇實際模擬勸募當中會發生的突發狀況。這段時間老師會帶著孩子練習講話要面帶微笑,即便被拒絕了也要保持微笑說聲謝謝。「勸募讓我們心中有愛,培養被拒絕的勇氣也是學習之一呢」。
家長如何幫助您的孩子參加行動勸募
許多孩子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過到了現場大家的緊張感還是有的,萬事起頭難,開口向第一位陌生人說話總是難的,有些孩子會走在街上繞了一圈又一圈,半個小時過去,想說的話卻始終塞在嘴邊說不出口。而行動勸募的小口訣,當只要用最誠摯的態度說出「請您發揮您的愛心」、「一元不嫌少」等簡短話語,強而有力的開場白,就會有路人願意停下腳步聆聽,她們便更加仔細介紹勸募內容,邀請大家透過身體力行實踐社會關懷的真諦。家長就是我們孩子最強大鼓勵的來源,家長可以在不遠處給予孩子微笑與打氣,孩子只要願意開口向前踏出去,收穫學習絕對是豐富滿載;雖然知道有時候會被路人冷漠地拒絕也沒關係,因為每次的開口機會都會讓孩子越挫越勇,家長鼓勵孩子調適心情不放棄,繼續為愛心行動。孩子們的正能量在這兩日紛紛爆發,因為我們相信小小能量累積起來也會變成大大的幫助,這樣就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時孩子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體悟「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