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豪氏攀蜥


科別:飛

學名:Diploderma swinhonis

別名:台灣龍蜥台灣攀蜥箕作氏攀蜥

體長 8~25 公分,最大可達 31 公分。體色會因個體而有所差異,大多是以褐色或黃褐色為主,並會隨環境做出小幅度的改變,體側各有一條由菱斑連貫形成的黃色(或黃綠色)縱帶(雌性較黯淡且不明顯)。雌雄體色差異甚大,雄性體型較大,背部的縱斑比雌性明顯,體色也較鮮明;喉部黑色(雌性較接近褐色),並有明顯的白斑。嘴白色,口腔內呈灰白色或略帶黑色[1]

此外,斯文豪氏攀蜥也有所謂的「棕背型」,這種個體背上深褐色的範圍大部分都被紅褐色所覆蓋,並帶有淺黃色斑紋;在頭部、四肢與尾部也都有深褐色斑紋。

僅分布於台灣(包含本島、蘭嶼綠島琉球嶼),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山區。

為樹棲性生物,日行性,白天常在森林邊緣空曠處活動,在大樹樹幹上常能見到其蹤跡。領域性強,雄蜥遇驚擾時會張口威嚇,同時喉部會擴張,喉部白斑也會更加顯著,並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姿勢,多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AF%E6%96%87%E8%B1%AA%E6%B0%8F%E6%94%80%E8%9C%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