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

科別: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別名:白頭鵯白頭鵠仔臺灣話:pe̍h-thâu-khok-á)

白頭翁體長約17到22公分,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後頭部)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白頭翁常見臺灣西半部與東北部低海拔地區,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常成群出現在平原區灌木叢、丘陵樹林地帶,以及校園、公園、庭院、行道中的各種高高的電線與樹上。台灣的賞鳥人士常將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合稱為「城市三寶」

白頭翁喜歡將巢築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陽台花木、樹叢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如果見到一隻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久,另一隻白頭翁飛過來,兩隻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牠們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對白頭翁會建立牠們的領域,其範圍面積小,巢通常築在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上,雌、雄鳥共同育雛,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窩產3到4枚,繁殖季節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幼鳥需要經過大約十天到兩個星期的孵化才能破殼而出,再經過大約十天到兩、三個星期的餵食,就可以出巢。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99%BD%E9%A0%AD%E9%B5%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