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假的小孩:
星期五終於結束辯論會(也結束了你們高二的所有課程),看到大家的精彩表現,其實每一組都展現出你們的努力,都值得大家的掌聲。
就像蘇老師給你們的結論,「溝通」是一個需要長期練習、也是會越來越需要的能力,在未來的AI時代,許多文字、語言都可以由電腦生成,你要快速地判斷正確性、要組織語言、要回應,你們也會需要面對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同學、老師,出了社會之後還要面對主管、同事,「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現在的訓練真的非常重要。
但在蘇老師講完後,老師想到星期三中庸課,校長給你們和高三學長姐的祝福「禮貌是一輩子的護身符」,這又讓我想到新的辯論題目:禮貌是否比口才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有口才、有道理,但沒辦法好好溝通,例如…(你知道的),這才是社會真正的樣子。
上了大學、出了社會,很多時候你會覺得你才有道理、你覺得你才是對的、你覺得是別人在找麻煩,你覺得這是世界的不公不義…但你就是矮別人一截,為什麼?因為你的職分就是比別人低、你的地位就是比別人矮,所有「你覺得」都是沒用,你只能摸摸鼻子獨自承受,也不用覺得不公平,因為這就是世界運作的方式。
這個時候「口才比較重要」還是「禮貌比較重要」?
所有衝突對雙方都不利(除非你的軍火商),排除了衝突、離開了情緒,才有可能有對話與溝通,「口才」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為什麼禮貌是護身符?因為它能避免衝突,在所有人都能好好講話時你才有可能理性地說服對方,達成你想要的結果。總之,先保護好自己,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提醒事項】
1. 各科的學習歷程檔案要找時間上傳。
2. 英文作文的費用360元還有幾位同學(3 14 15 16 17 23 24 25)沒有繳交,請下週帶來!
3. 「整潔」的考卷下週一交喔!!!「感恩」下週四交。
20240622_班導 黃紹峯
明年的現在就要畢業的小朋友:
原本以為這週沒什麼事,可以好好打愛的叮嚀,想不到高三畢業典禮、畢業晚會彩排也需要我在明健堂,不知道明年會不會是畢業班導師自己控音樂,感覺很酷!
來分享一下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演講,是網球天王Federer(費德勒)在長春藤聯盟達特茅斯學院對畢業生的勉勵,以下是一些片段節錄。幾個我覺得重要的地方有把原文列出來~
不費力是個神話(Effortless is a myth)
我其實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讓一切看起來輕鬆不費勁(The truth is I had to work very hard to make it look easy.)。
有好多年,我怨天尤人、咒罵。很抱歉,在學會保持冷靜前,我還會摔拍。在頭一、兩個小時,誰都可以打得好,那時候狀態好、速度凌厲、神清氣爽,但兩小時後,你的腳開始抖,思緒亂飛,紀律鬆懈。義大利公開賽一場比賽讓我醒悟。一位對手公開質疑我的心理素質說:「在比賽的頭一、兩個小時,看起來是羅傑(Federer)會贏,在那之後,我贏面更大。」我意識到,贏得不費力是至高的成就。
我相信自己,但自信也得靠努力賺來。(I believed in myself, but belief in yourself has to be earned.)
天賦talent
天賦的定義很廣。多數時候,它不是上天的禮物,而是擁有恆毅力。出色的正手拍和擊球速度可被稱為天賦,但紀律、耐心、自信、擁抱和熱愛過程,與自我管理也都是天賦。有些人生來就有這些特質,但每一個人都需要琢磨培養。(…discipline is also a talent, and so is patience. Trusting yourself is a talent. Embracing the process. Loving the process is a talent. Managing your life, managing yourself. These can be talents, too. Some people are born with them. Everybody has to work at them.)
這只是一分(It's only a point)
當你為一分奮戰,在當下那確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但當那一分過了就是過了。這個心態很關鍵,因為這可以解放你完全為下一分投入。
不管你在人生中打的是哪一場比賽,有時候你會失掉一分、一場比賽、一個賽季,或一份工作。就像雲霄飛車,跌宕起伏。低落時,你自然會懷疑自己。順帶一提,你的對手也在自我懷疑。
但負面能量是一種被浪費的能量(But negative energy is wasted energy.)。對我來說,懂得克服逆境的大師,最有冠軍相。
世界最強之所以最強,不是因為每一分都贏,而是他們知道自己會一次又一次地輸,但學會與之共處。(…they know they'll lose again and again, and have learned how to deal with it.)
在看著學長姐畢業的一週,就用Federer的畢業演講與大家共勉!
20240615_班導 黃紹峯
終於又有連假的孩子:
上次放假不知道多久以前啦~有三天可以休息的感覺真好,但要有心理準備下學期連假可能沒機會放鬆,甚至要留校喔!中秋、國慶、元旦可能要在學校度過了。
從暑假開始,會有很多很多天的自習,需要好好規劃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自己要做什麼,否則時間很快就會過去,只留下悔恨的自己。今天剛好和柯老師談到留宿,我們可能要找時間來討論暑假12天的「班級公約」,例如自習是否可以睡覺?是否可以看課外書?是否按照平時的課堂節數上下課?早自習、晚自習有什麼安排…請大家有空可以思考看看「什麼樣的氛圍與規定,適合你讀書」,之後一起來討論!
還是要感謝大家拍了給老師結婚祝福的影片,作為一個鋼鐵直男好像也講不出什麼讓大家感動的話,只好真心的感謝大家!辦一場婚禮非常勞師動眾,麻煩很多人,後來回到學校我就在想,下次以我為主角的典禮,好像就只剩下告別式了,所以趁著婚禮能收到祝福,還是要辦一下的吧!?(辯論不要拿這句來說,會被攻擊)。
講到生與死,最近看各位的日誌有提到許多哲學思辯,芷安從撞到玻璃的小鳥看到生命的脆弱、方寧看了「天才與瘋子」後對朝生暮死有了新的觀點、珈嫻從阿德勒了解到「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還有很多同學藉由說書認識不同的書籍,了解到不同觀點,進而引發更多思考。
看到你們能針對各種事物去思考,是我喜聞樂見的,「思考」很累人、但卻是有趣且快樂的事,如果還能記錄下來、完整地表述,那你們就是哲學家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你們多數應該是前者,而我是後者,我們都要再進步!
【週記】
1. 110學測國寫第一大題。
2. 英文A組作文一篇。
【提醒事項】
1. 英A同學帶360元作文費用(明細如下頁),也可請家長匯款。
銀行帳戶:824 連線商業銀行
帳號: 111003008848。
2. 請未完成輔導資料A表者(細節如下圖),放假時間上系統完成!
3. 下週六高中畢典我們是在校生代表,請記得帶唐裝。
親愛的孩子:
老師請假要去結婚啦,最近好忙,除了要寫誓詞卡、致謝卡,還有這篇愛的叮嚀,快要江郎才盡了!
上人文經典時看到黑板上老師寫了
掌握時機,如何學?→吃苦!
這讓我雞皮疙撘升了起來,因為今天早上慶甲媽媽才說到她希望慶甲「下苦功夫、下笨功夫」越笨的功夫越要學,越要去做,對慶甲而言現在的苦功可能是認字、寫字、背書。
看到這裡各位不會覺得我們很幸福嗎?人家千里迢迢從國外來,來學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如果不能從學校所教的傳統文化中養成「素養」,是不是會很可惜!
對於這些苦,楊執行長提出的面對方法是「坦然接受、甘願承受」,這個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啊。現在我也在練習告訴自己「沒關係」,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告訴自己「沒關係,讓它過去就好」。像是在安排班親會聯絡包船的事時,發生了很多事,首先他給我的名片上Line帳號是錯的,所以傳了訊息都沒有回,打電話之後也不是本人接,是他太太,加到真正的Line之後,也是3天回一次訊息,我超怕他是個假帳號。但我還是告訴自己:「沒關係,大不了就再去一次,再找另一間公司就好」,也不必生氣。
而大家在跟老師們相處的問題(嗯,你們懂我在說什麼),也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可以找到方法解決」,仍舊用恭敬的心去面對,不需生氣、不用與他人結惡緣,把自己學生的本份做好,這樣就好了。
看似消極的態度,卻是對自己心態成長的積極,不是不作為,而是用不同的心去看同一件事,不起情緒,或許才能脫離「主觀」,才能用「客觀」的方式看到事情的全貌,這樣的境界是我們要學習、練習的。
最近還是在思考下學期要不要禁課外書,目前的想法是八成會禁。第一:離學測剩半年要好好衝刺了,雖然看課外書可以放鬆心情,但你有資格放鬆嗎?第二:前幾次愛的叮嚀有提到「創意來自無聊」,在空白的時間與其看課外書,不如讓大腦空下來,夠無聊才會促使大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真的想看書就回家再看吧!如果現在還有想看的書,儘量在這學期看完喔!
【提醒事項】
1. 請跟家長確認班親會的費用是否繳交。
20240531_班導 黃紹峯
親愛的小孩:
好久不見~上了兩天班又要放假了真開心(才沒有這兩天好累還沒調整好作息然後星期五晚上還去幼兒園幫忙母親節活動回家之後還要刷油漆刷完還要拆木地板保護材然後再掃地拖地N次),看大家的狀態好像除了生病之外都還不錯,可喜可賀。這週沒跟大家一起生活,只好來分享去日本的心得。
首先是近幾年被很多人詬病的台灣路況,去了日本走路才知道台灣的路有多難走,沒有人行道、沒有適當的停車格,導致車子亂停,人也沒辦法好好走路,更會產許多危險。當然這種基礎建設、事前規劃不是我們這種小老百姓能左右的,但見賢思齊,見不賢要內自省而不是一直抱怨,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培育有素養的卓越人才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反省如果今天我是政府官員,能如何處理問題,我是否有能力去做好「規劃」,是否有全面的視角去看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這些能力,不是當上大官才來思考、培養的,而是從現在你們的讀書計劃開始,在高中時先練習好規劃自己的時間、要做的事…才能慢慢擴大到長時間的、大空間的、涉及多人的事情。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去環球影城那天,雖然下雨、雖然花很多時間在排隊、雖然真的很累很累(那天走了17km),但在園區裡面看到各種電影遊戲的場景被還原,哈利波特區就真的像電影中白雪靄靄,瑪利歐世界就真的有許多磚塊可以撞,撞了還會發出聲音,有許多好玩刺激有趣的設施,坐在上面由上而下墜落的失重感、以及被安全帶拖拽的拉扯感,各種3D、4D的遊戲也感受到超高科技,看到聽到許多現實不存在的東西,連服務人員教你施魔法的態度都超好,所有事情都像夢幻般存在,真的會讓你沉浸在夢幻泡泡當中。但要離開園區時,突然發覺這些「夢」都是由金錢堆砌而成的,所有的設施、軟體、甚至服務,都是用錢蓋出來的,難怪有人說「作夢是有錢人的權利」,沒錢的人連看到夢幻場景的機會都沒有。感覺很悲觀,但這樣的想法也激勵我要在現實中更努力,讓未來有更多作夢的機會。
段考完了,但不代表可以休息一下,而是代表離學測又更近了,還遠遠不到可以休息的地方,就像路跑穿過高速公路、看到兒童樂園,雖然很累但仍要堅持下去,繼續跑才會到達終點。
【提醒事項】
1. 視力回條未繳交者,請儘速繳交
2. 輔導資料A表,只有宇昕做完,請這週回家完成!
3. 5/25班遊當天要手機的同學,請記得週日帶來學校交給宿舍老師。
4. 6/3前完成文學講座的作業(能這週寫完就這週寫!)。
20240518_班導 黃紹峯
又又又要段考的孩子:
下禮拜又要考試啦~不過你們應該考到麻了,應該不會緊張了吧?回家該休息的時間就好好休息,不要再煩惱考試,也少用社群軟體,讓心裡好好放鬆;但該讀書的時間,就努力讀書,手機、電腦先放下,把時間切割好,每次專心做一件事!
前兩天看到一位老師分享面對考完試的高三生的心法:🙈🙉🙊。在上一屆畢業前,我真的有很大很大的感受,只能告訴自己:「他們要畢業了,不要管。」雖然我也是曾經的高三生,可以懂那種想法:我是最高年級,在學校的時間比大部份的老師都長,這個學校我最熟,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是這樣,當在一個環境無所畏懼時,當沒有人能幫你踩煞車時,常常就會做出「出格」的傻事,所以希望你們高三時,也能記得這篇,好好聽老師們的話!
今天中午放的影片有點沉重,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不只自己,你的家人、朋友也會死亡也要面對。當我聽到「台灣人死亡前平均要在床上躺8年」這句話時非常震驚,8年,可以讀完兩個大學、可以從國中讀到高中還被留級兩年才畢業,這是何等的漫長。現在光是要大家晨會念○40分鐘,都有人覺得痛苦了,那在床上什麼都不能做8年,會是多麼痛苦。我高中在思考我為什麼要讀書時,曾有個結論:好好死。讀書→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可以賺好多錢→然後呢?終就還是要面對死亡,這一輩子最終的結果都是死,那幹嘛讀書?有沒有讀書在死亡時毫無影響啊!所以這輩子的努力其實只要能「好死」或「死好」,我們的結果就會是好的。當時的結論是這樣啦,不過後來又被自己推翻了,各位要參加辯論比賽的人類,可以想想怎麼反駁。
總之,死亡都是我們要面對的,雖然可能離我們都還有段距離(可能也不一定),但越早思考能越靠近自己滿意的答案。
在影片的結尾,小冬瓜(影片的訪談來賓)說他爸爸在奶奶過世後沒有遺憾,原因是「他把能做的都做了,雖然會難過,但沒有遺憾」。不知道各位在考完學測後,即使沒考好,是不是仍可以說出「雖然會難過,但沒有遺憾」?想要沒有遺憾,現在就把能做的都做好吧,真正做到「不遺餘力」。
下週四到下下週四(5/9-16)老師會請假,請大家「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上課不要遲到、準時坐定、確實打掃,讓柯老師感受帶小學生和高中生的差異!!
【提醒事項】
視力檢查未完成者請記得找時間去檢查。
20240504_班導 黃紹峯
可能有做讀書計劃的孩子:
這週在白色小本本看到安敏寫自己做讀書計劃的心得:1.讀書變得有條理、2.更專注、3.有成就感。看了蠻感動的,終於有人聽老師們的話,去做對的事。(可能也有很多人有做讀書計劃啦,有做的都很棒!)這些老師們一講再講、不厭其煩在說的事,就是對你們有幫助的事,聽得進老師們的話,才是好學的人!
剛好論語中有一段提到了安敏&好學,就來分享一下: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在敘述「好學」時,不是跟我們說要怎麼讀、讀什麼、讀多少,也不是說要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他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吃飽、不要睡好,做事時敏捷、機敏、敏銳、講話時謹慎不亂說,且會向「有道」之人請求指正,這樣就是好學。
另一篇提到好學的是: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可見「好學」還有三個條件:不遷怒、不貳過、還要不幸,所以過得太幸福的人是不好學的(這句是開玩笑的)。
回到「好學」,學習真的是快樂的,各方面的學習都是,例如學會飛盤怎麼丟、學會羽球怎麼殺、學會笛子怎麼吹…你們應該有很多這樣的經驗了,現在只是把它套用到讀書上。如同方寧在日誌所說: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學習過程中的那份快樂,學會的那個當下,有滿滿的踏實感。在丟飛盤、打羽球、吹笛子時,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才會得到成就感,讀書也是如此,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真的不要怕辛苦,不要怕麻煩,每天把要讀的書列出來,並踏實完成。認真苦讀→有收獲→有成就感→獲得快樂→更認真,這會形成好的循環,各位學測生加油!
再來分享一個故事,這禮拜某個晚上我和湘蓉老師在講電話,然後拿出了她們家買給我結婚當天要用的門簾(是的,傳統禮俗新房需要一個門簾),但那個門簾真的巨醜無比,所以我就抱怨一番。隔天,我姐姐問我:「你昨天幹嘛對人家那麼兇」這時我才意識到,昨天講的這些話,雖然都是實話、是我真實的感覺,但那個門簾是別人的心意,我這樣抱怨會讓湘蓉老師怎麼想呢?她的感受一定也不好。
我們對親人講話時常常會忘記「慎於言」而說出刻薄的話語,這種「厚&薄」的待人之道,是我們要常常省思的。就像棉被一樣,越厚給人的感覺越溫暖、越安全,在講話、行為時就要去想怎麼給人「厚」的感覺,跟物理相反,厚才能讓人更親近,薄反而會讓人疏遠,這是要留意的。期許大家都變成厚的人(身材可以先不用)。
【提醒事項】
1. 新詩5首,4/29(一)早自習交。
2. 112學測國寫請在家完成,4/29(一)早自習交。
3. 視力檢查單已發下,請找時間去檢查。
20240427_班導 黃紹峯
希望老師打得完:
現在時間4/20星期六15:34,不知道寫不寫得完。
星期三柯老師花兩節課的時間跟我們分享他準備學測的方式和心態,相信大家都更不緊張了吧!?至少知道別人怎麼做,也要開始規劃自己接下來的讀書方式和計劃了。
柯老師最後說了要「發願」而不要「許願」,中午時班導又說發心的「大&小」,這邊想再說明一下。致維學長、柯老師都說發願的重要,除了努力也可以用願力來幫助自己,但要發什麼願呢?老師認為我們要發一個「利人利己」的願,如果在這個願中只有自己,很容易鑽牛角尖,眼界太小、心胸太小,得失心就會太重,患得患失,又怎麼能把事做好呢?當我們的心量是大的,能夠包含家人、同學,甚至國家、甚至所有眾生,這樣的大目標,就會有不同的路可以達到,就不會在自己的小圈圈打轉了。舉個例子,柯老師他的終極目標是「上求○道,下化眾生」,他的心願包含了自己也包含了所有眾生,當他的心懷是整個宇宙時,會因為學測考差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嗎?會因為別人一句話而憤恨不平嗎?想必是不會的!所以我們說遇到困住自己的事要「看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把心量打開、變大,自然沒有事能困住自己。
另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星期一晚上留在學校聽到林老師說的話,老師自己蠻有感觸的。那天在和雷主任討論星期日留宿時,她也說了如果我們可以展現「用功讀書」的狀態,她可以去找那些平時課程較少、且願意發心來護持我們的老師假日再來上班。
那我們怎麼展現「用功讀書」的狀態?
其實從很多小細節可以看出,像是上課打完鐘是否全班坐定、上課趴下的人數、聊天的人數、自習看課外書的人數、還有各種時段需要老師提醒的次數,如果打掃、上課、收書包…都要老師提醒才開始動作,那很明顯的是還沒作好讀書的準備。
回憶起當年高三晚自習的氣氛,我會用「肅殺之氣」來形容,不是因為大家都很緊張,也不是老師有多兇,而是因為班上有幾尊神人,他們不用讀書就不知道贏你多少了,但他們一進教室就坐定、就拿書出來讀,看到他們用功,也沒有人敢放肆聊天,氣氛就是這樣營造來的。
當然我們現在才高二,不用把大家弄得緊張兮兮,但我們若有志用功,就要慢慢朝這個氛圍前進,在每個時段把該做的做好,不要讓老師們一直提醒,當大家都自動自發時,就是學校願意加班的時候了。
【週記】
在家確實完成修身考卷,繳交的時間會影響到分數喔~
*在打的時候聽到作文老師說各位是爽兵,不要在那邊抱怨。別人背的是7000單,而我們離學測還有200多天,一天20個單字合情合理,要對自己有更高的期許啊!
20240420_班導 黃紹峯
親愛的孩子:
最近聽到、看到一些覺得很有趣的文字&話語,可以來跟大家分享。
1. 童年被模糊,而青春期被延續
這個概念是來自上次分享《關掉數位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這本書,作者提到在YouTube時代,任何一位孩子都可以如實地看到兇殺紀實或是色情影片,「純真」漸漸被媒體、手機、網路侵蝕,兒童與成人的分界逐漸模糊;但又有調查顯示,孩童迷上螢幕後,會持續保持青春期的特徵-追求短暫的刺激與享樂,直到20歲、30歲甚至更久。
結論是:電玩會讓人無法產生靭性,也失去面對真實世界所需要耐性與動力,因此「逃避」是這個世代的風格。
所以,下一句話,對你們而言更難做到。
2. 人生沒什麼大道理,就是很堅毅地向前走
這是楊執行長星期五上課說的!像是爬山一樣,往前也是要走,往後也是要走,就一直走下去吧。努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身份都是必要的(除非你的富二代),只有不斷不斷不斷地努力才會有又大(弘)又明的未來。
3. 做自己,反而沒了自己
這是星期三導師會報時聽到的,這個時代告訴我們的孩子要做自己,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但很奇怪的,現在的孩子更多的是「盲從」,只會想要跟同學一樣,別人在追星我也要追一個、別人在玩手遊我也要一起玩、別人穿什麼戴什麼我也要買,問他為什麼要追要玩要買,卻又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你可以問問自己,我所想要的是因為真的自己真心喜歡,還是因為想跟別人一樣而已。不要嘴上說著做自己,而沒了真的自己。
最後來說說致維學長的那篇學測讀書方法,當年我應該是看過,甚至就是跟他一起走過那些時光,但年代久遠早已忘記,直到最近又看到它,內心充滿感動。
當年的我們還是很純真的,沒那麼多功利的計較,也不用考量各種讀書以外的事情,當然會煩惱未來、會擔心未知,但卻能放下這些擔憂,全心全意把師長、父母的話聽進去,專注地把該做的事做好,這樣單純而專一的心,或許是擁有所謂的福報or運氣的關鍵吧。
那篇「萬言書」值得大家細細去讀,看看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把所學整理到什麼程度,更重要的是看他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困難,雖然看起來就是弘明那套、老掉牙的那套,但我可以保證,那就是當時的我們。
20240413_班導 黃紹峯
剩五次段考的孩子:
沒想到才過了四天又要寫愛的叮嚀了,來得促不及防啊!
先說一下國寫,雖然星期二中午有說過了,但大家在寫題目時,真的要「仔細閱讀」題目所求,否則都是白費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到出版社改作文時都會在每個標點做記號,或是劃線、括號…這除了提醒老師改到哪裡,也告訴學生老師真的有看。在閱讀題目時,你也可以這樣做,把重點劃出來、圈出來,提醒自己作答時要符合哪些條件。
這週繼續完成113學測的國寫,請大家「不要」先上網找範文,用自己的想法寫!
今天來分享昨天聽的Podcast,這集是曾博恩4/2上線的「30歲以後還是左派沒有腦袋」,個人聽了之後感觸頗深,很建議大家回家收聽,YouTube也可以找到。
先確認大家知道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通常而言,左派追求進步、革新;而右派追求穩定、保守。從與大家的交流中,大概可以肯定多數人是偏左的,在成長階段,我們就是要不斷進度,不斷突破自我,這才是成長吧。所以對30歲以下的我們而言,是偏左派很正常的。
博恩的標題來自於一句話-30歲以前不是左派是沒有良心,30歲以後還是左派是沒有腦袋。他的論述很有趣也很精采,強烈推薦可以去聽看看。直接跟你們說我的感觸:
1. 追求進步的同時,更要做好「自己是錯的」的打算。
進步代表著你可能走在與人不同的路上,可能是一個前人沒走過的路,也可能是前人走失敗的路,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長輩們偏保守的心態可能是他們看過更多人失敗了,他們更能預見你的失敗。
但也不要因此而不求進取,我們仍在成長,仍是要追求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社會、更好的環境,只是在過程中,不能忽略長輩的提醒,也一定要把這些叮嚀放在心中。
2. 情緒容易被操控,而被操控後,你就像個沒腦袋的人。
「情緒問題」從上週五就突然在我腦袋浮現,可能是因為看了上週分享的書,其中也有說到人腦還來不反演化出對抗螢幕誘惑的機制,如同人的內臟還沒演化出處理高油高糖的生物機制,所以就有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
回到情緒,它原本是讓人類用來抵禦外敵、增加生存機會的功能,但如今卻有太多媒體、社群會吊動情緒,我們離開原始森林、走入現代文明,如果情緒仍像原始人說來就來,無法自主控制,那這些文明生活對你而言就是有害的。
20240403_班導 黃紹峯
又要考試的孩子:
唉~下週又要段考啦,但大家應該也差不多習慣了,考著考著就會麻痺,反正就是一次一次把問題解決。不管讀什麼,我們都是在訓練自己的「心」,用冷靜、安定的心態面對問題、面對困難,這是未來所有工作、所有領域都需要的能力。
這週沒什麼特別要提醒大家的事,就來分享最近看的書吧,我們先看文章。
「我的身體著火了……我沒辦法說話,或是看清楚周遭的東西,我無法解開安全帶或打開門。我相信是守護天使把我拉出卡車。」布朗(Sam Brown)中尉躺在德州聖安東尼奧魯克軍事醫療中心的燒燙傷病房,描述2008年發生在阿富汗坎達哈的可怕事件。當時他的悍馬車被爆炸裝置擊中,他被火焰吞沒,全身有30%遭到三度嚴重灼傷,他必須進行醫療性昏迷來撑過去。
雖然他的雙眼看來和照片中那個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英俊軍校生殊無二致,但現在他臉上多了燒傷留下的疤痕。他在2012年接受國家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我真的以為我會死掉,我的直覺反應是在空中揮舞雙臂,並且對著上帝大喊。我記得當時想著,燒傷致死需要多久的時間?」
但爆炸和燒傷都只是這個漫長而痛苦過程的開端。據布魯克軍事醫療中心麻醉科醫師說:「燒傷的復健過程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情況嚴重者長達數年,就像山姆這樣。」
山姆必須忍受超過二十四次的手術,但最劇烈痛苦的是每天護理傷口、及後續的物理治療。事實上,以這些程序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使得山姆的長官必須用命令強迫他接受治療。就像許多燒傷患者,麻醉止痛藥是唯一能讓每天例行的痛苦獲得緩解的藥物,雖然麻醉鴉片劑有類似釋放腦內啡所產生的鎮痛作用,但也具有高度成癮性。當山姆開始擔憂他對麻醉劑的依賴,醫師提議一種實驗性療法來幫助山姆減緩痛苦:一款名為《冰雪世界》的電玩。
《冰雪世界》是卡通畫面的虛擬實境遊戲,場景設定在寒冷的冰上世界,企鵝列隊來回行走,背景播放著保羅.賽門輕快的歌曲<你可以叫我艾爾>。玩家包裹著塑膠製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用搖桿對著可愛的企鵝扔雪球。
山姆接受我的訪問時說,「一開始我很懷疑效果如何,但我願意嘗試。」這個遊戲幾年前由華盛頓大學的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和霍夫曼(Hunter Hoffman)研發,這兩位心理學家長年研究非鴉片類的疼痛處置方法,尤其針對西雅圖港景燒燙傷中心的燒傷患者這類對象。他們發現,當患者沉浸在虛擬實境的遊戲中,疼痛程度會大幅減輕。
軍方在2011年執行了這項研究,確實得到了戲劇化的結果:對於承受劇烈痛苦的軍人來說,《冰雪世界》的效果比嗎啡好。我們還沒能確切掌握電玩鎮痛效果的機制,有人歸因於「認知上的分心」,但從柯普(M. J. Koepp)的研究得知,電玩可以提高多巴胺濃度達100%——這還是1998年的老派2D電玩,而非身歷其境的虛擬實境3D遊戲。有沒有可能,山姆不是「認知分心」,而是神經傳導物質受到刺激,釋放出可以止痛的多巴胺,或許還有腦內啡?海軍的多恩博士表示,確實有增加腦內啡的機制,雖尚未確知運作方式,但他支持螢幕就像「數位藥物」的概念。
關於此事,山姆說,「打電玩時我感受到的疼痛,鐵定少於使用嗎啡。我想我的多巴胺或腦內啡增加了。」連霍夫曼博士也對電玩疼痛處置療法感到訝異,「運用非藥物的東西能巨幅降低疼痛,真是典範轉移。」他說。
腦部造影研究最終證實,接受《冰雪世界》虛擬實境治療的燒傷患者,他們處理疼痛的腦區確實經歷了較少的疼痛,這些發現使軍方開始把虛擬實境和電玩當作數位藥物來治療疼痛。
* * *
多數人聽到電玩的效力比嗎啡強,都會嚇一跳。雖然這在疼痛處置和燒燙傷治療領域是個了不起的進展,卻不免令人質疑:比嗎啡更加強效的數位藥物,對七歲小孩的腦部和神經系統會產生什麼作用?以及,進一步來說,如果刺激的螢幕確實比嗎啡更強而有力,那是否同樣容易上癮?
以上文章來自《關掉數位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作者尼可拉斯.卡爾達拉斯博士是相於「成癮」的國際權威,他發現美國數位融入教學的策略完全失敗,更讓多孩子專注力下降,認知發展、社會發展都有負面影響,使用數位螢幕的害處遠大於益處。手機、平板、電腦已可以確定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影響,不只是心理層面,而是可以直接針測到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腦內啡)的改變,就像毒品一樣,對於25歲以下,大腦還在成長的各位,的確需要注意數位螢幕的使用!
在書末他給家長的建議有一點讓我非常驚訝,也與我的想法一致:
讓孩子無聊!這正是創造力出現的時候。
我們都說AI世代人類的價值是創造力,但卡爾達拉斯博士認為創造力來自「無聊」,而非更多的資訊輸入。我也認為我們讀的書(輸入的資訊)夠多了,但沒有足夠的時間整理消化,也沒有用心輸出,所以創造力不足!
看完這篇愛的叮嚀會把手機電腦放下不再使用的人,我相信是沒有啦!但希望之後在拿起手機時,能想到它對你的影響而減少一些使用時間。
祝 段考順利
【提醒事項】
下週一繳交模考費用。5科:290元;4科:260元。
20240330_班導 黃紹峯
生病的孩子:
原本上週還在想我們班都很健康,班導不在也能好好的,結果這週回家好幾個,看來班導不該回來的(X)。
星期二下午看到很多同學在明時樓找二手書,內心還蠻開心的,不管拿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某種程度都是對於知識的渴求,這樣求知若渴的態度是成為知識份子的必備條件,或許你們漸漸可以感受到楊執行長所說「學習是快樂的」吧!不過還是提醒一下:「書,要從頭看到尾才有用」,課內書、課外書皆是如此,課內書的題目要好好寫、每題都寫,如果時間不夠隔題寫也行,但每個章節都要有做過,知識才是完整的;而課外書不管是白鯨記還是繪本,我最怕的是你們「只為了封面而拿」,而沒有毅力從頭看到尾,這樣拿再多本對你們也沒有益處。書不在多,而在你吸收多少,填滿書櫃不如填滿一本書。
還是來講一下模考吧!
老實說,看到與其他學校的比較時,有那麼億~點點擔心,我們只有社會科比別人好而已,但主科「國英數」才是重點,不管未來要選什麼科系,先比的一定是國英數。
照弘明往年的成績國文應該要遙遙領先其他學校的,但國寫的確拖了後腿,我們真的還需要再加強。所以就從這週週記開始練習吧。
數學有柯老師,所以輪不到我擔心。柯老師的目標是:我們的前標=別人的頂標;我們的均標=別人的前標。大家加油!
英文不是我的強項,但我是從底部往上爬過的。對於「考試」而言,真的背單字就可以看到成效,雖然它需要累積,但現在開始還不晚,一天20個單字,強迫自己三個月,國中的2000單不就背得差不多了嗎?然後高中也才多2000個,學測還有300天,一切都還來得及。就像楊執行長說的「不要害羞」,或是柯老師說的「勇敢去做」,從國中的2000單開始(或是4000單),現在開始,就會進步。
最後還是要說「規劃讀書時間」,這週開始沒有音樂練習,也就是自習時間又多了40分鐘,但也代表著如果你不規劃,又會多浪費40分鐘。這學期有新進度和舊進度,晚自習可以大致分「40min+第一節讀新進度」、「第二節複習舊進度」,當然段考前可以再調整更多時間讀新進度。不管如何,先規劃好!
沒想到今天還有愛的叮嚀吧~這週真的沒什麼時間在教室,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過得太開心?不過沒有聽到其他老師來告狀,應該是有乖乖的吧,感謝認真做好本份的幹部及每位同學。
星期二晨會柯老師提醒我們,小說、電影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做不平凡的事,讓自己從平凡人成為主角。
而我們上個禮拜去了台大,相信在看過不一樣的環境之後,大家心中對未來有不一樣的想像,可能是嚮往廣大的校園、可能是憧憬繁華的城市,不管你的想像是什麼,就像柯老師說的「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做平凡人不去做的事,多數人不增加讀書的時間、多數人下課只想著休息、多數人不規劃讀書進度……做多數人做的事,只會成為那個”多數人”。有了夢想,發奮圖強,奮發向上,衝出第一步做別人不做的事,是夢想的起點。
老師還想要提醒的是,除了踏出第一步,穩定地往前走也很重要。我知道現在這個階段壓力大、心裡有很多對未來的想法、也可能因沒有任何想法而焦慮、可能會擔心達不到別人的期待、或是知道有很多書要讀卻無從下手而內心慌亂…如果是我,我會告訴自己:現在想這些也沒用,想再多也不會解決問題,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好。現在身為高中生,就把手上的書讀好就好。把心定在書本上,這個時間該讀數學,就一題一題札實完成;該讀英文,就一個一個單字寫下背下。
然後,要有信心,信心來自於踏實感,當你知道你該做能做的事都做好了,心就不慌了。
【週記】
完成Classroom上的「參訪心得」。
不要只當作一份作業交差,要想著這是一份給未來大學教授看的、告訴他「我來這個系是有準備」的證明,這是個申可以加分的機會。
【提醒事項】
1. 下週要打Covid-19 疫苗的同學記得帶健保卡。
20240315_班導 黃紹峯
準備放學的孩子:
星期二看了大家的日誌,大家對模考感觸良多~星期三再看到大家對完答案的心得,幾家很愁幾家超級愁,不知道分數出來後會不會心情變好,或是又更難過XD。
不過別灰心,學測看的是「相對分數」,不是絕對分數,要看一起考的同學才知道級分,而且離學測還有一年,大有可為!不要覺得一年很短,只要能夠踏踏實實地讀書,累積的能量也非常足夠;但也不要覺得一年很長,可以慢慢來,想著放鬆一下,時間就會很快溜走。
這週與大家分享兩條線:達克效應&遺忘曲線。首先是達克效應:
會想要分享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過年時我的表哥分享他在實習醫院看到真正的醫生們謙虛的樣子,表哥覺得不是因為醫生品德多好,而是他們的學識量已經多到自己都不覺得這有很厲害了,他們發自內心覺得「知道」很正常,所以也不會覺得自己很棒。第二個原因是星期三看了兩位奉祀官的言行,他們對於儒家的道理已經深入骨髓(物理上也是),從他們的言行當中,才知道自己大概還在新手村,還需不斷增加自己的學識,才不會過份的自信或自傲。
準備學測,不要讓自己待在新手村,用愚昧的自信去看待;但也不必要求自己達到大師的境界。我們以「專家」為目標,知道自己知道多少,就是最棒的「應考心態」。
第二條是「遺忘曲線」,考完模考應該對「遺忘」有很深的感受,明明知道有看過,但考試時就是忘了。跟據研究我們在學習一項新事物,經過一個月就只剩不到20%的記憶了,所以你會忘記高一的內容很正常;但依據研究,如何把學習到的內容變成長期記憶呢?就是靠「複習」。複習越多次,就越容易記住(這不是廢話嗎),因此「規劃複習」對我們來說就非常重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書要讀、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可用,然後去規劃「每節晚自習&自習課」如何運用,這也是為暑假留校最好的準備練習,否則到了一天8+2節自習課時,你會不是睡掉就是讓時間空過了!
【提醒事項】
下週二有安得烈食物銀行「幸福一日捐」的活動,若有食物可捐請記得帶來學校(已發通知給家長)。
【週記】
題目自訂,抒情、議論、讀書心得、極短篇小說…皆可,或是找其他模考題目來寫也可,會抽5篇跟大家分享。
2個要求:不可抄襲(抄生成式AI也是抄)、請寫到最後2行。
20240302_班導 黃紹峯
開學的孩子:
很開心又看到大家回來上學啦!過了一個寒假,不知道你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還是「士大夫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這幾天給我的感覺,是大家回到正軌的速度蠻快的,不知道是因為要模考了還是學測倒數365天,除了早自習睡覺的人比較多,大家似乎好像感覺可能應該都越來越認真讀書了,很棒!
看同學們的日誌很多人說到校長上課時提到「有感」,這也是我從研究所時期就在思考的問題,要怎麼教學生「有感」?生活科技是一門解決問題的科目,但如果我們學生對於問題沒有感覺,就沒必要解決問題了。所以最近我也在想生科課要帶學生感受材料、感受機器,練習用五感觀察世界,應該會有更多體會吧,而至於為什麼學生會「無感」,我猜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使用五感」的經驗,以前小的時候在認識世界時,是透過手摸、透過腳踩、甚至口腔期的孩子會透過嘴巴認識他的積木或他的便便;但現在的孩子認識世界很常是透過手機平板,只有視覺聽覺的刺激,所以不太會使用其他感官了,這真的很可惜,也是現在教育(或是家庭教育)要更努力的部份。
其實各科也是一樣,國文英文有語感、數學有數感、藝術有美感…有時候在解題時我們會「感覺」用這個方法可行,在選英文時態時「感覺」這樣比較順,寫作老師也告訴我們要有感覺、要觀察身邊的世界,在時間與空間從近到遠都是我們寫作的材料,觀察自己、觀察同學,這應該也是語文表達課要使用的材料。所以一切都是從觀察開始,語感就是看了很多書就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數感就是看了很多題目就知道題目該用什麼方法解。
看到、聽到、聞到…都是感覺,有感才有悟,才會悟到許多道理。
【週記】
請到Classroom上完成「台大學系博覽會預習」作業。
【提醒事項】
1.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只到這週日,請記得上傳;並要送出給老師們認證;多元表現時限是2024/08/31,但仍建議提早上傳。
2. 有些同學成績單與系統排名不同,以「系統為準」。若需紙本成績單,可再跟葉老師申請。
3. 要打疫苗的同學記得請家長簽同意書,2/26(一)繳交。
4. 財稅調查單請簽好名,2/26(一)繳交。
5. 台大學系博覽會費用車資555+便當100+保險37+班費8=700元,2/26(一)繳交。
6. 台大學系博覽會保險單請家長簽名,2/26(一)繳交。
20240223_班導 黃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