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推廣特色亮點活動
咱的母語,咱的驕傲
1.「聽校長講古早話 」: 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
今日晨會,校長以親切的台語為孩子們說了一個有深意的故事——「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
校長先用輕鬆的語氣,讓孩子們想像小時候偷摘葫蘆看似沒什麼,但若習慣不改,長大後就可能變成偷牛這樣的大罪。
接著,校長溫柔提醒大家:「行為嘛是會慢慢變大的,細漢做代誌就欲認真,誠實做事,毋通心存僥倖。」
學生們在笑聲中,更能感受到故事背後的價值:小小的行為,也會形成人生的方向。
校長用台語傳達道德觀念,不只讓孩子更親近母語,也更親近做人做事的道理。今日的晨會,溫暖又深刻。
2.「一句俚語一份心,學務主任用台語教品格 」
本校推動母語與品格教育,學務主任利用晨會時間,以台語俚語向學生分享做人道理。例如:「細漢呷緊,長大有出氣」,提醒同學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嘴甜,眾人疼」,教導學生說話要有禮貌、待人要和善;「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鼓勵孩子懂得包容與珍惜人際關係。
主任以生動的例子和親切的語氣,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跟著一起朗讀。許多孩子回到教室後,還互相比較自己最喜歡的俚語,說起台語更自然,也更懂得生活中的做人道理。
透過母語的溫度,品格教育變得更有共鳴且貼近日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善良、努力與尊重,展現海墘學子的好風範。
3.「笑聲滿堂的台語猜謎趣 」
學校舉辦「台語猜謎語」活動,現場充滿熱鬧的笑聲與期待。
老師以活潑的口吻,出題有趣又貼近生活的台語謎語,例如:「有頭無嘴,有翅無飛。」學生們一邊思考、一邊討論,時而皺眉,時而恍然大悟,大聲喊出答案,氣氛相當熱烈。
透過猜謎,孩子不僅學到更多台語詞彙,也感受到母語文化的趣味與智慧。許多學生表示,原來台語不只是會說,更能玩、能想、能笑。這次活動不只帶來歡樂,也讓台語在校園中更活起來,成為大家共同的語言與美好回憶。
4.「諧音梗玩出台語新魅力 」
「母語日」,學校特別規劃「台語諧音梗趣味課程」,讓學生在歡笑中認識台語的語音特色與生活智慧。
老師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引導學生比較同音、近音字詞,如「柑仔(kam-á)」與「感謝(kám-siā)」的變化,還分享「魚(hî)」與「喜(hí)」的諧音笑話,讓孩子們笑得前仰後合,會場中充滿活潑的討論聲。
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加深台語的語感,也體會到母語並非艱深,而是富含趣味、生活感與文化溫度。許多學生表示,以前只會講簡單的台語,但這次課程讓他們更願意開口、敢於嘗試。透過這次母語日,我們重新讓台語走進孩子的心中——原來,母語也可以很潮、很好玩、很有感!
5.「萬聖不驚鬼,台語趣味齊來學 」
學校配合萬聖節活動,特別將「節慶文化」與「台語教學」創意結合,帶領學生在歡樂氣氛中學習台語。
老師以「鬼、精怪、咒語」等萬聖節元素入課,教學生說出「毋驚!(m̄-kiann)」、 「有影無?(ū-iánn-bô)」等實用語句,並分享許多台語中關於鬼怪與民俗的趣味小故事。孩子們一邊吃糖果、一邊練習台語對話,教室裡充滿笑聲與濃濃節慶味。
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萬聖節的文化由來,也了解台灣民俗中相似的「中元、乞龜、鎮符」等習俗,從比較中體會文化的多元與共通。學生們表示:「原來台語不只有長輩在講,也可以很酷、很好玩!」透過這次有趣又應景的母語課程,台語在孩子的心中變得更貼近、更活潑、更有生命力。
6.「背台語真趣味!集點換奶茶,學習更有力 」
學校為推動母語教育,老師特別舉辦「台語課文背誦集點活動」。學生只要熟練背誦課文,就能累積學習點數,集滿後可兌換一杯珍珠奶茶。活動一推出,立刻引起全校熱烈響應,孩子們在走廊、教室、操場都能聽到彼此練習台語的聲音。
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更加熟悉台語語音語調。原本害羞或不常說台語的孩子,因為想「拼點數」,開始積極練習,甚至互相糾正、互相加油,學習氛圍變得活潑又溫馨。老師表示:「看到孩子為了語言傳承而努力,感覺這杯奶茶喝起來特別有意義。」
透過這項趣味又美味的小獎勵,台語不再只是課本上的語句,而是孩子們生活中能快樂使用的一部分,為母語的延續注入更多活力。
7.「暑假課照結合在地文化,台語輕鬆學 」
本校暑假課後照顧班特別邀請在地社區生態老師,到校為學生介紹大安媽祖廟的故事。
老師以台語穿插講解,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自然感受母語的韻味與親切感。課堂中,老師分享大安海邊早期生活、漁民出海前向媽祖祈福的習俗,以及地方居民與大海共存的智慧,學生聽得目瞪口呆、興味盎然。
老師也引導學生用簡單台語句型回答問題,例如「我有去過廟」、「媽祖保庇大家平安」,不但訓練語感,也增進孩子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透過這樣的課程,學生不只是學語言,更重新認識自己腳下生活的土地,感受家鄉故事的溫度。
8.「暑期食農體驗,認識在地好味道 」
暑假課照班特別邀請在地社區的生態教育老師,到校帶領孩子們進行結合食農教育與台語的小小探索課。
這堂課從一條「絲瓜」開始,老師用台語介紹:「絲瓜叫做菜瓜 ,是夏天的好朋友喔!」孩子們跟著念,覺得新鮮又有趣。接著,老師讓學生近距離觀察絲瓜的形狀、紋路和氣味,並說明絲瓜生長需要陽光、土地和人的細心照顧,孩子們開始明白,食物不是隨便就能出現在餐桌上。
最期待的部分來了!老師示範煮「絲瓜麵線」,一邊提醒大家要說「麵線mī-suànn」,飄出香甜清爽的味道。孩子們小口品嘗後驚喜地說:「原來絲瓜這麼甜!」這次課程不僅讓學生吃得開心,更在笑聲與台語對話中,學會珍惜食物、感謝土地,也感受到家鄉語言的親切與溫度,留下充滿味道的學習回憶。
9.「外師走入台語課,文化交流熱呼呼 」
本校外師Adelaide來到台灣,表現出對台語十分濃厚的興趣,特別主動提出希望能和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上台語課。老師安排了活潑的口語遊戲課程,讓孩子透過遊戲和情境對話,自然地說出台語。
外師走進台語課,和同學們一起玩「心臟病」遊戲,教室裡充滿笑聲。老師先教大家台語數字,外師也跟著大聲練習,發音可愛又認真,學生們邊笑邊糾正他。遊戲開始時,大家盯著牌面,一聽到相同數字用台語喊出,手就飛快往中間拍,氣氛緊張又好玩。外師拍慢了,還被學生善意取笑,他自己也笑得彎腰,孩子們覺得又新鮮又好笑,教室裡的氣氛立刻變得很熱鬧。
這堂課讓孩子自然開口說台語,也讓外師感受到本土語言的親切,文化交流就在歡笑中發生。
10.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根,也是記憶的聲音。當我們學講台語,其實是在和土地、和長輩重新連結。一句「食飽未?」不只是問候,更是一種關心;一句「慢行啊!」藏著滿滿的人情味。
在學校推動台語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孩子的笑容、聽見熟悉的聲音重新出現。學生不再害羞開口,反而主動用台語和老師、家人說話,這就是最美的改變。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守護這份文化的溫度,讓台語在校園裡自然流動,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講母語,是驕傲的、是溫暖的、是屬於咱臺灣的驕傲。
113學年度推廣特色亮點活動
1.「校長講古」:行行出狀元
本次晨會上,校長用台語講著麵包大師吳寶春的故事,讓學生聽甲感動、啟發滿滿。
校長講,吳寶春出世佇清寒的家庭,細漢就拚命幫家裡做農事,無法度完整接受教育。但是,伊無閣因為困難就放棄,憑著堅持甲熱情,一步一步踏入麵包的世界,對佇學徒開始做雜役,做到奪得國際麵包大賽冠軍。
校長講,吳寶春每日凌晨四點就起來工作,用堅毅的精神,成功將「台灣味」的麵包推向全世界。這款努力甲拚命的態度,是咱應該學習的榜樣。
校長希望藉著這個故事,讓學生了解,毋論困難幾深,只要有堅持的心,就一定有方法成功。吳寶春的成功無是因為運氣,而是對失敗中學起來的經驗甲成果。
校長勉勵學生,學習甲追夢的路需要一步一步走,並且永遠毋通放煞咱的文化根源。這堂課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也加深了解,只要勇敢去拚,咱台灣的精神甲文化攏會閃閃發光!
2.「臺語躲貓貓」:尋找好品格標語的趣味挑戰!
咱學校特別推出充滿趣味的「臺語躲貓貓」活動!活動規則真簡單閣趣味,深深得著學生的喜愛。佇校園某一個角落,貼一張臺語的好品格標語,這些標語鼓勵大家培養好品格,講臺語、學臺語,讓本土語言的文化氣味散佈佇校園內。
每禮拜四的晨會,老師會先出示一張臺語標語,帶領同學共這句臺語念一遍,閣解釋內底的意思。接著,老師會宣佈活動規則:下課時間,同學愛根據提示,去尋找這張標語佇校園的哪一個角落!這不但是一場小小的挑戰,閣是一個認識校園、練習臺語的好機會。
到下禮拜四的晨會,每班會抽出一名找到標語的同學上台,講出標語的位置。答對的同學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獎品,現場滿滿攏是笑聲甲鼓掌聲,氣氛真正熱鬧!「臺語躲貓貓」不但讓同學佇遊戲內感受臺語的趣味,閣讓咱的校園充滿歡喜甲互動。大家攏期待下一張標語會藏佇哪裡,一齊來發現本土語言的無窮樂趣!
為著讓同學用趣味來學臺語,本校特別推出一場充滿挑戰的「臺語臆謎猜」活動!佇校園布告欄,老師特別設計一條臺語謎題,邀請大家來動腦筋,認真思考。臺語老師會當佇本土語課堂內先教謎題內的用詞,閣講解提示,幫助同學較好理解謎題的內容。接著,每位同學攏會得著一張答案卡,佇卡仔上面填自己的名和謎語的答案,閣將答案投入設置佇校園內的抽獎箱。
活動經過一禮拜,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揭曉時刻!佇全校學生晨會上,老師會佇抽獎箱內抽出十八位幸運的學生,這些同學攏順利答對臺語謎題。當名字被叫出來的時,現場充滿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攏替這些臺語小達人感到高興。這些幸運兒無閃得著大家的稱讚,閣閣有一份特別準備的小禮物,讓他們佇快樂中滿滿收穫成就感。
這個活動讓同學佇思考甲遊戲內學習臺語,無閃鍛鍊語言能力,閣增添對本土語的興趣,也讓咱的校園充滿臺語的聲音甲歡喜的氣氛!
4.「大安芋仔鄉」:拔芋仔趣味體驗趣!
為著讓囝仔實在體驗食農教育,學校特別安排一場結合在地文化的拔芋仔活動,帶領大家走入土腳世界,親身感受芋仔的成長過程。
這工,老師帶學生來到專業的芋仔農場,受到當地的芋仔種植專家鍾叔叔的熱情招呼。鍾叔叔熟練地向囝仔介紹芋仔的品種、栽培方法,閣特別分享「芋仔」佇台灣文化內的意思,解釋芋仔象徵「富貴豐收」的美好祝福。囝仔聽甲津津有味,閣時常舉手發問,對芋仔的歷史閣栽培過程生出濃厚的興趣。
佇鍾叔叔的帶領下,囝仔攏捲起袖仔來下田,親身體驗拔芋仔的過程。當第一粒芋仔被從土腳拔出來,學生發出歡喜甲驚喜的笑聲,興奮甲展示著「戰利品」。
透過這次活動,囝仔不但學到農作的知識,閣深深體會農民的辛苦付出,閣從中了解土地的重要性甲本土文化的精神。大家攏滿滿收穫,攏帶一袋袋的新鮮芋仔回去,臉看起來攏滿滿是成就感甲感謝之情。這場芋仔體驗活動,讓囝仔更貼近土地,閣更加珍惜每日餐桌上的食物。
5.「新鮮上桌」:水耕蔬菜採收體驗趣!
為著讓囝仔親身感受本土食材的來源,學校特別舉辦一場水耕菜採收體驗活動。
囝仔佇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當地的水耕農場,由專業的水耕菜種植專家卓爺爺來為大家介紹這種無土栽培的獨特技術。卓爺爺解釋,水耕法是讓植物的根直接吸收營養水,除了可以節省水資源,閣減少農藥的使用,這種技術對於土地有限的農業特別適合。透過他的講解,學生不但了解水耕技術的環保優點,閣明白這種技術是按怎為台灣帶來綠色農業的發展。
佇卓爺爺的帶領下,囝仔進入清潔的水耕栽培室,開始親手採收水耕菜。每一個囝仔攏細膩地從營養水中將青翠的生菜取出,雙目閃閃發亮,滿滿是驚喜甲成就感。佇採收的過程中,他們學習著按怎細心操作,閣聞到蔬菜的新鮮氣味,親身感受到從田間到餐桌的食農過程。
透過這次活動,囝仔了解本土農業技術的重要性,感受環保栽培的價值,閣透過實際的體驗,明白食物背後的努力甲汗水。大家攏帶著自己親手採收的水耕菜,興高采烈甲自豪,準備帶回去與家人分享,真正體會到「餐桌從土地開始」的深刻意義。
6.尪仔標樂趣多 台語課堂趣味無窮
為著讓學生了解咱台灣古早味的童玩文化,台語老師特別設計一堂趣味滿滿的「尪仔標遊戲課」。課堂一開始,老師先用台語來介紹尪仔標的來源,閣示範尪仔標按怎樣轉才會正確。學生睜大隻目睭,認真聽老師解釋,充滿期待,等緊要輪到自己來試看覓。
接下來,老師將尪仔標分發給學生,大家馬上專心來練習怎樣讓尪仔標旋轉。有的學生一擺就成功,尪仔標飛快轉起來;有的學生雖然需要多幾擺試看,但教室內的笑聲閣加油聲不時傳來,氣氛真熱鬧又溫馨。
這堂課不但讓孩子體驗著尪仔標的趣味,閣學會了團結互助的精神。透過台語的教學,學生閣加深對咱自己文化的了解。尪仔標遊戲課,早就變做學生心目中最期待的台語課之一啦!
7.「聲傳故鄉味,一起說台語」: 台語朗讀廣播趣味多!
為推廣台語,增進學生對本土語的熱愛與熟悉,學校特別推出一項特別的活動——台語朗讀廣播。佇台語課的時陣,老師會錄學生朗讀課文的聲音,製作成一段段生動有趣的音檔。每禮拜三母語日,學校攏會利用第二節大下課的時間,透過全校廣播來播放這些音檔,予學生攏會享受台語的美妙聲音。
廣播響起的時陣,學生攏非常興奮,會聚集佇教室仔細聽著熟悉的聲音。當自己的朗讀聲傳遍校園的時陣,有的學生會害羞咧笑,有的學生則開心咧向朋友炫耀。這款新鮮的廣播方式,予大家充滿期待,攏紛紛表示希望下次也有機會做「廣播明星」。
這項活動不但予學生佇日常生活中更加接觸台語,也激發伊們學習母語的動力,替校園生活增添趣味。透過聲音的傳遞,台語的溫暖與魅力傳遍校園,予囝仔佇歡笑與期待中更加親近自己的文化根源。
8.本土語期末成果發表會:新鮮又刺激,珍珠奶茶等你來挑戰!
學期尾聲,台語老師特別安排一場讓人引頸期待的「本土語期末成果發表會」,為鼓勵學生對本土語的用心學習,準備了好康獎品——每位挑戰成功的學生攏會得著一杯香甜的珍珠奶茶!
活動方式充滿創意:老師設計「座號轉輪」加「課文轉輪」,頭先由座號轉輪隨機抽出一位學生,接著課文轉輪閣會決定愛背的本土語課文內容。這種隨機抽題的設計,讓全場氣氛又緊張又趣味,每位學生攏興奮又帶著一點點緊張,期待被抽中。
當座號加課文內容確定後,挑戰的學生就上台,開始全神貫注進行背誦挑戰。台下的老師甲學生攏熱烈替挑戰者加油,挑戰的學生努力回想,用心準確背出課文。若是成功通過挑戰,老師馬上親手送上「珍珠奶茶」,全場充滿歡呼聲和快樂的氣氛。
這場活動無閃考驗學生的本土語學習成果,也讓學生感受到本土語的趣味和挑戰。讓這場期末成果發表會變做一場全校的歡喜盛會,讓參加的學生攏攜回滿滿的收穫甲美好的回憶。
樂團展演-欣賞優美的台語曲調
海墘國小的小朋友們超幸福喔!
學校邀請知名的國樂團進行展演,表演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妙歌曲。
其中有桃花過渡等台語曲目,加上團長的有趣解說,令人沉醉在閩南語歌曲優美的旋律與逗趣的歌詞中。
海墘母語小尖兵的精采分享-美好的母語日時光
海墘母語小尖兵在母語日中展演,季穎的閩南語情境演說精彩逗趣,和生活作親切連結,令人覺得心有戚戚焉。愃容的閩南語朗讀聲調優美好聽,雖然因為第一次上台,有一些小小怯場,但是經過磨練後也是一顆閃亮亮的未來之星。(20230629)
欣賞台語的美麗與多情-里長阿伯給畢業生的在地祝福
海墘國小今年的畢業生收穫滿滿!
除了在學六年的成長與學習收穫之外,學校團隊精心設計了充滿溫馨祝福的畢業典禮,除了各界長官來賓提供的獎品獎金之外,還有護理師贈送給每一位畢業生的成長紀念冊驚喜。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
我們的海墘王里長,非常關心與照顧學校,特別在致詞用台語給予大家美好的祝福,發揮本土語言的價值,非常難得,也非常有意義。
祝福畢業生一帆風順,前程似錦。(20230616)
海墘的小朋友多才多藝,在各領域的學習都十分扎實,注重素養教育的養成,不只扶弱,還有拔尖,提供學生在各方面都有展現長才的機會。
今天的母語日宣導,由四年甲班的甯嫣擔任重任,比較少站在台上演出的她,今天鼓足勇氣,在老師的鼓勵之下,在全校師生面前,為大家朗讀閩南語的文章-老牛要出嫁。
寧嫣的閩南語念得真好聽,雖然有些靦腆,但是她為大家帶來溫馨感人的文章,讓大家享受台語之美,謝謝海墘小將的真情朗讀。(20210419)
海墘的品格教育做得紮實,孩子們有禮貌、肯用心,遠近馳名。
母語日的宣導活動,這周邀請學有專精的本土語婕庭老師,為全校宣導台語俗諺:坐乎正,得人疼。
老師用精彩的母語進行全校教學,和學生活潑互動,校長也全程和大家一起參加活動,讓大家不僅學到了母語俗諺,沉浸在母語的情境,還一起陶冶了美好的品格。(20210408)
又到了令人期待的週四的母語日,今天的全校集會時光,邀請校長為我們進行台語俗諺教學。
海墘國小學生實施品格教育,個個有禮貌,人人稱讚,校長講解:好喙,大富貴-諺語的意義,全校師生都聽得津津有味,結合校本品格教育,上了一堂很棒的台語課。(20210311)
海墘國小地處海邊,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學校持續推動海洋教育語品格教育,今年推動海洋漂流木認識與善用資源等主題,教師研習部分,邀請在地漂流木收藏達人-黃進忠老師蒞校為教師團隊演說,並預備在下學期入班進行相關漂流木藝術教學,發展校內特色課程。讓海墘亮起來!
黃老師帶來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畫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令所有參與研習的教師團隊都十分驚豔,一塊塊看起來極不起眼的木頭,在黃老師的慧眼與清洗之下,展現千變萬化的風姿美儀。
全場演說導覽,老師都用台語演說,非常親和有魅力,讓教師研習充滿笑聲與驚嘆聲。(20201216)
又到了海墘每週年歡樂的校慶與社區學校聯合運動會。孩子們除了在操場上盡情跑跳與運動競技外,還有許多的精采表演,都由孩子們擔大樑。每年都有母語唸謠表演,非常吸睛。
海墘學區使用母語幾乎都是閩南語,配合家鄉特色,之前聘請在閩南語教學、研究與著作等方面都十分專業的張逸嫻老師。為家鄉撰寫了~黃金雙港 幸福海墘~閩南語唸謠,成為海墘國小母語教學的重要教材。
黃金雙港 幸福海墘 張逸嫻Tiunn I̍t-hân
N̂g-kim siang káng, hīng-hok Hái-kînn
大安舊名海翁窟,歷史輝煌有藝術。
Tāi-an kū miâ Hái-ang-khut, li̍k-sú hui-hông ū gē-su̍t.
外海航行的船隻,看見海翁的尻脊,
guā-hái hang-hîng ê tsûn-tsiah,khuànn-kìnn hái-ang ê kha-tsiah,
隨後倚近詳細看,原來就是鐵砧山。
Suî āu uá-kīn siông-sè khuànn,guân-lâi tiō-sī Thi̍h-tiam-suann.
落尾閣叫螺絲港,航道親像海螺殼,
Lo̍h-bué koh kiò lōo-si-káng, hâng-tōtshin-tshiūnn hái-lê-khak.
大船出入揣路縫,船隻安全來靠港。
tuā-tsûn tshu̍t-ji̍p tshuē lōo-phāng,tsûn-tsiah an-tsuân lâi khò káng.
大安海墘塭寮庄,美麗海岸長長長,
Tāi-an Hái-kînn Ùn-liâu-tsng,bí-lē hái-huann tn̂g-tn̂g-tn̂g.
塭寮溪口紅樹林,用心保育插插插,
Ùn-liâu Khe-kháu âng-tshiū-nâ,iōng-sim pó-iok tshah-tshah-tshah,
沙蟳花鮡海雷公,沙埔傱甲狂狂狂,
Sua-tsîm hue-thiàu hái-luî-kong,sua-poo tsông kah kông-kông-kông,
海岸寶貝水筆仔,生湠密密紅樹林,
Hái-huānn pó-puè tsuí-pit-á,sinn-thuànn ba̍t-ba̍t âng- tshiū-nâ,
麻黃粿樹倒地鈴,毋驚風雨真正猛。
Muâ-hông kué-tshiū tò-tē-lîng,m̄-kiann hong-hōo tsin-tsiànn bíng,
蘆竹菅芒白翎鷥,看甲目睭微微微。
Lôo-tik kuann-bâng pe̍h-lîng-si,khuànn kah ba̍k-tsiu bui-bui-bui .
濕地罕有真稀奇,珍貴大安水棕蓑,
Sip-tē hán-iú tsin hi-kî,tin-kuì Tāi-an tsuí-tsang-sui,
水鳥毛蟹賞袂離,夕陽留戀海連天。
tsuí-tsiáu môo-hē siúnn buē-lī,si̍k -iông liû-luân hái liân thinn.
海墘國小荷花池,清新優雅好情意,
Hái-kînn kok-sió hô-hue-tî,tshing-sin iu-ngá hó tsîng-ì,
白荷愛媠滾紅墘,通人呵咾無地比。
Pe̍h-hô ài suí kún âng-kînn,thong-lâng o-ló bô-tè pí.
生態保育有用心,歡迎貴客來光臨,
Sing-thài pó-io̍k ū iōng-sim,huan-gîng kuì-kh eh lâi kong-lîm,
黃金雙港花上錦,幸福海墘歌詩吟。
N̂g-kim siang káng hua siōng gím,hīng-hok Hái- kînn kua-sig
海墘國小的學生超級幸福,除了在學校師長的照護之外,還有海墘偏鄉兒少中心,不但陪伴孩子們習寫與複習功課,更開設許多課程:有街舞社團、手作藝品社團、還有教唱閩南語唸謠。
為孩子們教學的是在閩南語教學連連獲得佳績的羅玉雲老師,她利用課餘時間,投注心力為海墘國小偏鄉的孩子進行額外輔導,教唱閩南語唸謠,讓孩子們在外面參與展演,獲得無數掌聲,也帶動海墘師生,一起念唱屬於自己家鄉的歌謠,特別溫馨又有意義。
海墘的小朋友很幸福,除了校內課程落實之外,學校和老師們都會盡心為學生爭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加深加廣學生的學習內容與難得的學習體驗。
除了海洋教育團隊帶來的特色課程持續帶來的特色課程之外,我們還跟在地資源做結合,與農糧署食農計畫合作,帶來許多具有在地特色的學習體驗活動。
我們曾經一起種稻、養小鴨、種菜,這次,我們要學做好吃的美食-芋粿巧。
老師用母語介紹芋粿巧的食材與調味料:用台語念芋頭、在來米粉、糯米粉、蝦米、醬油、油蔥酥等語彙,因為都是家裡常用的品項,我們都感到親切,很快就學會了。
做好了古早味美食-芋粿巧,又香又Q,我們分享給所有的師長品嘗,大家都讚不絕口,實在是太幸福了!
海墘國小推動品格教育已持續多年,且榮獲好幾次品格績優學校的肯定。
海墘母語日推廣,除了讓學生喜歡說台語、欣賞台語之美外,更是融入學校品格亮點,和每個月推動的品格核心價值做連結。
首先由學務蔡主任宣導感恩核心價值的理念,再由教務主任為全校師生介紹~食人一口 還人一斗~,用台語介紹,鼓勵學生們知恩圖報,永遠懷抱著感恩的心。
今天的母語日宣導,就讓我們來欣賞玉琝學姊甜美的嗓音,她用閩南語來朗讀優美的文章,一起享受美好的母語時光。
每周四是海墘的母語日,除了上午固定全校的晨間時光台語教學與宣導活動之外,我們在課間,還會聽到美妙的台語歌。無論是在運動場上玩耍、跑步,或是在教室內閱讀、聊天,都會有優美的台語歌旋律在耳邊環繞。
學校的室內外廣播系統設備周全,音響效果超棒。我們很喜歡大安鄉的鄉歌,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
經典的台語歌曲更是我們熟悉的曲目,不但能和同學歡唱,回家還能跟家人一起高唱同樂,享受音樂與台語的美好結合!
海墘國小109學年的「好品領航 菁莪樂育」亮點發展計畫,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典範人物學習」為品格教育一個學習的管道。海墘國小雖然地處偏鄉,在地人以農漁為生,秉性純樸良善,但是也因為這些純良的特質,人文薈萃,造就了許多勤懇用心的人才,校友們在全國各地發光發熱: 有改寫台灣漁業養殖的企業家校友、享譽全國的民族音樂教育家與作曲家、還有許多在教育崗位堅守努力耕耘的教授、校長以及老師們,以及貧苦出身、在布袋戲偶製作領域成名的孝行楷模……,校友們的生命教育故事點點滴滴都是和學生們值得借鏡與深思、也是最親近的教材、最珍貴的模範。
品格典範人物之二張炫文作曲家,特別聘請具有海墘學長、師長、音樂組師生、也同樣是臺中教育大學教授,多種身分的黃寶園教授來介紹。黃教授是張炫文老師的學生,在音樂造詣方面深受張老師的指導與傳承,兩位又同是海墘校友、皆曾在海墘任教,也都是台中教育大學的教授,緣分深刻。
海墘的小朋友們聆聽學長介紹學長,感覺特別親切。張炫文老師在音樂方面奉獻,作曲無數,尤其是在說唱藝術領域、中小學音樂教育方面有傑出表現。海墘國小校歌也是張教授所譜寫,張教授的溫文儒雅形象深植在學生的心裡,是令人緬懷與感念的海墘典範人物。(1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