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海寶國小藝術深耕教學成果網
方案發展動機與目的
學校名稱:苗栗縣後龍鎮海寶國民小學
方案名稱:活力海寶 美感十足
(一)學校現況說明
海寶國小位於後龍、竹南交界海邊,地處偏鄉、依海為生,班級數6班,目前學生31人。過往以來童詩創作為學校特色,近年來因偏鄉人口外流,文化不利背景學生(新住民子女、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等)將近半數,孩子的美感教育十分缺乏。因此本校希望藉由藝耕的機會,補足家庭文化刺激的不足,以提升學童的美感力,培養學校的藝文素養。
本校共有現職教師11人,其中具視覺藝術專長1人,擔任科任兼行政工作,音樂專長1人,擔任導師。在藝術課程的安排上,現有教師專長較為不足,希望透過藝術深耕教學計劃的申請,讓藝術教學正常化,幫助本校教師在藝術教學上的教學能力提升,未來能夠實踐在藝術教學上,藉由此專案讓外聘專長教師,帶領師生透過藝文的涵養改變生活進而美化生活,提升全體師生的藝文素養。
(二)方案發展目的(以學校特色為主題結合資源)
1.運用肢體律動,開發表演潛能:
本校自101年起申請藝文深耕專案,即開始培養學生肢體律動的表演與潛能開發。透過基礎學習進而深化與內化,學生對於肢體的開發與律動漸漸純熟,因此本年度希望透過舞蹈、戲劇、表演創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學生「力」與「美」的創意與戲劇張力。
經過這些年來的表演練習,學生在肢體動覺方面、學習舞蹈律動及戲劇的掌握,已見成效,對外比賽表演也讓學生更落落大方,帶動各方面的學習及潛能的展現,啟動學習的遷移效果,這使得我們更加肯定藝耕是值得努力的範疇。
2.透過視覺藝術,涵養生活美感:
新校舍落成,帶給師生全新的視覺感受,沉浸在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希望引進視覺藝術專長教師,透過視覺藝術課程,讓學生接觸多元的視覺藝術類別,習得更多藝術創作的能力,更能懂得欣賞、樂於創作。藉由視覺藝術課程的發展與教學設計,希望融合校訂課程,營造具有美感的校園環境,涵養全校師生的生活美感。
3.結合學校特色,提升教師專業:
本校學生多年來在藝術創作與童詩創作上的表現,展現了充分的創意及童趣,結合藝術深耕課程,透過多元的創作與體驗,讓藝術紮根並引發學生的創意及知能,展現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並給予分享與發表的舞台。「活力海寶美感十足」課程設計結合學校特色,發展在地美學深耕,讓學童們浸潤於藝術學習的氛圍之中,並能維護和營造充滿美感的校園、社區及生活環境。
在藝術課程的安排上,希望透過外聘藝術專長教師入校指導,讓藝術教學正常化,並在協同教學的過程,幫助本校教師在藝術教學上的教學能力提升,未來能夠實踐在藝術教學上,並透過教師增能研習,讓本校教師在藝術課程的規劃、執行與評量的能力更提升,達到教師專業能力成長的目標。
1、短程目標(110-111年):
(1)承續本校學校特色,透過多元媒材引發學生創意,提供創作、分享與展現的舞台。
(2)應用複合媒材,結合語文與藝術的創意教學,讓學生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3)透過協同教學彌補學校藝術教學師資之不足,協助教師培養藝術教學的能力, 提升學生學習的效
能。
(4)提供學生自我實現的舞台,培養學生藝術的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
2、中程目標(112-113年):
(1)構築社區的人文與風貌,記錄學生創作過程與在地歷史文化軌跡。
(2)植基「永續發展」的概念,應用在地資源,營造具有美感的生活環境。
(3)透過校本藝術課程的深化,探究社區文化與在地生活美學,讓藝術走入生活。
(4)藉由集體創作、分享學習,建立學生團體合作,尊重關懷與包容的團體學習。
3、長程目標(114年-115年):
(1)透過豐富的生活藝術,強化藝術的核心價值,建構有特色的校訂課程。
(2)藝術課程的多元發展,使學生體認環境與生活的關係,進而能善用與珍惜有限的資源。
(3)紮根生活、放眼國際、弭平落差、開展視野,形塑活力與美感兼具的藝術校園。
(4)藝術深耕,增進文化學習與國際暸解,並能透過藝術豐富與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