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案緣起與目的

一、方案背景:

後壁米鄉曾是勞動人口密集的富饒之地,民國60年前後,新東也曾是千人大校,但最近幾十年,後壁區人口不斷減少與外流,把學齡兒童帶往市區,農村的傳承幾乎斷層。影響所及,本校104學年度全校學生只有52人。從千人到52人,學校搖搖欲墜……。

(一)社區圖像--重肥重藥 生態破壞 弱勢家庭多

1.後壁區以種稻為主,穀賤傷農,收入普遍不高。種稻重肥也重農藥,破壞生態也傷了居民健康。近年來重視環保與食安,少數稻農調整慣行農法的習慣改採自然農法,但產量較低讓這些農民的理念飽受質疑。

2.學區內家庭以農工階級居多,部份學童來自新住民、父母離異、隔代教養家庭,或經濟弱勢,或學習弱勢,佔學生比例41%,急需透過學校平衡教育落差。

(二)學生圖像— 乏人照料 欠缺引導 沉迷3C 不親土地

1. 偏鄉孩子是天公仔囝:父母忙碌以致部份學童在外遊蕩,學習上幾乎完全仰賴學校教育提供文化刺激,這一切激起教師團隊投注研討教育效能的熱忱,希望憑藉教育的力量讓新東的孩子們具有走向世界的力量與素養。

2.沒有數位落差卻有教養落差:數位時代,偏鄉孩子幾乎也是人手一機,沉迷電玩與網路而不親土地,身在鄉間卻不識自然,不喜農事。將課程在地化,從土地實踐素養教育,「從一粒米開始孵夢」成為當務之急。

二、方案願景與目的:

(一)方案願景—以順天・適地・應人的自造素養邁向國際

新東國小教師希望培養孩子對家鄉的認同,因此安排專業的自然農法培菌種稻課程,拉近孩子與土地的關係,進而發展友善土地之農業,與社區共同創造美好永續的家園,讓新東孩子自信亮眼的從在地走向國際!

(二)方案理念—一所從土地生根,讓孩子愛上學的學校

本方案善用後壁米鄕的自然環境,從土地生根,從一粒米開始孵夢,在生活中找尋學習的脈絡,發展五軸課程成就RICE素養,讓孩子建立自信,喜歡上學,擴大教育的能量,給偏鄉孩子更多希望!

(三)方案目標—以五軸課程和RICE素養成就每一個孩子

1五軸課程:


順天-學節氣:學習古老的24節氣文化,體認科學種稻與自造

適地-育好菌:進行實地踏查、觀察、紀錄,養成探索學習與運用自然的能力

應人-展創藝:透過實作、創作、探究,運用素材落實美感在地化

科技-馭科技:認識智慧農業,學習科技工具操作,用影像說故事

國際-觀永續:運用雙語結合國際議題,涵育地球公民的胸懷


2.RICE素養:

RICE學習模組依序是:感受R(Reflective)、探究I(Investigate)、合作C(Cooperation)、分享E(Expression),對應了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孩子能「自發」的感受與探究,溝通「互動」與人合作,分享所知展現「共好」,成就RICE素養。本方案「用一粒米拉近學生與世界的距離」,以RICE學習模組讓學生用最「土」的力量走向世界!

3.成就每一個孩子

六個年級的課程清楚描繪出學生圖像:一年級「觀察家」、二年級「知識家」、三年級「分析家」、四年級「實驗家」、五年級「演說家」、六年級「夢想家」。學生經過六年的學習對五軸課程擁有基本的能力與認知,並依照其優勢能力在不同主軸課程展現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