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製作經常需要相機來攝影,現代取得數位影像的來源眾多(數位相機、錄影機、Webcam、手機、掃描器等..)。
使用何種器材並不重要,但一張清楚的照片可以為你的教材加分。
不論你使用何種器材,原廠使用說明書可以幫助你更加上手。
攝影是門學問,也是種藝術,可作為興趣,也可以把它當做工具,讓相機完成你的需要,你只需要一點控制它的技巧。
想要照片拍得好,曝光值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合適的曝光使照片主題清楚,不會偏暗或過曝。(一張好的照片至少還要包括良好的取景構圖、適當的對焦範圍等)
何謂曝光值 Exposure Value,EV 代表能夠給出同樣曝光的所有相機光圈快門組合。請參考維基百科
光圈值的由來:焦比,請參考維基百科。
光圈值的表示式:1:4、f/4、f4、4
常見的光圈值序列:
1、1.4、2、2.8、4、5.6、8、11、16、22、32
光圈值愈大,孔徑愈小。
常見的快門速度序列:
1s、2(1/2s)、4(1/4s以下類推)、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快門值愈大,速度愈快。
1、大部份以相機觀景窗中心為對焦點。
2、以中心點對焦鎖定後(通常相機有指示框顯示或嗶聲時,代表對焦鎖定),半按快門鍵不放再行構圖。
3、單色畫面不易對焦,反差大的場景、線條、邊緣容易對焦。
4、鏡面、反光物體、場景過暗不易對焦。
5、鏡頭有其限制,在其最近對焦距離至無限遠皆可合焦,但比最近對焦距離近的物體,則無法合焦,必需換成微距模式或更換微距鏡頭。
感光速度越高,數值越大。除了縮短曝光時間之外,另外在畫質上也會有影響。
一般來說,低感光度時的畫質較為細膩,色彩也較為忠實。高感光度時則會出現雜訊及顆粒的問題,使得照片比較禁不起放大。無論是昔日的底片,或是今日的數位相機,此一現象都是成立的。
尤其數位相機在使用高感光度時,由CMOS或CCD所產生的嚴重噪訊,更是令傳統攝影師難以忍受。這也是到今日仍有不少攝影師依舊選用底片相機來拍攝作品的原因之一。
常見的感光度序列:
100、200、400、800、1600、3200
數字愈高,感光度愈大。
參考網頁:
Photalks攝影教學:http://photalks.com/
曝光原理:http://blog.yam.com/michellestudio/article/15069870
活用點測光,練就所見即所得的拍照意境: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19430&last=6188692
我了解的相機曝光原理: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30836&r=11&p=1
背光或亮、暗部佔畫面大部份時:運用曝光補償校正相機測光表的誤判,其實反差大或是光源複雜、背景很亮或很暗的場景,相機的測光表(TTL測光)容易被騙,造成過曝或欠曝,此時可使用曝光補償來修正,有一技巧是依據背景遇白則加,遇黑則減。一般的輕便型數位相機沒有手動調整功能,也是使用曝光補償來作曝光偏移,以改善過曝或欠曝。可參考以下網頁:曝光補償的應用與判斷、曝光補償、曝光補償淺談。
夜景:因為夜景的光線亮度低,會使相機的快門速度降到很慢,如果手持拍攝,會容易拍出晃動的影像,所以夜景如果能夠使用腳架最好,不然就必須提高感光度以獲得較快的快門速度。
記憶卡:常見的記憶卡種類有SD、MS、CF
讀卡機:市面上販售的多合一讀卡機方便好用
USB:大部份的相機都有USB埠,可將照片讀至電腦中處理及儲存
檔案類型:常見的數位相機所產生的影像檔為壓縮過的Jpeg檔,檔名常為***001.jpg,另一種為相機的原始RAW檔,通常只有數位單眼相機才有提供。
像素(畫素、點、Pixel、解析度、尺寸大小):口語上稱一台數位相機,拍出的照片有多少解析度,指的是數位照片的的總像素(點),總像素是由數位影像的寬、高值(單位是像素)相乘所得,目前市售的相機多為一千萬像素以上。
列如一張寬4000像素,高3000像素解析度的照片,其像素為一千二百萬像素(4000X3000=12000000)。
灰階深度與色彩深度:其實灰階照片才是黑白照片!灰階深度與色彩深度都以bit為單位,1bit代表2階色調(零與壹),其餘表列如下:
註1:
16bit=5bit紅R+5bit藍G+6bit綠B,共可顯示6萬5千多色。
24bit=8bit紅R+8bit藍G+8bit綠B,共可顯示1千6百多萬色。
32bit其實是24bit+8bit灰階,所以色彩數與24bit相同。
色彩深度愈大,色階的變化愈多,顏色過渡愈平順,色彩層次愈豐富。
所謂的黑白照片即是灰階照片,一般是8bit的256色階即可表現黑白影像的層次變化。
傳統映像管螢幕(CRT)可顯示到32bit色彩。
一般液晶螢幕(8bitLCD)可顯示到24bit(8bitX3)約1千6百萬色。
高階液晶螢幕(10bitLCD)已可顯示到30bit(10bitX3)約10億多色。
所以有人剛從傳統電視換成液晶電視時覺得液晶畫面看起怪怪的,除了解析度的差異外,最主要是顏色顯示不足造成的。
色頻:數位影像由三原色光R(紅)、G(綠)、B(藍)三個色頻組成,若總色深是24bit的檔案,代表RGB各佔了8bit,紅、綠、藍各自可表現256階變化,總顏色就是256X256X256=16777216,約1千6百萬色的全彩影像。
檔案大小:以一張24bit全彩影像為例,一個色頻是8bit,8bit(位元)=1byte(位元組),所以24bit數位影像的每一個像素使用了3byte大小,若以一張1600X1200解析度照片為例,其檔案大小約為1600X1200X3=5760000bytes,約為5.76MB。
解析度與螢幕大小關係:現代的數位相機所拍的相片解析通常是超出螢幕解析許多的,若只是要用於網路瀏覽的相片,最好將其解析度縮至螢幕解析度以下的大小以免檔案過大。所以相片原始檔是讓你拿去沖洗照片用的,如果要傳到網路供人閱覽請記得縮圖。
所謂螢幕解析度指的是螢幕橫向顯示的點數與縱向顯示的點數,由於螢幕的尺寸是固定,液晶螢幕所能顯示的最高解析(原生解析度)通常是其最佳解析度,解析度愈高,點距愈小,畫面圖文也變小,解析度變低,點距變大(數點合併顯示成一點),畫面圖文也較大。
常見的螢幕解析度:
800x600、1024x768、1280x1024等。
常用秀圖軟體
Faststone Image Viewer 功能強大的免費秀圖軟體,易學好用。
數位相本製作
國人研發的免費影像處理軟體 Photo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