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詳細探討了 Monascus pilosus SWM-008 紅麴米 及其特定成分(monascinol、monascin 和 ankaflavin)在控制肥胖中的潛在應用,尤其是其在調節脂肪代謝、腸道微生物群及抗脂肪生成上的作用機制。以下是研究的主要內容與重要發現: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與多種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本研究的目標是探索紅麴米及其活性成分在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動物模型中的作用,特別是如何透過調節脂肪生成、促進脂肪酸代謝和改變腸道菌相來實現體脂降低。
動物模型:以高脂飲食誘導肥胖的大鼠模型進行實驗,並分組接受不同劑量的紅麴米提取物及其單一成分(monascinol、monascin 和 ankaflavin)。
指標分析:
身體組成變化,包括體重與脂肪比率。
生化數據如肝臟脂質代謝相關酶(ACC、AMPK、CPT-1α)表達。
腸道微生物群分析。
脂肪細胞分化及脂肪生成相關基因(PPARγ 和 C/EBPβ)的調控。
降低體重與體脂
紅麴米及其活性成分顯著降低高脂飲食組大鼠的體重和體脂含量。monascinol 和其他成分可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減少甘油三酯的累積,具體透過下調 ACC(乙醯輔酶A羧化酶)、C/EBPβ 和 PPARγ 的表達來實現。
促進脂肪酸代謝
治療後,大鼠肝臟中 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 CPT-1α(肉鹼棕櫚酰基轉移酶-1α)基因的表達顯著上升。
這表明紅麴米提取物能激活脂肪酸氧化途徑,減少脂肪堆積。
調節腸道微生物群
試驗顯示紅麴米治療可改變腸道菌群結構,減少與肥胖相關的細菌(如 Oliverpabstia intestinalis)。
增加有益菌如 Akkermansia muciniphila,該菌株與改善腸道屏障功能及促進能量代謝有關。
促進熱生產與脂肪燃燒
UCP-1(解偶聯蛋白-1)的表達顯著提高,說明紅麴米的成分可能激活了脂肪組織中的熱生作用,增強了脂肪分解及燃燒。
monascinol 的特殊作用
在眾多成分中,monascinol 展現了最強的抑制脂肪生成與調節腸道微生物的效果,成為本研究的亮點之一。
這是一個首次被深入探討的紅麴米黃色色素,其多重生物活性特性展現了作為抗肥胖機制的潛力。
此研究首次將紅麴米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機制與肥胖管理進行了全面聯繫,揭示了其在抗脂肪生成、促進脂肪代謝及腸道微生物調節上的複合效應。這些結果表明,紅麴米提取物具有作為功能性食品或天然健康補充劑的潛力,特別是針對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