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過去的發展基礎與設立目標,國立臺東大學食品生技工廠的角色定位與永續經營模式如下:
1. 清晰定位:引領在地研發,促進產業發展
由於台東地區缺乏二級加工產業,國立臺東大學食品生技工廠定位為「在地健康食品研發中心」,專注於符合國家精準健康政策的保健食品開發,並透過產學合作促進在地產業的發展。食品生技工廠取得多項食品品質認證,致力於成為台東地區食品加工的標竿,示範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為地方農產品提供多樣化加工選項。工廠結合當地特有資源,如紅烏龍茶、紅藜、洛神花、深層海水、米和釋迦等,開發超過 30 件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及特色食品伴手禮,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台東地區的產業升級。
2. 落實定位與永續經營:校內外師生參與及產學合作
食品生技工廠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研發,提供學生在校內即可實踐產業技能的學習環境,為超過 300 名學生提供學習、實習和工讀的機會,培養產業人才。工廠與全國超過 50 家企業進行產學合作,並結合校內各學系的研究成果,以創新技術支持產品開發,推動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增加產業價值。工廠不僅與食品生技專業合作,還與數位媒體和資訊等相關領域合作,提供教學實踐場域,促進多學科融合。此外,食品生技工廠與當地農戶和企業建立夥伴關係,建立永續的供應鏈體系,推動在地產業鏈的互惠合作。
3. 永續經營模式: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
在經營過程中重視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首先,工廠運用綠色萃取技術和發酵技術,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其次,採取循環經濟的模式,將原料副產物再利用,減少廢棄物並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此外,工廠致力於結合科技,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原則,過去已協助3 個部落發展在地創生,支持 20 個以上的在地微型企業轉型與優化,並與產官學界合作推動 ESG 永續目標的實現。透過這些措施,食品生技工廠不僅實現經濟效益,還積極履行校園的社會責任。
4. 示範與宣傳:成為產銷典範
食品生技工廠與校內實習商店合作,建立一條龍的研發、製造、生產與銷售服務模式,涵蓋從農產品加工到品牌和行銷的全過程,提升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工廠致力於開發觀光導覽模式,讓社會大眾更好地了解學校在地方社會責任和精準健康領域的投入和成果,增強社會對國立臺東大學的認同。此外,工廠定期發表研究成果並參與國際和全國性的產業展覽,以擴大學校在食品生技產業中的影響力,最終目標是成為大學教學實踐場域與業界產銷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