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年的專題研究,終於畫下句點,剛開始對科展迷惘的我們,松源老師給了我們主題,便開始了一段可怕的科學冒險之旅…
剛開始的我們,為了準備好所需的研究器材,四處奔走,從理化教室到君翰老師的教室再到輔導室,數個月準備器材的時間,奠定了我們科展成功的第一步,緊接著我們投入了比別人還多很多的時間,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同時更激起了我們對科學的熱愛,還記得改作品說明書的那月,拚命視訊討論,修了無數次,問了好多老師。邁向了評審日,面對評審的拷問,從來都是我們沒想過的問題,縱使如此,評審還是用「第一名」肯定了我們的努力。
科展一年,最可貴的是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在這次科展中,學到了很多經驗。想起前面好幾個月所做的實驗,都一個一個成為失敗的實驗,只剩最後兩個月,捨棄了原先的想法,果然有了好的結果,持續不斷的探索,花心思去操作,那就是我們學習到的精神。
這次科展,松源老師幫了我們好多,不論身處何處的他,只要接到一通電話,就跟我們開始討論,當我們需要設備時,二話不說就幫我們準備好,也因為有了老師,我們的成果才得以如此完美。最感謝的當然是我們的組員,永遠陪在我們彼此身邊,因為聊天說笑,降低了時間急迫的壓力,因為有了彼此,共同分擔了每次實驗失敗的沮喪心情。
為期一年的科展製作過程,彷彿都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一開始,我們連找題目都遇到瓶頸,不但毫無頭緒,連從哪裡下手都不知道;在這中間,我們找了資料,換了許多題目,一直到和老師討論出最後結果,決定了科展題目是「致命的翻滾流」。這是一個立意嶄新的題目,從沒有人做過,也因為沒有人做過,我們連實驗設計與實驗步驟都沒有參考資料,增加了我們實驗的困難。
實驗中,我們從切割保麗龍的裝置,都是由自己設計的,它是由短路讓鎳鉻絲的溫度大量上升而熔化保麗龍,進而達到保麗龍切割的目的。另外,說起我們的自製水道,在固定上也是遇到許多困難,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想要把壓克力板固定在水道上,但是壓克力板卻很容易脫落,導致我們經常需要重黏,有時一個上午就這樣耗掉了,什麼事也沒完成。防水更是一大難題,因為用來防水用的矽利康真的很難塗,這也花了我們不少時間。令人更沮喪的是,原本嘔心瀝血做出來的水道,居然因為產生的翻滾流不夠穩定等因素,而無法使用。這一切一切的失敗,都意味著實驗又要重新來過。經過幾番的改良,我們把原本閘門式的水道,改成坡道式的水道,這可以產生更穩定的翻滾流,終於成功開始實驗。
在多次的失敗中我們學習到很多事,成功後的成就感是支持我們做下去的動力,我們從一開始的討論、決定、嘗試,到後來的紀錄和結論,最後去比賽且取得好的成績,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最重要的是,除了關於科展的相關知識外、互相合作、互相幫忙、時間分配更是額外的收穫。
遙想當年(去年),被告知要做科展,那時竟連想到科學家那種專業。就這樣,我們被帶進一個瘋狂的世界(就是實驗室啦)。我們充滿鬥志,卻接連遇到瓶頸,連換兩次題目。此時,總算認清科展是條坎坷之路。當初對於科展這新旅程的興奮,轉眼成了不耐煩,在心中的地位也一落「萬」丈。此時,校內科展即將到來。我們瘋狂累積數據、打報告,只能「先求有,再求好」。那時的報告不如預期!
但俗話說: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時我們發現玉米排氣速率的變化。經過沒日沒夜沒假(在學校趕工的清明節)地趕工,我們交出了曠世巨作。
光陰似箭,市賽的日子到了!我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評審的到來。但評審站在我們面前時,心中卻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畢竟我們準備超久)。走出會場,滿滿的是輕鬆愉悅。
回家時急著想知道結果,畢竟對於自己的表現還挺滿意的。得知獲得第二名,心中有些五味雜陳。回想起這一年的認真、失敗、鬼混,到此時的結果。想起和同伴待在實驗室的時光,想起老師不符投資報酬率的付出和那匪夷所思的期待。只覺得這一切得感謝好多人,所以我們決定要謝天(陳之藩上身)。
我們深信雖然一切和原本那很科學家的感覺有差距,但這旅程中學到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首先,這份心得全由筆者包辦......,所以......好累XD(註:這個專題筆者一人完成,無同做的好友)筆者的科展最後在新竹市拿到第二名的成績,(雖然在清大也有入選拉XD)
對筆者來說算是挺不錯的成績。
這份科展主要以課後時間和午休時間製作,時間不多不少。一開始的我超認真,有一股熱勁上心頭阿~一個月後就覺得有點無聊,兩個月就有點半頹廢。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不行!要積極起來,在之後就都有照進度做科展,但交件前一周才趕完,算是很趕阿~~~~~~
看到這邊,讀者想必很好奇,我是如何做數學中幾何的科展。(幾何公認最難)
我在研究時參考了很多國際科展的作品,主要是幾何,也有寫信詢問學長,最後統計歸納得到一些心得,在這邊分享一下。
首先,找到想擴展的主題,以筆者來說,我是研究西姆松線、九點圓、反演。
接者,用"GGB"軟體畫出幾何定理圖,
接下來這一步是最難的,去找各種不同的方向,先想辦法"擴展"再"收縮"
以筆者的作品舉例,在我看到西姆松線的定義是"動點"在"圓"上對三角形做三邊做"垂足"的連線...等等,我看到圓就有一些想法,想想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接著看到垂足就想到反演。
以上的想法都可以先記錄一下,擴展完,接著就要收縮了。
在我經過嘗試後發現,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沒什麼明顯性質,相反地,反演就可以做很多事了!收縮就是塞檢,觀察哪些有特殊性質,這些都做完後就是證明拉~~證明出來就有一個美麗的定理拉~
科展對我來說是件收穫很大的成就,一人獨自的研究更體會到,一個和尚抬水喝,兩個和尚台水喝,三個和尚等水喝!祝讀者的科展都可以提早完成,金榜題名~~
饒以凡:我們這組在尋找題目時就遇到重重關卡,在找到此題目前,其實已經嘗試過別的題目了,而且還花了不少時間,但並沒有甚麼結果,因此最終選擇放棄,但也幸好當初我們選擇了放棄,不然根本沒有機會找到現在這題目。太晚找到最終題目的後果就是交件前會十分痛苦,需要連夜趕報告,但最終的結果證明,這麼做是值得的。
張仕融:我們這組是在去年接近年底,才決定好要做的科展主題,導致我們做的時候很趕,常常約出來做科展,不過也幸好我們過程中有經歷拆組這件事,不然我們也不會找到現在這個題目,也不會變得更團結,變得更用心地在做科展,過程中雖然遇到了許多挫折,也被老師罵了許多遍,但至少最後的結果是完美的,而我們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
吳宥慧:在這次的科展活動中,原本以為數學這個主題會很困難很枯燥。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之後,發現也蠻有趣的,也意外得到了許多的收穫。我們也更加的了解如何運用程式語言以及GGB這個軟體,研究了循環節之後也發現許多神奇的結構,學到了許多新知。
回憶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我心中只有"辛酸"這兩個字可以形容........。 剛開始,我們這組的題目一直在改變,直到要校內篩選之前,我們才臨時弄了一個報告出來,現在覺得我們那時候怎麼這麼傻,原來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以臨渴掘井的,雖然成功入選,但卻受到評審的否定。再加上,我們老師很積極,凡是遇到暑假或者連假,她都會把我們約出來,我那時候很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撐過平常的折磨,難得的假期卻又付之一炬,事後我才明白,當作品被評審批評,那強烈的不甘,遠遠超過失去假期的不滿。 經過一連串的付出還有努力之後,我們終於成功送件,當我們前往參加口試時,我因過度緊張,完全不記得自己說了些什麼。但幸好最後我們得了第三名。 現在回頭看看,這一路上的辛苦似乎有了代價,不但收穫了難得的經驗更成為了獨一無二又難以取代的回憶。
當初七年級最早做要科展時,建豪老師指導的這幾組都花了些時間找主題。最初建議了我幾個方向:其中有個是結合生物(?)和程式的主題。我花了些時間試著自學Android Studio,但比我想得還要難了不少。最後因為預期做出來的應用程式功能相對簡單,認為科展比較難展現出獨特。在程式老師的建議下,我開始做了這個主題- 為了程式教學而製作的網站平台。
製作過程不容易。我花了超多時間在學習用Python的Django模組架網站。即使是讓網站show出一個簡單的html 模板也花了我兩三個下午的時間。最後循序漸地進把很多功能都寫好了。網站可以在後端執行程式碼,比對輸出的正確性、時效、編譯和執行錯誤;另一方面建立後端類別的模型。可以註冊帳號、自由增設題目。最後增加老師自訂班級(學生群組)的功能。校內科展在期限內(壓線?)繳交報告,有點趕地勉強在幾天內整理出一學期的努力。在校內科展憑報告我拿到應科第一(共四組)。
市賽前我沒有增加太多的新功能。這不是大問題,但沒有比過科展市賽的我沒背熟口頭報告內容,在市賽中報告我認為顯得沒有條理。市展只拿到第三名。建議要做科展,口頭報告很重要很重要,也許你能靠口頭報告準備齊全而拿到前幾名。
感謝建豪老師指導與我的程式老師提供題目與協助。有機會希望能再做一次科展。
一開始聽到要做科展時,我還有點不之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終於找到了我們的第一個題目,結果做了3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真的是超悲慘的,3個月的心力就這麼沒了,不過,這個失敗是有意義的,愛迪生曾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沒錯,這次的失敗,將成為我們到成功之間的一快墊腳石,有了這個經驗,我們找到下一個題目--也就是我們最後做出來的題目:彈跳水珠竟然只花了短短2個禮拜,真是可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且接下來我們的實驗就這樣一帆風順的做到最後,在做完這個科展後,我才發現原來科學的驗證流程沒有那麼的簡單,是要一次一不,腳踏實地的一陸把裹成都做完,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都將會對自己增加一些知識見聞。我們在剛開始做測試時,相當的成功,所以我們確定了彈跳水珠這個主題,一開始做得很順利,器材、組裝裝置都很簡單,然而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最大的問題,這個實驗需要大量的時間,變因太多了,我們來不及做完,所以我們只能把大方向的變因做完,先以這些實驗數據找出一個公式,讓之後做這個題目的人有一個參考。在準備市展時,非常的緊張,要背一大串關於實驗的各個項目,而且也因為變因太多,評審可能會問我們沒做到或是意想不到的,我們只能想辦法隨機應變。最終站在評審面前時,我們盡可能地把實驗結果傳達給評審,評審不出所料的問了我們實驗其他變因,雖然我們有回答評審的問題,但畢竟那些都沒做過實驗,只能算是我們的猜測,我們當時非常沮喪。我們的科展得了佳作,結果不是一切,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在尋找題目、做實驗、面對評審的經驗及過程。
做科展是我們資優班每個人必須做的事情。大家一開始做科展通常是抱著很興奮、很期待的,但是隨著找不到題目、實驗又多又漫長,我們就會越來越沒動力了。(至少我們是還好)隨著實驗的下去,實驗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做科展時都沒有一開始就規劃好、做仔細,所以到實驗中段的時候因為前段的瑕疵,整個實驗要重做。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很智障,但也激發出了學生的潛能。我們最後一個月進度飛快,都把實驗的時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我們進度飛快的同時,壓力也漸漸跑出來了。其實面對這艱難的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熱忱跟毅力。我們其實也會下課留下來做,或是寒、暑假。自己要列一個進度表,才不會在交件以前忙的手忙腳亂。因為實驗一定會遇到瓶頸,有時超前進度也不錯。
另外,我認為組員也是很重要的。組員之間難免有摩擦,也一定會有人比較厲害、做比較多,但是就算在多怨言,他還是你隊員。我自己認為我對我隊員還是需要再改進,雖然我做科展的經驗比較多,他手腳比較慢,但他畢竟是需要學習的,就像我以前沒經驗時一樣。適當分配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能讓效率變高。
做完了實驗,要去比賽了。口頭報告也是很重要,也是我認為我最失敗的地方。雖然我們的內容很多,但沒在時間內說完,我認為是很可惜的。我們也學到不僅實驗、報告要做的好,口頭發表也是很重要的。其實最重要的是不要怕評審、讀熟自己做的實驗。
最後,其實看的出來這是一個人寫的心得。我想說在這次科展中,我不只學的了如何成功、順利完成科展,我也學到如何做人。雖然我整天碎碎念我隊員,但我也很對不起他,誤解了他。科展其實沒想像中困難,just get on to it,很好玩的。
一開始做科展的時候我們找了非常久的題目,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找題目,好不容易找了一個題目,卻發現好像不太容易做得下去,最後才找到了現在這個題目,雖然在做的過程中有很多困難,像是常常忘記哪一杯是加熱過的哪一杯是未加熱過的,也常常稀釋錯溶液,報告的時候也打了很久改了很多次發現很多錯誤,幾乎很多時間都拿來做科展,但是我也留下非常深刻的回憶,看到一個東西從零到有非常的有成就感,而且做科展也讓我學習到許多能力,也讓我使用了許多我幾乎都不太常不太可能會用到的器材,所以對我來說科展是我在國中最特別的回憶之一。
在經過這次的科展途中,我們曾經因為不少問題而起大大小小的爭執,有好幾次甚至差點打了起來,還好有老師調停,才不至於導致其他更嚴重的後果,但是一旦做起事來,兩人又合作無間、和樂融融,呈現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雖然經歷了許多的失敗與挫折,不過我們還是成功得到其中三種變因,不過由於前期的實驗設施製作花費過多時間以及我們的努力不足,導致沒能做到預期的進度,如果還有繼續做的機會,我們大概會把剩下的部分做完,再視情況增加項目吧?總之,多虧了這次科展,讓我們兩個對於報告、待人處事的這些方面都學了一課,希望以後還有再合作的一天!
在這次科展的經驗中,我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做研究的方法、如何歸納數據與實驗結果之類的。在這段期間中,有許多的挫折,像是辛苦做了一年的科展,卻連校內都沒過,雖然不是到爆哭那一種,但心裡還是會有點失落。不過,也是因為這挫折,我對於面對失敗有了更大的勇氣,我想,這應該是整個過程中最寶貴的收穫吧!從這次的科展,我也了解了做一件事情要貫徹到底有多麼不容易,有時候當實驗一直無法成功,真的會很想放棄,透過這次經驗,我也培養了毅力與耐心(應該有吧),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也更能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就放任他在那裡或是等別人幫我解決。這次的科展經驗真的非常難忘,很開心在國中時期能有這麼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