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謙

姓 名:陳和謙

畢業屆別:第八屆(99年畢業)

學 歷:台中一中數理資優班、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傑出事蹟:

(一)2010年以國二身份跳級高一,並錄取國立臺中一中數理資優班。

(二)2011年榮獲美國中學數學分級能力測驗AMC10臺灣唯一滿分。

(三)2012年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銅牌。

(四)2013年美國中學數學分級能力測驗AMC12台灣最高分,後參加進階測驗美國數學邀請賽拿到滿分。

(五)2013年丘成桐數學獎金牌。


走出自己的路

(本文 刊登於清揚期刊第19期)

很榮幸今天能有這個機會,能在母校的校刊上發表拙見。窺其因,也許是我先前曾建立的小小成就。縱然這些成就絕大多數歸因於「學習」這件事,但我想分享給大家的經驗絕對不是我如何一路學習來達成現在的學術實力,因為每個人的道路不應該是相同的,而且每個人的性格、天生在各方面的資質等也都互不相同。因此,我試著在學習方面,提出一些推廣的、較為一般性的領悟,希望各位看完能有所收穫。

所謂的「學習」,乃生物透過某種程序,把某件事由「不會」變成「會」,或將已有的能力變得更加精進,而絕非只限縮在學校的課業,包括職校各科的專業,運動或樂器演奏皆是如此。再者,由此定義,易知我們欲學習的對象事物,必然是原本不會或不熟悉的,故若我們能花更多時間在原本不熟悉的事物上,便能學習到更多。然而我們也不能將大量時間砸在同一件事上,如此大腦及身體都會處在疲乏、厭煩的不良狀態。因此勢必是好幾件事交錯著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使每件事都有長足的成長,這也說明了為何有著多元的興趣是一種優勢。

那要怎麼學習一項事物呢?事實上,學習一項事物並不只是學習事物的本身,更要試圖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習的效率逐步提高,這也正是「老師」(或「教練」、「師傅」)的用處。只知道努力蠻幹是絕對不可行的,必然事倍功半,精疲力盡而導致放棄,去多詢問老師或有經驗的人過去是如何學習的,甚至上網查詢,也許都能有幫助。然而又因每個人的個性、資質都不相同,適合別人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你,這時不拘泥於方法,隨著自己的特性做調整,使自己的學習能更上軌道,方為上策,這正是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最後談談人的資質。每個人總有天生擅長與不擅長的學習項目。如果遇到被逼著必須學習不擅長的項目時,不妨當作是一種精神上的鍛鍊,試著熬過難關必能有所成長,最糟的情況也不過就是你百分百確信自己跟這個領域真的不來電,讓你更明白自己的取向。反之,絕對要盡量設法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並加以發展,朝向人中菁英邁進。任何有大成就的人並不必然精通特定的項目,但必然有一領域是箇中翹楚,例如棒球之於王建民、廚藝之於阿基師、或者數學之於張益唐、詩詞之於方文山等。這些人的成功其實是集結了所有要件,包括對於特定領域的濃厚興趣、花費大量時間鑽研自己尚未熟悉的事物,使之熟練而後更邁向精通、名師、名教練的指導或超出常人的自我調適與精進的能力等。宥於篇幅,只能淺論,希望各位能深思其義,藉由良好的學習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