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語晴

姓 名:葉語晴

畢業屆別:第七屆(98年畢業)

學 歷:國立台中女中、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傑出事蹟:2012年大學指考錄取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執筆自己的未來

(本文刊登於清揚期刊第18期)

記得小時候「我的志願」這篇作文中從來就沒出現過「醫生」這個選項,「護士」倒是有,大概是因為白衣很夢幻吧 ! 白衣護士,醫生的話在當時的印象就是帶眼鏡的杯杯。總之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並不是從小就立定志向的,不過「認真讀書爭取好成績」倒是我從小就一直有的觀念,可能因為老媽是老師,上面又有一個成績不錯的哥哥,再加上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是個很專心的寶寶(吃飽了找床睡飽了找奶瓶),所以從會握筆寫字開始,就理所當然專心於學生要做的事──讀書和考試。

國三真的迎來考生生涯後,我第一次問老師:「為什麼一定要讀書阿?」好成績對我來說並不容易,每次考試也是壓力滿點,「讀書」是件滿辛苦的事,而國三的考生每天都集中火力在做這件事。一方面是有點疲乏了,一方面是突然意識到──我又不會讀一輩子書,那我考好要幹嘛? 小時候的我們對這個世界還不熟悉,別人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上幼稚園、上小學、上安親班……這些東西都是在我們還沒出生前就有了的,然而我們並不真的知道這些東西的意義──「教育」的意義。而當我們長的夠大,自己有能力思考的時候,這時該做的事情就不再是由別人口中說出,而是自己接受之後決定,也才能一直做下去。當時老師給我的回答是:「為了進入好的環境,為了給自己更多選擇。」進女中,為的是和一群厲害的學生成為同學,能看得更多、想得更遠;考好,是因為當自己的條件愈好,就愈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離開義務教育,「升大學」是我第一次必須認真考慮的選擇。若說選擇,「選組」時也算是一次,自然或是社會,當時因為不擅長背,理科可以用理解的,考試時比較有拿分機會,再加上自然組的數理相對較難,學過之後學測的題目就是小菜一碟了,因此跟著大眾「嘩~地」進了自然組,從此過著有幹勁時讀讀書,沒幹勁時去社團打混的日子──雖然說的好像很輕鬆還是很混,不過平時上課時也是會認真聽懂,考前會特別努力一下的,就算不是最認真,平時也要裝點東西進腦袋中等待提取,「黑馬」或「奇蹟」才有成真的機會──過著還是「學生」的高中生活,一邊慢慢的要開始接管自己的未來。

高二時聽了一位徐超斌醫師的演說,使我第一次萌生了讀醫學的想法。本來三類組的榜首就是醫學或牙醫,因為沒有明確興趣,做為考高分的目標是挺理想的;在科目中我也喜歡生物,而說現實點,醫學系的未來出路幾乎是確定好了的;這些都是選擇的原因,然而契機還是在演講中感受到的熱血──希望自己能夠變強,能幫助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成為像徐醫師這樣的人。這是我第一次跳出自己現有的生活,認真思考將來的自己想變成什麼樣子。

很多人都說讀醫很辛苦,也確實如此,三四年級的課程轟炸和畢業後的住院醫師實習在學長姐們口中有如地獄,不過事實是他們仍好好的活在人間,所以受教的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為了讓到時後的生活更偏向人間這邊一點! 其實做任何事都很辛苦,不過因為有個想要的結果在那裏,所以會希望能克服中間遇到的困難,而不是在一開始就選擇放棄。

懵懂無知的時候,大人叫我們做什麼才做,也往往不知道為啥要做;逐漸長大了,才明白我們每天都在續寫名為「人生」的這本書。升高中、升大學,或是升高職,又或是出社會,代表著接下來幾十年的內容漸漸的都由自己執筆了,不會有人幫自己決定大綱,寫不出來時也只能自己蒐集素材。為了老師或爸媽而讀書的日子只會愈來愈少,為了自己的未來鋪路的時候會愈來愈多,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