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

本校東邊緊鄰柳川河畔,隸屬旱溪支流。旱溪後與西邊之麻園頭溪匯流注入大里溪流域,自然生態景觀豐富。

97年底配合仁德社區發展協會之社區營造計畫於本校圍牆外建置光德藝文景觀步道(詩詞內容皆為中國文學詩詞、外國文學詩詞、閩客語俗諺等),希望學生與民眾在上下學、散步的同時,也能欣賞這些名言佳句,在潛移默化中,讓社區更祥和。

97年卡玫基颱風水患,本校深受淹水之苦。之後經濟部水利署編列12億經費整治柳川下游排水,將原河道加寬10公尺、加深1.2公尺,以及配合環境營造美化河岸景觀,於99年底完成柳川幸福河畔建置。

【人文歷史特色】

本校學區九德里、仁德里,古地名為「九張犁」。按照以前的說法,一張犁意指可以開墾五甲的土地,九張犁也就是有45甲地可被開墾成良田。民國70年因都市計畫大興土木,外來人口不斷遷入,故以臺一線為界分為九德村以及仁德村,並於民國99年12月25日因應臺中縣市合併改名為九德里以及仁德里,為烏日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本校學區五光里,古地名為「五張犁」,名稱由來同九張犁之命名。早年因鄰近河道船運便利,人文薈萃,近年來社區景觀變化不大,有鄉下溫馨小城風味。

本校學區光明里曾為平埔族群居處,採用的地名就是平埔族語「阿密哩」的譯音轉化而來。此處河川匯聚,水源充沛適合耕作,但因工業勢力日益興盛,阡陌稻田間小型工廠處處林立,呈現農工雜處的景象。

本校學區前竹里,古地名「頭前厝」、「蘆竹湳」。「頭前」這兩個字,閩南語是前面的意思,因為古早時它的位置在九張犁莊的前方,因與地緣有關係而得名。「蘆竹湳」則是位於旱溪及其支流柳川下游之間,由於土質鬆軟,透水力大,古早是蘆竹密生的沼澤地,故而得名。此處有客家聚落,民風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