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金九地質公園/
吳亮霆|蘇宸儀|羅祖佑|黃韻瑾|杜承濬|柯懿婕|蔡汶蓁
▌金瓜石的霧是有靈魂的。
金瓜石居民對於在地的認同感是特別強烈的,他們會非常樂於和外地人分享在地的故事,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金瓜石的歷史文化。所以,若遊客能夠透過深度旅遊,來一場高CP值的旅行,讓金瓜石帶給旅客更多的感動,相信居民也會很開心的。因此,我們想要繞道超車,成立地質公園,先透過自然環境的優勢去推動觀光,透過社群讓大眾認識金瓜石,再深入地質、人文歷史等知識,對於金瓜石的脈絡有全面的理解。
▌現況
金瓜石的天然地景優勢經過KOL或YouTuber的分享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塊土地,但大多數的觀光客來到金瓜石僅止於拍照、欣賞風景,卻沒有機會了解金瓜石的脈絡以及歷史故事,對於觀光客是非常可惜的。
觀光客的交通問題—停車場的不足
▌解決方法
APP語音導覽|讓觀光客可根據行走的路線或地景選擇導覽內容。
台車復甦|復甦曾懸吊在金瓜石山區的台車,改變其功能為交通橋樑。
▌被遺忘的悲情城市
經過金波大哥帶領我們實地探訪後,我們發現到金瓜石在地景保育這一塊是相較缺乏的,有非常多的遺址都沒有受到良好的保留,更重要的是,在民國76年臺金倒閉後,固有資產轉移到台電,也因此台電掌握了金瓜石許多重要遺址的產權,但台電卻以其為環境汙染廠址為由,拒絕開放該場域,也未見台電有任何維護或汙染回復的積極作為,我們認為礦業的發展本身就會對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但不可否認,這也是金瓜石獨有的歷史脈絡,應該試著將汙染盡最大努力回復,並且把遺址開放,讓走進金瓜石的人們也能更容易走進金瓜石的歷史脈絡。
台車轉運調節站
四連棟宿舍
然而,產權所有歸台電所有雖然是危機,也能是轉機,只要跟台電相關人士將相關條件談妥後,像是把汙染盡最大努力回復以及邀請台電入股,部分營收歸台電所有,甚至是月付租金的方式等等,雙方同意彼此條件後,即可對民眾開放場址,使民眾對於金瓜石的脈絡能夠有更完整的了!
台電宿舍
▌閒置的歷史遺跡
在金瓜石的大街小巷穿梭,遇見了許多殘破或閒置的場域,正在漸漸消逝中,我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金瓜石擁有別具特色的建築與歷史遺跡,若能好好修繕將會是具有商業價值又能同時保存歷史文化的空間。
太子賓館的修繕工程中,已經招標流標了很久,原因是廠商很難去找到舊有的材料來修繕,也因此我們認為這是未來在地景保育的隱憂,未來10年後抑或是20、30年後,可能也會因為找不到合適材料,導致無法對地景進行修繕。
▌什麼是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的目標包括環境議題的覺知、環境知識的理解、環境價值的澄清、環境技能的學習、及環境行為的實踐。環境教育的內涵包括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及能源資源的永續利用;環境倫理探討人與生態環境的倫理關係、永續發展再思考人類的發展策略、氣候變遷強調地球環境的變動與衝擊、災害防救介紹災害的成因與影響、能源資源永續利用則是環境知識的基礎理論與原則。
▌國內環境教育的執行方式
現今國內環境教育大多著重在帶給遊客環境知識上的理解,設立各種博物館、舉辦地方特展、劃設自然保育園區、志工導覽解說等,這些執行方式都有個共通點—以教導或靜態展覽的方式將環境議題帶給民眾。
▌我們認為現今環境教育的不足之處
水金九地區目前除了有博物館、特展外,也有透過語音及志工導覽的方式讓民眾對於水金九地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地擁有先天上的地質及地形優勢,也富有濃厚的人文歷史背景,透過導覽員的介紹或是展覽館內牆上的說明來試著還原歷史真實事件的樣貌。但對於不熟悉該地環境特色的民眾,這樣以管窺天的方式較難讓民眾有身歷其境的體會,也很難對該地區產生認同感。
水金九的礦業脈絡早從一百多年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開始,民眾如果只憑藉博物館或地質公園的介紹,很難完整的了解整個水金九地區的脈絡並了解其中地質環境與礦業的淵源。因此我們認為可以在現有的環境教育基礎上疊加更多雙向的教育方式,透過更多元的方式讓民眾更深入了解水金九並產生認同感。
▌如何加強水金九地區環境教育的不足?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們認為能夠和觀眾互動的互動式介面,比起傳統的單向教育方式可以讓民眾有更深刻的體會及印象。例如:利用VR虛擬實境讓民眾選擇一座想要理解的礦山,便能立即顯示該座礦山的礦物組成,藉由現代科技的輔助,能夠讓遊客以更輕鬆卻也更明瞭的方式認識水金九三地的文化脈絡。
▌遊客的逆襲!水金九停車亂象
近年來由於網路媒體的興起,社群軟體上時常會有民眾分享「秘境」,水金九當然也沒辦法逃過「秘境」的魔爪,造成民眾一窩蜂湧進金瓜石一探究竟,頓時讓金瓜石的道路擠得水洩不通。
因為停車空間的不足,使得沒有車位的民眾紛紛停在路旁,影響了其它車輛的道路行駛權。停車空間也讓我們延伸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水金九地質公園的提案真的通過了,勢必會讓民眾更加關注水金九地區,面對會在同一個時段一瞬間湧入的車潮,該如何應對呢?
▌水金九停車解決之道
水金九地區珍貴的地方在於擁有多種地質,增設停車場必定會讓環境遭到破壞。為了保留地質的特殊性及完整性,目前我們想出來的解決辦法為:在例假日及國定假日時封鎖民眾小客車進入,僅能讓附近握有通行證的附近住家、商家以及大眾運輸上山,如此一來便能提倡民眾搭乘大眾交通運輸,也能解決水金九地區停車位不足的窘境。
▌生活的最基礎,還是必須回歸到生存
對在地居民而言,為何不肯走出來?大多原因在於思想傳統,自掃門前雪,對於他們而言,都無法填飽肚子,何來談保育?第二自身職業是否符合社會期待?在特殊的金瓜石產業脈絡下發展出不被人知的第二職業或是零工,要他們說出口又談何容易。
有趣的是,其實之前地質公園公聽會時,也提及水金九的國家公園潛力,但居民反而持相反意見,原因在於國家公園限制下無法隨心所欲,而地質公園正是減緩他們過去違建避免下的比較利益。
▌地質公園前不可忽略的無形資產破壞
社區作為地質公園的基礎,但隨處可見的是被破壞的遺跡或者是年久失修、無人管理的荒涼處,對比過去曾經璀璨耀眼的金礦產業盛況,可謂不勝唏噓,甚至是在臺金公司倒閉後的人去樓空,建築甚至是被焚毀處理,所有人員在金瓜石的瞬間「蒸發」。在如此被破壞、被傷害的城市下,如何面對現在這個水金九地質公園?
▌作為最被需要的對象,所持的不同想法
座落於山中的時雨中學,為金瓜石重要的教育機構,全校2000多的師生人力,結合金瓜石豐富的自然歷史背景,學生們進入社區並參與社區營造,不僅符合現今108課綱多元學習目標,使國高中生與他們生活的地方產生更多情感連結; 也達到活化自然與人文資產的目的。但最大問題點在於,時雨是一間以升學為目標的私立中學,送小孩去的家長都是抱持這個心態,因此學校也不願意嘗試或改變。
▌舉步維艱的一步一腳印
金瓜石熱門景點 - 彩虹階梯,是現今許多網紅的街拍聖地。完成初期,曾遭到網路攻擊,認為是破壞文物資產。在親自聽到創作者- 阿西的敘述 ,才知道當初是僅是一念之情,不忍看到老舊街容引發其他社會問題,於是自發性修補重建,想為當地注入如同彩虹般新能量,想不到在網路上卻造成如此爭議的話題。
類似網路與居民想法落差情況也曾發生在水金九地質公園著名的「本山礦場」。優人神鼓長期參與金瓜石地區藝文推動,原預計在本山礦場舉辦一場「無電生態劇場」,卻被檢舉在佈場期間擅自搬動石頭作為觀眾席,直指破壞山林,最終停演。雖然網路上對這件事罵聲連連,但當地人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肯定該團體對該地的貢獻,以在地角度凝視及詮釋藝術,表示這次取消對金瓜石地質公園整體發展相當可惜。
結 論
咀嚼著關於地質公園所有信息,人如何面對自己所有的過去,個人的生命經驗、國家的重視與如今的遺棄、不同經營策略下的兩樣情(九份與金瓜石)、如今正抬頭的意識形態、幾位有為人士情懷具體化,我們又該如何定義悲情城市?
如果真要形容水金九地質公園何去何從?我想用齒輪的運作來描述肯定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我們如何動員社區、動員資源、動員記憶、動員情懷,在既有的現況下獨立運轉,這也是目前地質公園最欠缺也是最終需要完成的目標,上述的四大核心價值更是我們對地質公園的力量與期待。觀望世界,水金九擁有不亞於他國的條件及潛力,名正言順、名副其實的成立地質公園也是早晚的事,只是這座城市需要更多的是能量,能串合在一起的能量。
吳亮霆|蘇宸儀|羅祖佑|黃韻瑾|杜承濬|柯懿婕|蔡汶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