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中小學校課室正逐步變得文化多元。根據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15歲以下正在香港的院校就讀全日制課程的少數族裔人士有38,075名,佔全港學生的5.9%。
為回應現時的教育需要,教育局應用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即T-標準+),以提供一個水平參照讓香港教師發展專業。當中針對成就出眾教師的描述指,老師應能「協作,制定、推行和檢討學校政策及實踐方法,確保所有學生獲得公平對待,並從多元文化的豐富體驗中學習和成長。」(標準一)。
作為教師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我們矢志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予香港的華語及非華語學生。要達致教育平等,我們相信其理念不是要為所有學生提供一致的材料,而是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均能有機會成就他們所想。作為第一步,我們旨在提升職前老師的能力,從而為全香港學童建立一個平等、尊重及包容的教室。
反思與香港多元社區及學校情境下之全球化角度及價值觀
通過社區及體驗式學習活動,深化本地年輕人及老師多元文化意識
透過社區工作者及教育專業同工對香港多元文化教育人才庫的回饋,發展一套共融平等教育標準及雙向支援模板
(To know) 探索香港多元社區及學校情境下之全球化價值觀
(To care) 通過社區及體驗式學習活動,培養參加者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之意識
(To act) 針對多元文化學生的需要和期望,讓參加者在教學中應用全球化視野,奠定基礎
(To know): 挑戰自己,重建一套在教學及社區情境下的全球化價值觀
(To care): 挑戰自己,了解更多這個地球村的社區,尤其香港作為文化多元的城市
(To act): 挑戰自己,在自己的專業範疇及社區之中,視學習者間之差異為其優勢,從而作出更平等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