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兩隻幼雀站在我自製的古箏上
圖二、古箏表會上台表演
(20200912於海大)
因為網站掛掉了,重作網站時,發現當年第一次做的網站,被一個XRD機構Mirror起來,存到現在。上面有兩張照片讓我想起很多事。
圖一是一張特別有機緣才拍到的照片。記得大一我是國術社的,一三五都在校門廣場蹲馬步練拳腳,體格還算可以。升大二有一天,室友亮亮跑來拉我壯膽想去報名學琵琶,結果額滿了,陰錯陽差兩人改學古箏。過一陣子,室友說不去了,剩下我一個,我不好意思不去,就硬著頭皮就學到底了。你可以從圖二看出當年(可能已經大四了,因為用二十一弦箏)的我是多麼青澀內向與斯文。
因為古箏很貴,我就想自己做一台。升大三暑假,我到圖書館找書研究古箏的架構後,用木板花了一兩個禮拜在宿舍自己做了一台16弦古箏,面板還是三夾板彎的。聲音不是很好,但也還可以。為了做這個古箏,自閉的我還大起膽子去物理系辦借電鑽機,在螺絲桿上鑽洞以固定琴弦。這就是圖一這張照片上的箏。至於那兩隻麻雀,是真的!暑假剛好在樹下撿到幾隻剛孵化的幼鳥,就拿針筒餵起來了,長大一點,他們乖乖被我放在弦上,就完成這張照片了。記得後來麻雀長大漸漸會飛,有一天就飛走了。
不知道幾年級時,很沒自信的我不知怎麼想的,覺得自製古箏很遜不敢示人,該功成身退了,就把它和一推報廢樂器放在一起,被回收了。現在想想,自己大學真是自閉的怪咖一枚,想法奇特,特立獨行、自信貧乏。所幸,有學古箏這個經歷,讓我逐漸找到自我與自信,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極度內向、搞不清楚人際關係、從小不敢去商店買東西、從小到大不喜歡作弊、對課本上的數字內容特別有記憶力、下課整個下午自己就在路上撿拾路上的螺絲與鐵件、國中有一次念完Pi一百位竟然就背起來到現在、喜歡靠自己不喜歡請別人幫助、聯誼也不敢和隔壁女生講話、第一次上台發抖到師傅要到我身邊安慰我才敢繼續彈,跟喜歡的女生講話腦筋一片空白...這都似乎是半自閉的亞斯伯格症候群,所幸,因為我學了古箏,從徒弟到師父、從台下到台上、從結結巴巴到基哩瓜拉、從自卑到自信、從羞澀到敢於表現、從一個人到徒子徒孫、從幫忙搬椅子到主辦演奏會...一點一滴都是在學習人生的道理。
留下來學古箏,是我這輩子所做的第一個最正確的決定。這一步卻是室友拉我踏出去的,人們說要要進步就要踏出舒適圈,我想用拉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