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st of new books for 2025 has been updated. Visit the School Library to browse our collection!
書名:愈跑,心愈強大
作者:徐國能
出版社:Facebook
書名:一件小事 吶喊
作者:魯迅
出版社:中國人民出版社
書名:浮城誌異 手卷
作者:西西
出版社:洪範出版社
書名:百年孤寂
作者:馬奎斯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書名:玫瑰念珠2018
作者:鍾玲玲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社
書名:相約星期二
作者:Mitch Albom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我慢慢地走在一條兩旁大樹林立的康莊大道,時而細看天上飛鳥的痕跡,時而拈來一片綠葉,端詳每一條作家畫下的葉脈,時而屏息靜氣,專注於自己的步伐。
閱讀的過程,儼如逃出城市的樊籠,拍翼飛往綠草如茵的天地。
踏入大自然前,我先安靜自己,專注於一呼一吸,伸展手臂與大腿的肌肉,把世俗煩憂掃到腦海的底部。閲讀前也需要作好準備。我會梳理好思緒,以最認真的態度與書中人物同感受,就如探索自然前整頓自己。這是對作者,對文學的一份尊重。我習慣於閲讀前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專注呼吸,直至靈魂清淨,才打開首頁。這過程就如徐國能於《愈跑,心愈強大》寫跑步前要達至離形去知的狀態,也是孔子提倡「毋知,毋意,毋固,毋我」的狀態。
沿大道走,我瞥見一波湖水映照著對面的大廈,讓我想起城市的種種情境。書籍就像湖水,或是一面鏡,反照社會的跡象,亦提供另一角度讓我觀照時代。魯迅《一件小事》以車夫扶婦人一事反照社會的黑暗面。雖這是五四時代的事,卻又能產生現代意義。現今的社會不又是人人皆知識分子,卻對他人的痛苦冷眼旁觀?又,《浮城誌異》中西西以「那麼浮城將不會維持懸在半空的現狀」表達當時港人對九七大限的恐懼。今天九七已過,人們卻擔憂「五十年不變」後,香港會失去獨立性,但不用怕,「一切將在孩童手中迎刃而解」。閲讀,使我反思社會。
我繼續踽踽獨行。就這樣走在叢林中,獨自一人。過程孤獨,我卻不覺寂寞。鳥語花香陪伴我,也成了我的傾訴者。閲讀從來也是一條孤獨的路——人生又何嘗不是呢?閲讀時不用笑,也不用討好任何人,只需專注與作者對話。或許偶感寂寞,但我可盡情與作者傾訴。他或許會像馬奎斯於《百年孤寂》裡那樣回答「他渴望逃走,又渴望永遠留在這種極度的寂靜中」;對於孤獨,他比我更清楚。閱讀,使我學會獨處。
轉瞬間已走到叢林的末段。回眸,叢林直似哲學世界。每一棵樹,每一片葉,也有精到的見解。左邊的小溪教我細水長流的道理,不要如急流般急促,營營役役生活而忘記生命的本質。閲讀就是一場反思生命的過程。記得一年前讀鍾玲玲《玫瑰念珠2018》,感覺像把生命洗淨與過濾。她説:「因為人的一生不管做了甚麼,都是偶然而非理性的結果,所以我也不能完整地實現自己。」那時我因錯過與朋友和好的機會而耿耿於懷,但作者告訴我人生總是充滿遺憾,原諒自己,就能達「也無風雨也無晴」之境界。《相約星期二》回憶已逝老師教授關於生命的課。「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使我明白人生的終極目標非賺錢,而是愛身邊的人;不要因埋首苦幹而錯過關心家人朋友的機會。閱讀,使生命昇華。
乘車返回城市的途中,林中的景物仍在腦中縈繞。翠綠的葉子,潺潺的流水,淡雅的花香,全都被我收藏在記憶的瓶子裏以對抗生活的不快。書中的吉光片羽,同樣也被藏匿在心坎,時候到了,它們自會浮現出來。就讓閲讀成為你我孤獨之體驗,使我們反思時代、生命。經過發酵與沈澱,必能釀出生命的美酒。
(11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