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st of new books for 2025 has been updated. Visit the School Library to browse our collection!
書名:中式麵點料理王
作者:王景茹
出版社:人類智庫傳媒集團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而包子是其中一款傳統美食。打開廚師王景茹所著的《中式麵點料理王》,翻開「菜肉包」的章節,左看右看,那些指引也只是一頁半頁,看似簡單,而且是一種家喻戶曉的美食,因此我決定把我第一次的「自煮體驗」交給它,誰知⋯⋯
過程中,做的確實不多,只要把那些豬絞肉和大白菜混好,適當地調味作為餡料,用中筋麵粉搓好包子的皮,再包入餡料,收口捏緊,送入蒸籠中蒸10至12分鐘便完成。正如我所說,看似易如反掌,可是做包子的過程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步驟雖然少,但在自己煮食的情況下,簡單的事不知為什麼也變得複雜,加上我笨手笨腳,可知結果定是不堪入目 —— 做出來的「菜肉包」,不再是菜肉包,而是小時候吃的嬰兒食物。
所謂的「菜肉包」,在我的手上,成了一堆不倫不類包子:餡料鹹得有陣陣的苦味;包子的皮又因粉團搓得太久而又硬又厚;至於在蒸的過程中,由於我沒有控制好時間,那些菜肉包也全部散掉了,成了一團團的「物體」,但我仍然不浪費食物,酌量替我的「菜肉包」試味,媽媽也勉為其難地替它們試味,始終它們是我第一次自己煮食所誕下的嬰兒呢!
雖然那些「菜肉包」不太是菜肉包,但我卻認為它們代表着的不是失敗,而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和另一般的體會。在眾人眼中,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失敗,但我卻認為自己成功了,因為我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嘗試自己烹調一些食物。
在以往的煮食中,我總是站在媽媽旁邊,看着她煮食,不時切一些蔬菜肉類,幫忙看火等等,從來沒有親手自己煮食。然而,俗語也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的親身實踐,令我明白到煮食的不容易和辛勞,也體會到「珍惜食物」的真諦:這句話在我心中不再是一句「左耳入、右耳出」的句子了。
話雖如此,自己煮食對我確實是一件比登月更難的事,我只好「委婉」地把煮食的任務交回給母親大人,而自己便履行吃完,吃好每一餐的責任,珍惜天下間每一種食物,便是對我和媽媽最好的選擇!
(7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