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109-111年度計畫摘要

本校109-111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校務整體發展規劃為依歸,延續107-108年「深耕續航,創莘榮莘」定調,透過「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以達提升教育品質、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建立支持及協助學生發展機制 、 發展學校特色與落實本校社會責任之目標。

面向一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以第一階段執行成效及盤點本校問題現況後,110年除延續辦理證照輔導、補救教學、專業特色活動/耕莘講座及專題發表等方式提升學生專業知能與認同,並精進教學品保機制、課程外審、以UCAN結果為導向設計課程地圖等方式掌握教學品質。菁英培訓人數逐年遞增且獲獎連連,於「勞動部全國技能競賽」健康照顧類/美髮類、「2021幼兒園教案設計競賽」、「全國照顧服務技能競賽」、「2021銀髮族口腔保健衛教教材製作全國競賽」、「第五屆國際青年創意美學競賽」等均獲佳績;尤其勞動部全國技能競賽「健康照顧類」年年獲獎。選修課比例大幅提高至三分之一,且110年共開設63門微學分、4門深碗課程。跨域課程除「健康科技微學程」外,109學年起開設高齡健康照護相關課程,截至110學年上學期,全校曾修讀相關課程之學生數為3,823人,強化學生在既有專業上加值高齡者專業服務知能,提升學生就業力,並回應行政院所提未來十年應優先解決的問題為高齡化社會下的健康安老與長照需求。109年起將原「國文大會考」改為以「CWT全民中檢-中文能力雲端診斷系統」施測,於109學年入學新生起全面施測,以能客觀評量及提供具外部公信力之診斷結果,並做為提升中文閱讀能力之重要參考。教師支援系統包含持續辦理新進教師輔導(領航教師)、輔導教師評量結果不佳之教師與系列性教學知能研習會與工作坊。107-110年教學改進獎勵案為24案、33案、49案、79案,逐年提升。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10年申請12案通過9案,通過率逐年提升,且為協助教師順利申請,特辦理深度研習、工作坊,邀請專家帶領,並協助將計畫案送外審輔導。111年教師社群數提升至23案,另獎勵優良教師社群共3案。校務研究(IR)訂定「招生策略」、「學習機制」、「畢業成效」、「校務運作」等4項主軸,累積已達37案,並辦理校務研究成果分享會邀請專家參與共同討論,亦已於109年完成校務研究數位平台第3期建置,110年擴充「公開資料視覺化」。外部IR持續參加台評會TIRC等計畫,有助標竿學習及檢討精進。 

面向二 發展學校特色

以「強化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就業力」、「優化機構服務品質」、「深化學生品德」以及「溫泉資源多元運用」等5個項目做為特色發展主軸。107-110年累積簽署產學合作案67案、研發產品商品化91件、產品原型30件以及專利9件,質量逐年提升;USR計畫亦有衍生效益,以開發在地農棄物之循環經濟為主軸,除簽署教師個人型產學合作案,並獲得經濟部、農委會、地方政府等計畫補助,110年協助企業通過SBTR/SBIR計畫4件近1,500萬元。提升學生就業力除持續推動UCAN職涯探索與UCAN結果回饋課程,辦理業界體驗/參訪、校(內)外實習、校園徵才等就業活動,並結合展翅計畫、產學攜手5+2方案與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技優生培育等專案,109學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76.0%,於相關領域就業比率達88.8%;展翅生就業率超過9成。110年再新承接「大豐公共托育中心」,現含學校附設幼托機構與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共計11家,提供師生教學、研究、服務與就業機會,11家機構員工中,本校畢業生於110年12月已有67位,超過5成,且評鑑績優深獲肯定。溫泉資源多元運用,109年起進行地熱發電機組基礎建設、完成「高齡服務培訓基地」建置;課程面開設「溫泉足浴」、「溫泉水療活動規劃」等,「高齡服務人才學分學程」跨域模組課程亦結合溫泉資源,提供全校學生選修;並與地方共享溫泉資源,辦理溫泉生態環境教育與特色活動,於校門口建置「最有溫度的候車亭-泡腳等公車」,成為地方新亮點帶動觀光人潮,促進地區發展。 

面向三 提升高教公共性

109年起經濟不利學生助學計畫聘請專人專責服務,並定期盤點辦理成效,務求完善補助層面,110年度全年經濟不利學生有1,014位,共計核發316萬1,142元,561人獲得補助,補助比率為55.3%,補助項目包含學業獎勵金、證照輔導、自主學習獎勵金等。另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中心主任由具原住民身分之神父擔任,並聘請專人專責,提供原民生生活、課業及就業輔導之一站式服務。110年關懷晤談共36人次、課業輔導526人次、輔導取得MOS證照,通過率為100%,且強化預休退學原民生之輔導與協助。另以部落文化體驗與服務學習營、原住民典範講座等建構族群友善校園,提升原民文化認同。辦學資訊公開內容項目於110年總數已達43項,可讓師生、社會大眾與家長等重要關係人了解校務經營成果,並展現辦學成效。

面向四 善盡社會責任

109-111年社會實踐面向聚焦於「在地關懷」、「健康促進」與「產業連結」。109年除延續USR、學生營隊、服務性社團以及專業課程融入服務學習等各類型社會服務活動,另有USR HUB 4項計畫,包含(1)「完善弱勢照護需求」:透過議題審視、共識凝聚,同時兼顧原民的生活環境,促進烏來原民社區長者的口腔保健與健康促進;(2)「精進托育照護品質」:以本校承辦非營利幼兒園優質績效,串連幼托機構提升托育照護品質,並與地方及弱勢扶助團體,進行新住民/原住民族等族群之親職增能;(3)「提升長期照護品質」:以辦理長照個案照護者之「喘息療癒」系列活動、培力學堂及成立支持性團體,培植照顧者之照顧能量;(4)「活化地方產業」:以創新思維組構大三員(宜蘭縣大同、三星、員山三鄉)各自之特色與故事,共榮互助成長,以促進永續發展的觀光業、地方文化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