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2學分
授課教師:張筱雯老師
開課日期:9/19
上課時間:週五 0900~1200(每週3小時,共16週)
上課地點:A220
授課對象:佛法應用研究所碩二研究生
1. 理解「觀功念恩」的理解「觀功念恩」的內涵與佛法理論基礎
2. 探討情緒管理的心理學理論與實務策略。
3. 學習實踐觀功念恩,提升自我覺察與情緒調節能力。
4. 設計觀功念恩與情緒管理方案以培養在教育、家庭與職場中運用觀功念恩的能力。
1. 專題講授與理論探討:介紹觀功念恩的理論基礎與實務策略
2. 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針對觀功念恩與情緒管理課題進行討論,深化學生思考。
3. 正念覺察練習與課堂實作
4. 實踐與反思日誌:在生活中實踐觀功念恩情緒管理
第1週
課程架構、學習目標、上課方式與作業與評分方式介紹
觀功念恩概念探討
第2週 觀功念恩佛法理論基礎
第3週 觀功念恩佛法理論基礎
第4週 觀功念恩與正向心理學對話
第5週 觀功念恩實作(一):感恩日記
第6週 觀功念恩與情緒調節模式對話
第7週 觀功念恩實作(二):正向思考
第8週 觀功念恩與自我接納
第9週 觀功念恩實作(三):自我慈悲
第10週 觀功念恩與人際溝通
第11週 觀功念恩實作(四):人際情感連結
第12週 觀功念恩與壓力調適
第13週 觀功念恩實作(五):認清心與境
第14週 觀功念恩與復原力
第15週 觀功念恩實作(六):逆境反思
第16週 觀功念恩與領導力
第17週 觀功念恩實作(七):建構感恩文化
第18週 期末總結與學期成果發表
1. 每週閱讀指定文獻,並參與課堂討論。
2. 完成觀功念恩反思日誌與實作作業。
3. 繳交期末總結與進行學期成果發表。
1. 課堂參與與討論:20%
2. 觀功念恩反思日誌作業:30%
3. 觀功念恩實作作業:30%
4. 期末總結與學期成果發表:20%
1. 日常老和尚開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普陀版)
2. 朱靜女譯 (2025)。《讓感受自由》(第二版)。台北:天下雜誌。
3. 吳煒聲譯 (2016)。《正向心理學: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務探索》。台北:雙葉書廊
4. 翁仕杰譯 (2022) 。《逆境中更易尋快樂: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台北: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