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學分
授課教師:曾旭正老師
開課日期:9/18
上課時間:週四 0840~1200(每週3小時,共16週)
上課地點:A113
授課對象:佛法應用研究所碩二研究生
1. 理解社區營造相關的內涵、課題與政策
2. 藉訪調掌握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的發展條件
3. 就心靈生態村的發展課題進行分析與策劃
4. 發表研究與行動方案並分享學習心得
1. 講授:以關鍵字引導學生認識核心概念
2. 參與社區共學:藉以熟悉社區的人事物
3. 分組調查與研討
4. 實作策劃:盤點、訪談、歸納、提擬方案、發表
第一單元: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的緣起、發展與課題(1週)
第二單元:地方協力型政策的內涵與政策規劃(2週)
第三單元:整理麻園的社造歷程(3週)
第四單元:反思:麻園社造與地方創生的關係(1週)
第五單元:構思麻園的社造再發展計畫(4週;期中發表)
第六單元:各選主題之前行策劃(5週)
第七單元:主題策劃及期末發表(3週)
1. 閱讀相關文獻參與討論
2. 參與社區固定共學與加入行動小組
[中文]
1. 王本壯等,2014,《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唐山。
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
3.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遠足出版社。
4.蔡嘉信,2011,台灣社區研究回顧:1950年代以來的研究傳統與研究概況,「台灣社會學年會」會議論文。
5. 榎本英剛,薛頌平(譯),2023,《日本轉型城鎮:一場連結個人與世界的社區實驗》,香港:社區伙伴。
[可向Chat Gpt提問]
「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之異同」、「日本地方創生政策的起源與主要內容」、「台灣社區營造的重點案例」、「生態村(Eco Village)的發展源起」、「國外生態村的著名案例」、「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轉型城鎮運動的起源與在日本的推展」⋯⋯
[英文]
1. Mattessich P & Monsey. B., 1997, Community Building: What Makes It Work, Minnesota :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曾旭正等(譯,2007)《社區營造成功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