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公告時間:2024年5月17日)
「超新星爆炸」的這個展融合的是兩個視角──其一,是地球上的觀測者發現突如其來而極閃亮的一顆星星,誤以為它是「新生」之星;其二,來自天文物理研究者從理論、模擬到觀測,多面向地解析一顆老恆星的衰亡過程
擔任本次展覽科學顧問兼展覽協力策展人的臺大博士班學生陳文翊說,感謝陳科榮老師給他這個寶貴的機會,這次展覽的特殊之處除了用不同面向展現當今科學研究對超新星爆炸的理解以外,對他個人來說,這是真實接觸到科普教育的一環,理解到語言扮演著能在科學家與大眾之間搭起橋樑的重要,這是這次展覽著墨比較深的部分。由於這次設定受眾是國高中畢業、對物理、天文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對於這群觀眾來說,「有不同種類的超新星爆炸機制」、「透過電腦模擬也可以從事天文研究」這些都可能是新的東西,也是透過展覽想好好傳達的。
陳文翊和歐柏昇都是本所陳科榮助研究員的博士班學生。陳科榮表示,為了呈現迄今尚無法實際觀測的超新星內部爆炸過程與機制,這個展覽特別邀請台藝大圖文傳播系推薦一位資優同學來協同創作,系主任辦公室推薦的是一位創作豐富已獲獎不少而今年還在念大一的胡文鋒。經過陳科榮老師深入淺出的超新星介紹和陳文翊耐心的細節解說,胡文鋒繪製出一幅在他想像中的「超新星爆發後」示意圖。為符合科學原理,這幅超新星爆發圖是經歷過大小好多版本的修改才完成,但七彩絢爛的用色和線條筆觸間企圖呈現出高能量爆炸的嘗試,令人耳目一新。如下圖。
策展編輯陳文翊表示,這張藝術創作示意圖結合了超新星的觀測圖像與爆炸理論,描繪超新星爆炸後震波能量與周圍的物質交互作用、發光。在藝術家的想像中,有線狀震波、也表現電磁場與不對稱的雲氣。
作者胡文鋒/圖像版權: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2024年開放博物館活動介紹影片
撰稿:黃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