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教材
105年小小解說員腳本
國家三級古蹟 保生大帝白礁開基祖 學甲慈濟宮
乙酉科五朝清醮10月22日起隆重舉行 謝光村
旗杆高聳入雲,廟貌古色古香的學甲慈濟宮 宏偉壯觀的慈濟宮大牌樓
國家三級古蹟,同時也是學甲十三庄民眾信仰中心的保生大帝白礁開基祖學甲慈濟宮,由於受政府有關單位核撥鉅款,將廟宇內外加以整修,全部工程歷時兩年,已經完工,廟貌煥然一新。另外,由該宮自行籌款建造的一座巍峩堂皇,氣勢磅礡的大牌樓也宣告落成。慈濟宮董事會為慶祝上述兩項工程完工,同時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慰祭護國英靈,超渡無祀孤魂,並為全國信徒祈福,決定舉辦「乙酉科護國慶成祈安五朝清醮」,日期自國曆十月二十二日起一連五天。由於本次建醮活動,距上次(民國六十六年)建醮已有二十八年之久,為迎接這難得一見的大型祭典活動,不但慈濟宮董事會全力以赴,不眠不休規劃籌備,學甲十三庄信徒也以歡欣鼓舞的心情,準備迎接這數十年才有一次的建醮祭典,預料盛況可卜。
學甲慈濟宮建於明末清初,當時僅為一簡陋之草廟,後來因保生大帝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因此於清康熙四十年(公元一七0一年)在現址改建,並歷經多次修繕,而成為現今宏偉壯觀,金碧輝煌之廟宇。
慈濟宮廟貌巍峨華麗,古色古香,廟前廣場兩側並聳立著兩支高達六十三台尺,號稱全國最雄偉的大旗杆。宮內也因擁有兩位國寶級大師葉王及何金龍的「交趾陶」及「剪黏」作品而聞名中外,因之被政府有關單位列為國家三級古蹟,遠近馳名。
慈濟宮由於建廟已久,部份樑柱、牆壁、廟頂,略有毀損,經內政部及台南縣政府撥款肆仟餘萬元,於民國八十九年六月開始進行全面修護工程,至九十一年底已經完工,廟貌煥然一新。該宮董事會復於九十二年十二月,斥資參仟玖佰餘萬元,於廟前廣場臨近學甲市區濟生路興建一座高達六十台尺,寬八十八台尺的大牌樓,外型除三川拱門外,還有四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及十對龍柱。牌樓樓頂並有下營匠師陳瑞連先生的剪黏及學甲本土名師李大陣、高文章的彩繪,富麗堂皇,氣勢磅礡,至為壯觀。
其次,為維護該宮珍存的葉王交趾陶及何金龍剪黏等藝術品,慈濟宮董事會目前正僱請麻豆知名匠師黃嘉宏,將葉王的交趾陶及何金龍的剪黏,細心加以修護,預定今年秋天完成,也顯示該宮維護三級古蹟完整的用心。
即將在近期中舉辦護國慶成五朝清醮的學甲慈濟宮,自古以來就是學甲十三庄民眾信仰的中心,除了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香火鼎盛外,曾於民國七十年代,由地方士紳周大圍先生出任董事長期間,因連續三年舉辦「古農村民俗展」而名噪一時,為學甲地方帶來一段時日的繁榮與熱鬧,令人懷念。周董事長於民國七十九年又發起成立「全國保生大帝同祀廟宇聯誼會」,參加廟宮更涵蓋全國各地,使學甲慈濟宮名氣達到最高峰。
學甲慈濟宮不但在全國宗教界,有其舉足經重的神聖地位,就是大陸漳泉二州也有其顯赫盛譽。十三庄信徒大德,除了感念歷屆董監事正確的經營理念,以及有為有守,為宗教、社教犧牲奉獻所開創的千秋碩果外,相信後繼賢能董監事先生,必能承先啟後,精心運籌,為宏揚保生大帝濟世救民神蹟而努力,使保生大帝神威更為顯赫,慈濟宮聲名更為遠播,藉以帶動學甲地方的祥和與發展。
摘錄自學甲藝文
「牌班喝路」
各神轎前所用牌班,通常是十八對共三十六支,而學甲慈濟宮的牌班有二十四對,共四十八支,有部份象徵兵器外,尚有「迴避」、「肅靜」牌、「慈濟宮中壇元帥」、「慈濟宮謝府元帥」、「敕封真人」、「慈濟宮保生大帝」等。
古代官吏出巡、都有衙役左右護衛,顯示官箴之威儀,並保護官員安全。民間供奉諸神祇,多數在生前或得道後,都曾受皇帝敕封官位,因此民間乃遵照神明當官時之威儀,在神轎前設有「牌班喝路」,並藉以延途驅除魑魅,保護合境平安。
摘錄自學甲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