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常見運動傷害之防護
體育組長:潘 健 老師
一、體育課上課須知
二、運動傷害之成因及預防
三、校內常見運動傷害之處置
四、運動身心健康之促進(改善體適能之運動處方)
一、體育課上課須知
體育股長於上課前一節詢問任課老師上課地點及上課器材,指示值日生上課前至器材室登記領取上課所需器材。
體育股長引導全班到指定地點集合,並帶領同學做好暖身運動。
體育課請同學務必穿著運動服裝及球鞋,嚴禁穿皮鞋、帆布鞋或制服上課。
請同學不要帶私人球具參與體育課程,學校已提供球具讓同學學習。
體育課程結束班級,請同學盡速離開,好讓下一節班級集合並準備上課。
體育課請同學要認真學習,遵守紀律和秩序。
體育課請遵守場地的分配,勿任意擅自更換場地,以便於老師對於上課同學安全的維護。
身體患有疾病不能參與劇烈活動的同學,請務必在上課前或學期初告知任課老師,以免意外事故發生。
在分組或個別練習時,務必請同學量力而為,不要做危險動作,或傷害同儕的行為。
上體育課時同學若感到身體異常或不舒服,應立即告知任課老師。
應隨時注意器材的安全性及損壞程度,發現器材若有破損,請立即反應體育組或總務處庶務組處理修繕。
請正確使用和愛惜各項運動場地設備與器材,提高注意自己和同學的安全。
體育課要認真學習,遵守任課老師的規定,提昇個人的體適能並養成持續運動之良好習慣。
二、運動傷害之成因及預防
1、 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運動環境欠佳。例如:經常在堅硬的水泥地上跑步,而造成脛骨、後跟骨發炎或疼痛等。
場地設施不良:例如:在不平的地面上打籃球,而造成踝關節扭傷。
裝備器材不佳:例如:在進行街道直排滑輪運動時未配帶護膝、手套及頭部護具,而造成膝蓋骨或 頭部撞傷。
天侯不佳。例如:下雨時在室外打球可能會因為場地濕滑而摔傷、骨折、腰椎受傷、頭部撞傷造成 腦震 盪。
體能不足:運動者因體能欠佳例如肌力衰退,柔軟度不好,而造成肌肉拉傷、骨折。
其他因素。例如:不遵守比賽規則、運動前未進行暖身運動、運動方法不當及過度疲勞時勉強運動等,都可能導致運動傷害。
2、 預防運動傷害的原則:要避免運動的發生,應注意以下的原則:
原則一:平時保持運動習慣,培養良好的體能。
原則二:運動前後做適當的暖身運動及收操運動。
原則三:避免在過熱、嚴寒或不良的環境中運動。
原則四:選用合於自已的適當裝備。
原則五: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
原則六:疲勞或生病時不要逞強運動。
原則七:當發覺身體不適時應立即停止活動,並請合格的醫護人員處理。
原則八:受傷後的復健要持續,確實完成,方能避免再度受傷。
原則九:身體有任何疾病要告知老師以便做意外傷害之緊急處置。
三、校內常見運動傷害之處置因運動而引起的受傷及疼痛,可分為二類
運動外傷 — 受到一次外力衝擊或跌倒等引起的傷害,亦可稱為急性運動傷害,例如:扭傷、挫傷、撞傷、擦傷…等等。需要正確的診斷和適當的緊急處理,才能儘快醫治康復。
運動障礙 — 這類傷害大多會有疼痛感漸漸增加的現象,大多被稱為慢性運動傷害,又稱為過度使用症候群(overuse syndrome)。發病原因大多是運動姿勢、習慣不良,而產生的較小外力累積造成,如:腳踝、膝蓋骨周邊的疼痛、起水泡…等。
(一) 急性運動傷害:
創傷﹕受外力作用致使皮膚組織發生剝離斷裂狀態的損傷,稱之為創傷,亦即開放性的皮膚組織傷害。常發生於比賽中的跌倒等意外狀況,其他一般常見的創傷概有切傷、割傷、刺傷、裂傷等的運動傷害。
挫創﹕受鈍力作用致使身體組織發生挫裂破壞的狀態。大都發生在衝碰撞的情況,為開放性皮膚組織傷害,但出血較少﹔主要為接觸性運動的傷害,如足球、籃球等的團隊性運動。
挫傷﹕受打撲、跌倒、衝撞、摔落等各種鈍力的作用,而造成皮下組織傷害的狀態,謂之為挫傷。於田徑運動學習中,跨欄、跳高及三千公尺障礙跑等項目,均有可能受挫傷之傷害,其他的團隊性運動項目,亦容易誘發挫傷。常見之挫傷傷害,概有皮下結締組織的損傷、肌及腱的損傷、韌帶的損傷、骨骼的損傷 神經的損傷及臟器的損傷等。
(二)慢性運動傷害:
1. 肌、腱的傷害﹕肌、腱常因於微小外傷的蓄積或引起炎症,而形成慢性運動傷害,於臨床上常見之慢性運動傷害,有網球肘、腳跟腱炎、腰痛症等。
2. 韌帶的傷害﹕因於細微傷害的蓄積,而滅退韌帶機能作用之狀態。常見者有跳躍膝、腸腔韌帶炎、腰椎間板症、踝關節慢性扭傷等的傷害。
3. 骨、關節及脊椎的傷害﹕大多起因於肌、腱、韌帶等的機能減退,而影響骨、關節及脊椎之正常運作,並引發傷害。於臨床上較常見之傷害,概有疲勞骨折、骨端症、關節症(膝內障)等。
4. 神經的傷害﹕通常發生在末梢神經,而引起痛、知覺或運動障礙。最常見者如腰部椎間板突出所引起的脊髓神經根壓迫傷害。
以下為運動傷害的分類:
大多數的運動傷害是可以不需經由手術的方式來治癒,而且可以自然痊癒的;需要手術治療的傷害,大都是影響到骨骼架構、關節活動,或是關節穩定度的嚴重傷害。
4、 運動傷害緊急處理步驟(PRICE)
步驟一、保護(protection):保護患部,減少組織受到更嚴重傷害,與降低休克的可能性。步驟二、休息(resting):常運動傷害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作適當的復和休息。動態休息可防止長期臥床休息的機能退化,是值得在休養期間實施的方法。 步驟三、冰敷(icing):冰敷可以防止發炎、腫痛,在急性傷害發生時,可置冰袋在患部,每次冰敷約二十分鐘。 步驟四、壓迫(compressing):在冰敷的同時用繃帶包紮壓迫有助於淢低患部的腫脹,以彈性繃帶包紮壓迫時每隔二十分鐘鬆綁一次,以免阻斷血液循環,造成組織壞死。 步驟五、抬高(elevatiog):把患部抬高可以降低局部壓力,減少出血,防止血腫或水腫 。
※ 突發性的狀況
1. 胰島素休克:是一種運動員體內的葡萄糖(血糖)含量突然降低的狀況。
2. 糖尿病昏迷:運動員體內血糖過高,身體會試著經由尿液排出過多的糖分,這會增加身體排尿甚至造成脫水。
3. 癲癇(發作):一種異常的腦細胞電位改變,它可以突然的改變人的警覺性、行為和肌肉控制。
4. 暈倒:突然的失去意識但並非受到頭部傷害而引起。可被列為輕微的休克。
5. 嚴重的過敏(昆蟲的叮咬):被昆蟲咬傷或叮傷可能會對運動員造成突然的過敏反應。
6. 熱痙攣:突然且無法自主的肌肉痙攣。 起因:脫水、電解質流失、缺乏足夠的血液流到肌肉。
7. 熱衰竭:是一種類似休克的狀態。 起因:當人體的水分與電解質經由出汗而耗損,導致脫水而引起。
8. 熱中暑:當身體停止流汗且體溫上升至危險的高溫時,會危及生命的情況。 起因:因脫水引起大腦中的溫度控制中樞失靈。
四、改善體適能之運動處方
1.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及體能狀況
2.選定自己喜歡的運動
3.每週至少運動3次(頻率)
4.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
5.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每分鐘心跳率130下
6.養成持續運動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