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指標七:
擬定評價機制,評估計畫執行過程及改變效果
本校推動國際安全學校認證的評價與管理機制乃採用PDCA管理循環的概念作為管理與評估方案成效之依據。本方案是由P計畫(Plan)、D執行(Do)、C查核(Check)及A處置(Action)四大步驟過程所構成的一連串追求校園安全環境改善的行動計畫,其評估與管理方案流程圖與說明如下:
推動校園安全行動計畫評估與管理流程圖(PDCA)
計畫階段(Plan):首先依照本校健康中心所紀錄之校園意外傷害記錄簿之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有很多學生在運動場及課間教師發生挫撞傷、擦傷、扭傷的頻率有增加趨勢,由安全委員會成員與家長代表共同討論後確定改善主題:「降低學生在運動場、課間教室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並以42項矩陣、短中長期目標為主軸,擬定3E行動計畫以期降低學生在運動場及課間教室意外事故的發生率。
執行階段(Do):依據優先議題-「降低學生在運動場意外事故發生率」擬定實施的策略,並具體執行之,其具體的執行方式與內容如下:
(1)溝通與建立共識
a.召開推動國際安全學校認證說明會
b.定期舉行建立安全學校會議
(2)提升親師生安全教育知能
a.辦理親師生校園安全教育知能研習
b.健體學習領域進行運動傷害知能課程,包括三角巾包紮與PRICE冰敷課程。
c.利用朝會不定期宣導校園安全
d.利用學生自治團隊,利用下課時間進行安全教育宣導活動
e.學務人員不定期不定點巡查校園危險角落
f.運用團體動力概念設計「幸福教室—HOLD住幸福」活動,增進學生對環境的覺察力,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安全意識
g.透過藝文活動比賽,將運動安全落實於心中。
(3)營造安全的友善校園
a.由總務處定期檢修校園設施,並編列經費著手改善
b.結合品德教育與生活教育,培養學生尊重關懷禮讓的德性
c.整合家長會與志工團人力資源,增加學校安全教育活動的參與度
查核階段(Check):
a.定期召開安全學校委員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議、家長會、校務會議及志工大會等會議檢核本校安全計劃實施成效,藉由經驗交流來確認親師生對此方案的共識,依據各項會議討論內容進行計畫執行績效評估與修正改善。
b.透過問卷調查或課程評量,檢視學生對於學校所推展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程度與學習效果。
(1)透過運動安全大會考發現,前測學生平均成績為70分,而實施課程結束後進行後測,學生平均成績為90分,顯見同學在運動傷害緊急處理及PRICE課程後,對於知能與技能部分均有大幅度的進步。
(2)101.10.01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發現:(10個班級,總計400人)
1.你知道目前學校正在推動國際安全認證嗎?
知道:88% 不清楚:6% 完全不知道:6%
2.你知道學校推動的優先議題是什麼嗎?
知道:70% 不清楚:19% 完全不知道:10%
3.你知道學校國際安全標語是什麼嗎?
知道:59% 不清楚:21% 完全不知道:20%
4.你知道目前學校針對降低意外事故率推行的活動嗎?
知道:48% 不清楚:34% 完全不知道:18%
5.你認為學校安全重要嗎?
重要:100% 不重要:0%
學生明顯對於優先議題、安全標語、推行的活動仍然不清楚,會針對這幾個方面再作加強宣導。
(3)透過101.11.12校園安全常識測驗發現,學生對於校園安全重要性達到100%,對於優先議題與推行的活動的了解也高達90%以上,而測驗平均也高達80分以上,代表3E策略執行上是成功且有效的。
處置階段(Action):根據檢查結果採取因應措施,為使校園安全計劃符合標準,維持良好的績效,把策略執行成功的經驗納入學校規範,進行標準化,為求精進,針對校園安全潛在問題進行問題分析、設計改善活動及進行檢討反省,進行下一個階段之PDCA計劃管理循環。因此處理階段包括兩個步驟:校園安全計畫品質維持和制定下一個校園安全工作計畫。
本校以PDCA作為校園安全環境改善行動計畫執行時的品質管理依據,先分析學校健康中心所登錄之校園意外傷害資料,了解學生受傷的種類、原因、地點與時間,找出校園意外傷害的主因,再制定改善的優先議題,依據策略執行方案;對策略的執行成效評估指標是依學生受傷次數、受傷地點、嚴重程度及教師家長的觀察—觀察學生對於安全議題的行為表現;以一個月為週期來進行評估,若學生受傷數及程度有改善,則代表策略運用有成效,如果未能改進,則再進行實施策略的檢討,修正策略內容與執行方式,過程以PDCA管理循環模式持續進行方案檢驗,隨修正改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