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仁愛基金成立於民國92年,因感於學校之弱勢學生在遭逢重大傷病,家庭無力照顧之下經校務會議討論通過而成立,所得基金款項皆存入學校公庫------仁愛基金專戶,依學校仁愛基金申請辦法及正常會計程序支用。
本校學生黃○邦(已畢業)生於80年4月30日,但因家庭問題始終沒有戶籍,直到89年9月18日才至戶政事務所辦理戶籍登記(有一個妹妹也是如此),但因為之前為幽靈人口,所以一直沒有辦理入學,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也沒有就醫紀錄;家庭問題複雜、父母形同離婚,所以雖然其戶籍在平鎮,但是母親娘家在楊梅,故在楊梅租屋居住,直到90年9月19日才至大同國小就學一年級。
黃母對孩子的照顧態度消極,文化水準低、也不甚識字,在○邦入學前及入學後遲遲未將之納入健保,○邦能存活實是僥倖,詢問其為什麼不開刀?為什麼不加入健保?得到的回答是沒錢(其母說開刀需要二十萬)。92年11月份起病情明顯轉差,醫生告知若不開刀只剩二個月的生命,經導師向學校反應○邦個人以及家中之情形後,校長及四處室主管開會決定成立仁愛基金並提請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決議,所得款項除幫助○邦的開刀費用外,爾後也幫助本校亟需照顧的學生。同時在學校及社福單位的介入協助下,幫忙○邦辦理加入健保以及申請殘障手冊讓其能接受國家資源的照顧。
如今,○邦的手術成功,活得很健康,之前在其眼中看到的是灰暗,對生命的無望、無助,但是現在他可以有很長遠的人生規劃了。而除了○邦以外,學校中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也因此而受惠。
目前,本校仁愛基金已經校務會議決議,併入教育儲蓄戶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