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y 21, 2015 8:51:30 AM
庇古效應(Pigou Effect),又稱財富效應或利率效應,
古典經濟學家阿瑟·庇古認為,凱恩斯效應僅僅考慮了價格下降,影響利率,進而影響私人投資,卻忽略了價格下降對消費的影響。
消費不僅僅是實際收入的函數,也是私人部門凈財富實際價值的函數。
可表示為:C=C(Y, W/P)。
在未達到完全就業的情況下(經濟中存在較大量失業),工資和價格水平的下降,會使得私人部門的凈財富的實際價值上升,從而拉動消費需求上升。
庇古在1930年代指出:
實際貨幣餘額(M/P)是家庭財富的一部分,隨着物價水平P的下降,實際貨幣餘額(M/P)增加,消費者會感到富有,並更多地進行支出(消費)。
這被稱作是「庇古效應」,
可以表示為:價格P下降-貨幣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發性消費)Ca增加-產出Y增加。
M:貨幣數量。當貨幣這種金融資產作為財富(W)的一般代表時,M=W。
在IS-LM模型中,價格下降不僅僅引起LM曲線右移(凱恩斯效應),也會引起IS曲線右移(庇古效應),從而使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
註: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A%87%E5%8F%A4%E6%95%88%E5%BA%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