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蝙蝠報導 Bats in 2012
多點保護對這些貴客是很重要的,台灣的人情味跟待客之道是國際所稱讚的!
對待這些千里迢迢到台灣準備生寶寶的金黃媽媽們,大家一定要用最高的保育態度來對待他們。
雖然他們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只要大家都覺得他們應該要被保護,他們就自然會被大家所保護,出自內心的保育比起文字上的規範來的更為重要。
「黃金蝙蝠」報到 學生組隊保護
【聯合報╱記者吳政修/台南報導】
2012.05.26 03:36 am
後壁區新嘉國小去年5月發現30多隻黃金蝙蝠,於10月離開,本月初再發現近50隻到訪,過去學生不知道什麼動物,頑皮拿石頭丟,現在獲知是罕見的黃金蝙蝠後,組成護衛隊保護;校長黃耿鐘說,黃金蝙蝠全台數量不多,新嘉國小可說是「蝠」氣小學。去年5月間,新嘉國小工友楊茂榮在修剪樹枝時,有一群像鳥的東西振翅起飛,盤旋一圈後又飛回來,學生們看到樹上高掛一串黃澄澄、毛茸茸的東西,驚喜問「老師,牠們是什麼?」有的學生想看個究竟,竟拿石頭往樹上丟,讓這些像鳥的東西再飛一次;自然科老師也是該校生態專家蔡志奇表示,「這是不多見的黃金蝙蝠」,有30多隻,牠們在夜間覓食。老師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告訴同學們黃金蝙蝠相當珍貴,大家應愛護牠們。
後壁區新嘉國小的桃花心木棲息大量黃金蝙蝠,身子都圓鼓鼓的,自然老師蔡志奇說這些母蝙蝠已經懷孕。
記者吳政修/攝影
學生們高興指著棲息在樹上的黃金蝙蝠說,「看到了,看到了」。
記者吳政修/攝影
有學生組成護衛隊保護黃金蝙蝠,不讓同學用石頭丟或干擾牠們,直到10月離開。月初學生又發現黃金蝙蝠到訪,棲息在校園內的桃花心木、印度紫檀、菲律賓紫檀、大葉欖仁等樹上,約有50隻,數量比去年還要多。三年級學生張俊賜問「黃金蝙蝠為何身體鼓鼓的?」牠們全身黃色的,好可愛,蔡志奇說,到訪的黃金蝙蝠是母的,5月是繁殖期,牠們因有身孕所以身體鼓鼓的,由於有冬眠的習性,生產後照顧小黃金蝙蝠到10月就會離開。
黃耿鐘表示,學校教師到雲林黃金蝙蝠生態博物館取經,學到正確的知識,蝙蝠原是福氣的象徵,但大家受到西方文化吸血鬼故事的影響,將蝙蝠當成不祥之物,學生應重新認識蝙蝠,因全台數量不多,新嘉可說「蝠氣」小學。
【2012/05/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黃金蝙蝠」報到 學生組隊保護 | 動物星球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8/7117324.shtml#ixzz1w5RdDZuU
Power By udn.com
雙溪國小布袋戲團 演出"黃金蝙蝠俠戰記"
作者: 林宜箴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5月21日 下午7:08
臺北市雙溪國小天羅地網布袋戲團19、20號到雲林縣進行2天布袋戲巡迴演出「黃金蝙蝠俠戰記」,原來雲林縣水林鄉有全球最多的特有物種-金黃鼠耳蝠,而水林鄉內的誠正國小正是牠們最大的棲息地,校內設有全球唯一的「黃金蝙蝠館」。而臺雙溪國小去年到雲林縣誠正國小進行校際交流時,在校園內見到這些小蝙蝠都非常喜歡,於是編了一齣關於「黃金蝙蝠」的布袋戲,藉此來保育這愈來愈少的蝙蝠們。
黃金蝙蝠群 棲身警所前龍眼樹
義竹鄉光榮派出所這幾天來了一群貴客,十多隻黃金蝙蝠固定棲息在派出所前方一棵龍眼樹上,令員警驚喜不已。蝙蝠達人張恒嘉透露,這群不速之客可能因常年棲息的樹林環境改變,才會轉移陣地,又指出現為繁殖期,警方願意充當守護神。
吳姓員警說,四天前無意間發現龍眼樹上掛著十六、七隻黃金蝙蝠,白天睡覺,晚上出勤覓食,模樣相當卡哇依,還說這群蝙蝠去年就曾悄悄出現在龍眼樹上,待一陣子就自動離開,而派出所起碼五、六棵樹,黃金蝙蝠獨鍾龍眼樹,頗為奇特。
目前在雲嘉交界的北港、水林一帶,黃金蝙蝠族群數量最多,長期觀察黃金蝙蝠生態的張恒嘉說,其實嘉義縣朴子、義竹、太保,甚至水上、新港一帶,都有黃金蝙蝠的蹤跡。
張恒嘉推測,現在派出所出沒的黃金蝙蝠群,應該正進入繁殖育幼期,才會選擇棲息在相對安全的樹上,等待生產,估計一個月後蝙蝠寶寶就會誕生,蝙蝠群怕外界干擾,呼籲大家不要過分侵擾牠們的生活,讓牠們安心待產、坐月子。
滅蚊高手「東亞家蝠」現嘉義 日吃千隻蚊子
2012年04月2日 21:13
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蝙蝠俠的電影幾乎人人看過,但看過真正蝙蝠的人恐怕就沒這麼多了。不過,在嘉義的「玉山旅舍」附近,卻每到黃昏都可以看到一批「東亞家蝠」在天空中迅速飛來飛去,不知情的民眾還以為天上飛的是小鳥;忙著覓食的牠們邊捕食蚊蟲還邊發出叫聲,是都市中難得見到的景象。
東亞家蝠的身長僅4公分,重量則在4到6公克之間,牠們分布在台灣低海拔的區域,一般都住在老舊房舍的屋簷夾縫裡,因體積小,常常一個屋簷可以擠上十多隻。不過,因為都市逐漸改建成水泥大樓,東亞家蝠的數量急逐變少,玉山旅舍周邊因為有老建築加上樹多,所以吸引牠們聚集,成了都市中少見的觀賞點。
▲義竹鄉光榮派出所前一棵龍眼樹近來發現黃金蝙蝠出沒,小巧蝙蝠高掛枝頭好夢正酣,相當可愛。(呂妍庭翻攝)
日期:2012/05/15
由於一隻東亞家蝠每天能夠可以吃掉上千隻蚊子,是超級滅蚊高手,所以關心自然生態的人開始搶救牠們,為東亞家蝠建造小木屋,讓牠們可以住的舒服,希望牠們能好好的繁衍後代。(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原文網址: 滅蚊高手「東亞家蝠」現嘉義 日吃千隻蚊子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02/36207.htm#ixzz1r38sSg3b
專家首度發現:蝙蝠流感新病毒
時間:2012/2/28 19:22
撰稿‧編輯:張子清 新聞引據: 中央社
專家首度發現:蝙蝠流感新病毒(資料照片)
聽過禽流感、豬流感,現在出現蝙蝠流感?科學家首度在蝙蝠身上發現1種A型流感新病毒株,但對人類的風險目前仍不明。
美國衛生當局27日表示,在食果蝙蝠身上發現A型流感新型病毒株,首度顯示蝙蝠也和禽鳥般可傳播此病毒,但據信這種病毒並不會危害人類。
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病原體發現計畫」專家指出:「這是首度在蝙蝠身上發現流感病毒,但目前這種形式的病毒不會對人類構成健康問題。」
這名專家指出:「這項研究至關重要,證明還有新的動物可能會傳播流感病毒。」
新病毒在瓜地馬拉2處不同地點活捉的316隻小型黃肩食果蝙蝠中,取樣驗出3隻身上帶有病毒。
不過,至今未曾聽說這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蝙蝠會咬人,牠們以食果為生。
但專家仍擔心,病毒仍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例如,如果這種病毒和常見流感病毒混合,可能會互換基因,突變成某種更危險病毒,上演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中,全球流感疫情蔓延的驚悚場景。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27日刊出這篇研究報告。
新聞來源:中央社
防疫資訊-鄰國狂犬病疫情升溫 非疫區台灣拉警報
2012-02-08 中國時報 侯俐安/台北報導
大陸人感染狂犬病案例,近10年來爆增30倍,尤其以蝙蝠為狂犬病主要媒介,如果沒有施打疫苗,平均3個月會身亡。
農委會家畜衛生所指出,台灣已備妥一年一百人份量疫苗,並加強邊境戒備,近日更擬與多國推動區域聯防,在防止台灣淪陷為狂犬病疫區的同時,協助鄰國降低感染人數。
農委會家畜衛生所組長李淑慧指出,中國大陸、東南亞、韓國等地狂犬病日趨嚴重,其中大陸人感染案例近10年爆增30倍,近年幾乎高達3千多人感染狂犬病,並集中廣東等沿海地帶,身為非疫區的台灣沒有抗體,風險反而大為提高。
她說,蝙蝠名字帶「福」,廣受不少台灣人喜歡,春節甚至有民眾組團到蝙蝠洞探險蒐集,但是蝙蝠洞經空氣感染恐傷害眼角膜,被咬到風險極大,傷口雖細如針孔,嚴重恐導致身亡。她指出,狂犬病會傳給所有溫體動物,人一旦被狂犬病動物咬到,沒有馬上施打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平均3個月就會發病死掉,死亡率百分之百。
幾年前,台灣擔心狂犬病毒藉由蝙蝠傳入台灣,家畜所將蝙蝠納入監測樣本。李淑慧說,台灣與日本是亞洲地區唯二沒有狂犬病的國家,為降低鄰國狂犬病案例,擬推動亞太地區狂犬病防疫網,將防治技術教給中國大陸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藉此提升獸醫國際能見度。
新聞來源:中時醫療網
蝠蠅唯一的化石標本
它是一類你或許從未聽說過的“吸血鬼”,它體型微小、相貌醜陋,而且目前也僅發現了它的一個標本,但是,最新發現顯示蝠蠅(bat flies)已經在蝙蝠身上從事它的吸血“事業”至少2000萬年了。長期以來,蝙蝠留給人們的印象都是以吸血為生,它們以吸取羊、狗,甚至人類的血液為生,不過,事實上蝙蝠也承受著被吸血的困擾,或許這就是自然對它的懲罰。這是來自俄勒崗州立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對產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2000~30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研究之後得出的結果。琥珀是樹脂經過長時間保存後形成的一類半透明石體,在它中間,有時會有完整的昆蟲化石產出。
研究者在琥珀中發現的這一只蝠蠅是迄今為止唯一的標本,它現在已經滅絕了。研究者還發現,在它身上還攜帶著瘧疾,說明瘧疾在新世界(NewWorld)已經流行了很長時間。George Poinar教授說,蝠蠅是成種進化中的重要事例,因為它是唯一一個與蝙蝠協同進化的物種。
Poinar繼續說,蝙蝠是唯一真正飛行的、最早擁有爪子能爬樹的哺乳動物,它的歷史可追溯至5000萬年前,而這其中一半的時間都有蝠蠅的“陪伴”。蝠蠅居住在蝙蝠的毛皮中,就像跳蚤一樣,它們可以在蝙蝠毛皮中隨意遊走。有些蝠蠅僅寄生于特定種類的蝙蝠身上,但總的說來,它們廣布于全世界。蝠蠅僅在需要交配的時候離開寄主身體,正是在這時被樹脂黏住進而形成化石的。(化石網/歆垣 編譯)
來源: 化石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在一塊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琥珀化石裡發現了“蝠蠅 Bat Fly”,一種大多數人從來沒見過或聽過的微小醜陋、還攜帶著疾病病毒的吸血昆蟲。
對于蝙蝠而言,被“蝠蠅”寄生了至少長達2000萬年的確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或許這也是大自然對吸血蝙蝠的一種報復,因為當它在吸食其他生物的血的同時,它的血也正被蝠蠅吸食著。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從一塊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的琥珀中發現了這件蝠蠅化石,該琥珀形成于2000到3000萬年前。這是全球目前唯一的一塊蝠蠅化石,科學家們表示這是一項非凡的發現。
這種蝠蠅現今已經滅絕,在檢驗中還發現,這隻蝠蠅體內攜帶著2000萬年前的瘧疾病原,這也證明了瘧疾在新大陸盛行的時間之長。
對此,全球頂尖的古代植物生態系統和琥珀動物領域的專家,俄亥俄州立大學動物學教授喬治-波伊納(GeorgePoinar)表示我們現在知道蝠蠅已經寄生在蝙蝠身上至少長達2000萬年:“蝠蠅是具體進化的一個顯著例子,它們和蝙蝠一起進化,但卻一直沒有具體的化石證據被發現。蝙蝠是一種可以追溯到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類動物,是唯一真正能飛行的哺乳動物。
在蝙蝠的皮毛中能發現蝠蠅,它們的側面扁平看起來像跳蚤,這就使他們能夠在蝙蝠的皮毛中移動自如。
波伊納還指出,並非每一只蝙蝠身上都攜帶著大量蝠蠅,一些蝠蠅只寄生在特定種類的蝙蝠身上,蝠蠅為了交配會離開它們的寄主,這也可能就是它會被裹入樹液最後形成琥珀化石的原因。
全台最大食蟲性蝙蝠出沒! 福山植物園新亮相!
2012年2月6日 14:13
每年夏天都會在福山植物園出沒的台灣葉鼻蝠,是台灣最大的食蟲性蝙蝠。(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李玲玲/新北報導
位在新北市烏來區的福山植物園,經過一年的籌劃及施作,已完成植栽展示主題的重新規劃,並結合環境特色及研究成果,在園區設置新的解說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主任王相華表示,福山會是國內少數結合生態研究、保育、教育的植物園。
王相華表示,福山多年來為了在遊憩與保育需求間取得平衡,訂定了「儘量減少干擾當地生態」的管理模式,包括限制入園人數,以及避開動物晨昏活動高峰期的參觀時間等管理措施。
長期以來,許多生態研究在福山進行,是環境教育的最佳素材,林業試驗所所長黃裕星表示,福山植物園常年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之賜,終年氣候潮濕,雨水豐沛,也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是自然的寶庫,更是國內著名的環境教育場所。
為了強化生態旅遊及自然教育能量,福山植物園除了陸續改善、充實園區解說及指示牌外,也將逐步更新福山植物園入口網站及自然中心解說媒體的內容,並透過解說摺頁將相關資訊傳達遊客,未來民眾可直接自福山植物園入口網站下載內容。
原文網址: 全台最大食蟲性蝙蝠出沒! 福山植物園新亮相! | 生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2/06/327-2782328.htm#ixzz1ngQOIyia
鬧元宵要幸「蝠」!蝙蝠秀提燈踩街祈福
2012年2月1日 18:32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厭倦炸蜂炮、設燈謎、提燈籠和吃元宵等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了嗎?不妨來場蝙蝠變裝踩街祈福活動吧!台北市內湖碧湖社區將於本月4日晚上,將有一場國內首見的元宵節—幸「蝠」嘉年華活動,鼓勵大家發揮創意,將自己和寵物來場變身為蝙蝠,一齊變裝參與遊行,讓龍年一整年都能洋溢著幸「蝠」平安。
兒童將自己裝扮成蝙蝠造型,希望帶來好「蝠」氣。(圖片/擷取自「2010台北好福氣」臉書)
就生物學角度而言,蝙蝠是目前生物種中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在大自然環境中除了擔任植物傳粉的媒介,更是人們生活中驅除白蟻、蚊蚋等居家害蟲的好幫手。對中國人來說,蝙蝠因其諧音而有象徵祥瑞與福氣的意義,不論在窗櫺雕花、飲食器皿或服飾紋采,皆可看到利用蝙蝠圖騰做為裝飾藝術的表現。
為了讓民眾在新的一年博得好采頭,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於本月4日(農曆正月十三日)元宵節前的星期六,與內湖區公所、臺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台北護國延平宮、碧湖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2012迎春納福-蝙蝠造型秀提燈踩街祈福活動」,讓大家體驗不一樣的元宵慶祝活動。
活動預計自4日晚上7時開始,參加者需先在內湖區台北護國延平宮集合,待祈福祝禱儀式結束後,一齊踩街遊行,繞行住著上千隻的摺翅蝠的碧湖社區,最後回到延平宮喝福茶,懸掛福卡。
蝙蝠造型秀提燈踩街祈福活動所使用的祈福卡。(圖片/取材自「台灣蝙蝠資訊站」網站)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表示,考量會場活動現場周邊道路狹窄停車不便,建議大家儘量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可以搭乘捷運文湖線,於內湖站2號出口,沿金龍路步行約20餘分鐘或轉乘公車(222、247、267、521、552、679、藍27等)至「金龍寺2」站牌下車再步行約5-10分鐘,即可到達台北護國延平宮(臺北市內湖路3段348巷6號)。
新聞來源:華人健康網
北美670萬隻蝙蝠死於白鼻病 史上最嚴重動物傳染病來襲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月30日 下午12:07
相關內容
北美670萬隻蝙蝠死於白鼻病,這是北美最嚴重的野生動物傳染病爆發,環境學者認為許多飛行哺乳動物恐將瀕臨絕種。
摘譯自2012年1月17日ENS美國華府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和加拿大的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多達670萬隻蝙蝠是死於白鼻病。
最新的蝙蝠死亡統計是由超過140部落或政府的生物學家、以及蝙蝠研究人員所認可,這些專家1月中旬在美國賓夕州的喀來耳郡聚集召開年度會議,當地也是嚴重遭受蝙蝠死亡影響的地區之一。
白鼻病已席捲北美地區的蝙蝠,在許多地區有高達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在紐約2006年有資料記錄,該傳染病快速散播到美國16個州和4個加拿大省份。
生物學家們表示,他們認為這疾病會持續擴散。
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局長Dan Ashe表示,「這個驚人的新數據顯示了白鼻病對蝙蝠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而且影響的範圍以演變成為我們國家的問題。由於蝙蝠可有效地防治美國農地和森林的害蟲,為美國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牠們可以防治那些會傳染疾病給人類的昆蟲。我們正密切地研究蝙蝠,去了解這個致命疾病的散播原因,盡量把疾病對蝙蝠的傷害減到最小。」
這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野生動物傳染病大爆發,讓許多環境學者認為許多飛行哺乳動物恐將瀕臨絕種。
「這些數字讓研究白鼻病一段時間的專家學者們,確認蝙蝠正以驚人的數量死亡,而且許多物種正快速地朝向滅亡的命運邁進。」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Mollie Matteson說到,她已發出多次請願來拯救蝙蝠並阻止白鼻病的散播。
美國國會日前已指示內政部撥款400萬美元給白鼻病研究管理中心,其中生物學家相信該疾病是由真菌類所造成。
Matteson表示,「美洲的蝙蝠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而且其中有些種類可以說是接近滅絕。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看到有款項分配要來解決白鼻病,現在新的死亡數據就是警告我們需要做更多,且更快速地來解決這問題。」
目前為止,白鼻病已影響到六個蝙蝠種類,使牠們在冬眠期時死亡,也就在牠們在洞穴和礦坑中懸掛的時候。
科學家估計,蝙蝠幫農民節省用在玉米、棉花、蔬果等作物上的殺蟲劑費用,約在37億到530億美元之間。
由於蝙蝠傳染病兩年前才開始出現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這些區域比東北各州更依賴農業生產,蝙蝠數量減少的整體影響可能要在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 White-nose Syndrome Bat Death Toll Soars to 6.7 Million WASHINGTON, DC, January 17, 2012 (ENS)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17-092.html
盤點60種網路熱門動物:宏都拉斯蝙蝠似尤達
優訊-中國網 china.com.cn/info 時間: 2012-01-30 責任編輯: 史詩
宏都拉斯幽靈蝙蝠
宏都拉斯白蝙蝠在新大陸是最小的食蔬蝙蝠, 而且在從宏都拉斯東部到巴拿馬西部均有分佈。這種小動物普遍棲息于林地之間,在被它們咬過的芭蕉或香蕉樹的樹葉中央部分休息(這種植物的葉子又大又寬,由中央向兩端彎曲,從中間看,活像一頂小帳篷)。白蝙蝠分佈于中美洲的低地, 包括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宏都拉斯的白蝙蝠絕對是一種小動物;體長37-47毫米,重約5克,身披毛絨絨有光澤的白色“外套”覆蓋,這件漂亮的外套只在靠近翅膀的地方混有微微的灰色。白蝙蝠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們的耳朵、腿和翅膀,包括臉、鼻子的部份全都是明亮的橘色。
新聞來源:http://big5.china.com.cn/info/pet/2012-01/30/content_24504899.htm
2012 一月 29日 22:39 in 動物殿堂, 快訊, 自然科學新聞 by Lu-Tzu-Yao
雖然馬蹄鼻蝠(horseshoe bats)的鼻子看起來又大又醜,不過卻是牠們飛行及獵物時的好幫手。發表在《英國皇家協會界面期刊》(Royal Society Interface)上的研究,探討馬蹄鼻蝠如何運用牠們的鼻子來集中聲音束以及減少環境中雜訊干擾。
蝙蝠利用迴聲定位移動及獵食。科學家製作了馬蹄鼻蝠的五官及頭部模型來觀察如何利用鼻子皺紋影響聲音的傳遞。結果發現蝙蝠在發出聲音時會先通過鼻子,再利用皺紋改變鼻葉的大小,使得聲音變緊且集中。雖然這降低了蝙蝠定位獵物的能力,不過同時也減少了環境的雜訊干擾。這結果推翻了先前認為,蝙蝠利用皺紋使得聲波變得更廣來得知離地面有多高的研究。新研究的作者認為,先前的研究因為在錯誤的範圍偵測到迴聲頻率改變,所以他們才會有此推論。
資料來源:Ugly Noses Help Bats Navigate[24 January 2012]
資料來源:PanSci 泛科學探索實驗空間
新型白鼻病 奪走600萬隻蝙蝠性命
2012-01-20 12:22:00 台灣醒報 莊瑞萌
美國科學家證實,蝙蝠死於白鼻病(White-Nose Syndrome) 的數量實際上遠超過科學家的預估,讓北美地區的科學家大傷腦筋。
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指出,過去6年來,美國及加拿大區地蝙蝠死於白鼻病的數量已經達到570萬隻,未來可能會突破670萬隻以上,該局表示,2006年在紐約首度出現白鼻病後,這種疾病立即擴散到美國16州以及加拿大四省,奪走至少600萬隻蝙蝠的性命,遠超過2009年科學家預估的100萬隻。
資料顯示,白鼻病最早是在2006年在紐約西部一處蝙蝠經常棲息的洞穴內發現,其會導致蝙蝠提早結束冬眠,而在寒冬中尋找食物覓食,容易讓蝙蝠因不耐低溫而死亡。
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官員克爾曼表示,「白鼻病在北美洲東岸迅速擴散,奪走大量蝙蝠的性命,許多蝙蝠甚至在科學家發現白鼻病之前,就已經發病死亡。」
根據統計,近99%的蝙蝠染上白鼻病後都已死亡,目前僅美國東北部一處較偏遠地區所發現的小型棕蝙蝠(little brown bat),幸運逃過一劫。
不過,大量蝙蝠死於這種新型疾病,科學家目前還束手無策,「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代表梅德森就呼籲,「新的死亡數據公布之後帶來了新的警訊,我們必須加緊腳步與速度,趕快找出適當對策。」
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awakening/20120120/index-1327033320058444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