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蝙蝠報導 Bats in 2009

76歲攝影師抓拍蝙蝠掠過池塘飲水精彩瞬間

2009年09月18日 07:3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蝙蝠以2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掠過池塘水面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期,野生動物攝影師吉姆-泰勒(Kim Taylor)在英國薩裏郡拍攝到蝙蝠掠過後院池塘飲用的精彩瞬間。

泰勒詳細拍攝到蝙蝠這種夜行動物用它們的小舌頭啜食池水,這些令人驚異的照片是數月前成功拍攝的。在觀測到蝙蝠時常掠過自家後院小池塘飲用的情景,泰勒開始驚異究竟如何才能抓拍到它們飲用的一幕。

泰勒展示了用於拍攝的所有裝置

蝙蝠的飛行速度達到20英里/小時,翅膀拍打對於人體眼睛是無法看清的,它們主要在夜晚時間飛行,並且非常難拍攝到。蝙蝠的體型不及人體手掌大,重量小于半盎司。今年76歲的泰勒為了拍攝這組照片,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在池塘水面上設置了繩索,使蝙蝠只得在特定的區域飲水,然後他使用自己設計的特殊感測器設法對蝙蝠進行拍攝。

泰勒花費了數月時間為拍攝做準備,這可能是一隻褐色長耳蝙蝠

泰勒說:“我認為在夏季的幾個月裏全國許多人都會看到蝙蝠夜間飛行的情景,而這些照片使用一台能夠收集響應蝙蝠超聲波聲音的數位照機進行拍攝。每當蝙蝠下降掠至池塘水面飲用水時,紅外線光束便會觸發照相機的快門。”

泰勒認為所拍攝的可能是一隻長耳褐色蝙蝠或者是一隻道本頓斯蝙蝠,它們在自己家花園中巢穴。他說:“在我的野生動物攝影生涯中,我從未想過任何人會進行這樣的嘗試,目前我對拍攝結果非常滿意。我花費了數周時間和大量耐心進行了拍攝設置,同時拍攝結果也是非常令人激動興奮的。”

池塘水面倒映著蝙蝠的模樣

除了照相機之外,泰勒還設計和安裝了所有完成令人驚異拍攝的設備。為了產生足夠的閃光進行拍攝,泰勒安置了一個亮度很高的電燈。蝙蝠保護基金的希瑟-麥克法蘭(Heather McFarlane)稱,她對這組瞬間抓拍照片感到非常震驚。我們的專家也從未觀看到如此清晰的照片!

(來源:騰訊科技 悠悠/編譯)(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9/18/t20090918_20041955.shtml

狗臉無尾蝙蝠唱"情歌" 散發出難聞氣味求偶

2009年09月02日 07:3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無尾蝙蝠使用“情歌”和難聞氣味向雌性求偶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音樂之城奧斯汀,生活著一群群散發著難聞氣味、酷似狗臉的“歌手”,它們會用非常複雜的樂調向雌性求愛。原來,這些歌手是巴西無尾蝙蝠,日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它們的歌聲混合著鳥鳴和鯨的聲音,是唯一一種在求愛期使用音樂語言的哺乳動物。

它們也被稱為墨西哥無尾蝙蝠,在奧斯汀市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的足球場四處可見它們的蹤影。基於無尾蝙蝠所在位置的錄音記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蝙蝠的聲音包含著鳥鳴、嗡嗡聲和囀聲等在內的不同語調。雄性蝙蝠會在懸挂或者是側面飛行中歌唱,有時還會拍打著翅膀,並滴下散發著難聞氣味的液體,從而吸引雌性蝙蝠的注意。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柯爾斯頓-博恩(Kirsten Bohn)是該項研究負責人,他說:“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行為特徵,它向我們揭示了墨西哥無尾蝙蝠非常獨特的性交配方式。它們是一種會唱情歌的哺乳動物!”

正常情況下,這種蝙蝠的情歌對人類而言聽起來就像快速的嗡嗡聲響,這是由於其中多數樂調對人類來說過高,很難探測到。但是當研究人員減緩情歌的播放速度,他們能夠聽到由特殊音節構成的音調,聽起來像是由多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博恩稱,“蝙蝠情歌”中的分級結構能夠從其他多種哺乳動物的重復性噪音中辨別出來,該研究小組還發現這種情歌中具有較高的系統性,比如:這些樂調總是以鳥鳴作為開頭,最終嗡嗡聲結束。此外,它們發出的每一首情歌都是獨特的,與之前的情歌都是完全不同的。

它們聽起來就像是具有天賦的爵士樂音樂家,蝙蝠本能地結合不同長度的樂調形成每首情歌,博恩說:“起初我認為每只蝙蝠都會有類似的情歌樂調,但實際上每只蝙蝠都有複雜的樂調組合。”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25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上。

(來源:騰訊科技 悠悠/編譯)(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9/02/t20090902_19919530.shtml

世界最大蝙蝠:東南亞狐蝠 最快將6年內滅絕

2009年08月29日 11:17 來源:新華網

狐蝠(學名“Pteropus vampyrus”)。

世界最大蝙蝠最快將6年內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警告說,由於人類的大肆捕殺,生活在東南亞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蝙蝠——狐蝠將在幾年之內走向滅絕。他們表示,如果繼續以當前的速度濫捕濫殺,生活在馬來西亞西部的狐蝠(學名“Pteropus vampyrus”)最快將在6年內滅絕。

狐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食果蝙蝠,翼展可達到6英尺(約合1.82米)。在馬來西亞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人們捕殺狐蝠的目的通常是為了果腹和進行比賽。當地人同樣認為,狐蝠有一定的醫學價值。馬來西亞半島每年被合法捕殺的狐蝠數量估計在2.2萬隻左右。非法捕殺的數量現在仍舊是一個未知數。

研究人員對這一地區的33個狐蝠棲息地進行了調查,並將狐蝠數量與馬來西亞政府頒發的獵捕證數量進行比較。此外,他們還利用衛星發射器對狐蝠活動進行跟蹤。結果發現,狐蝠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泰國之間長達數百公里的區域內活動。

對這些數據進行的電腦分析顯示,人類的捕殺已達到狐蝠無法承受的程度,雖然根據最為樂觀的估計,東南亞地區的狐蝠數量為50萬隻。研究顯示,在不考慮為保護農業生產進行的合法捕殺以及自然淘汰這些因素,這種蝙蝠可能在6至81年內滅絕。

研究領導人、自然基金會動物流行病學家喬納森·愛波斯坦博士表示:“我們的模型顯示,2002年至2005年馬來西亞半島的捕殺活動已達到狐蝠無法承受的程度,致使當地Pteropus vampyrus的生存岌岌可危。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這種蝙蝠在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遷移,通過它們的活動區域對其生存狀態進行評估對尋找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發生在泰國或印度尼西亞的捕殺對狐蝠的生存帶來巨大壓力,可能加速狐蝠家族的消亡。”

愛波斯坦等人的研究發現刊登在26日的英國生態學會《應用生態學雜誌》上。愛波斯坦及其同事建議,至少應頒布臨時禁捕令以幫助恢復狐蝠數量。根據這項研究,馬來西亞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部門正重新審查其有關捕殺狐蝠的政策。

愛波斯坦等人的研究顯示,狐蝠每晚最遠飛行60公里尋找食物,在棲息地之間的飛行距離更是達到數百公里。在熱帶雨林地區,狐蝠是重要的種子傳播者和傳粉者。除了沙撈越和婆羅洲外,馬來西亞的所有州均對捕殺狐蝠開綠燈。在泰國,捕殺狐蝠是一種合法行為,在印度尼西亞,這種蝙蝠更是不受保護。愛波斯坦說:“我們的研究顯示,與其他遷移動物一樣,狐蝠也需要遷移區制定相關管理計劃對其進行全面保護。”

(責任編輯:王婉瑩)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8/29/t20090829_19894428.shtml

世界上"最大蝙蝠"或許將在6年內完全滅絕

2009年08月27日 15:08 來源:國際線上 海瀾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馬來大狐蝠有著小貓一樣的身形,其翼幅長達6英尺(約183釐米)。

馬來大狐蝠展翅飛過澳大利亞皇家植物園,在馬來西亞,該物種即將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道,馬來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類蝙蝠,由於濫捕濫殺,東南亞的馬來大狐蝠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專家預測它們可能會在6年內完全滅絕,提醒人們採取措施保護這一珍稀動物。

馬來大狐蝠的翼幅長達6英尺(約合183釐米)。在馬來西亞和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大狐蝠通常被人們獵捕作為食物,因為當地人認為它們有藥用功效。但在科學家眼中,大狐蝠是重要的熱帶雨林授粉媒介。

研究人員調查了該地區33個大狐蝠棲息地,將大狐蝠數量與馬來西亞當局發出的狩獵許可證的數量做比較,發現每年在馬來西亞半島,有約22000隻大狐蝠通過合法手續被獵殺,而被非法獵殺的數字到目前還不得而知。研究人員還利用衛星來了解狐蝠的行蹤,發現大狐蝠主要是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國家方圓幾百公里的範圍內活動。目前,在馬來西亞幾乎各地都可以合法獵殺大狐蝠,只有沙撈越和婆羅洲地區禁止了該活動,保護馬來大狐蝠的形勢不容樂觀。

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大狐蝠實際被獵捕的數量無法估計,最樂觀的估計也達50萬隻。以這種速度繼續下去,該物種將在最短6年、最長81年內從地球上消失。研究項目負責人喬納森愛潑斯坦博士(DrJonathanEpstein)是野生動植物信託基金會的獸醫,他說:“我們的數字模型顯示,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馬來西亞半島的狩獵活動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現在大狐蝠面臨滅絕的境地。如果再有任何的非法捕獵行為,將加速該物種的滅絕。”

鋻於研究的需要,馬來西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署現正討論並修改狐蝠捕捉政策。

(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8/27/t20090827_19881072.shtml

虎蛾影響蝙蝠 研究證明自然界存在聲音干涉

2009年07月21日 08:07 來源:科學時報 群芳

一隻虎蛾釋放的超聲波滴答聲能夠對蝙蝠的聲納系統造成影響。(圖片提供:Photo courtesy of Nickolay Hristov; Photo courtesy of William Conner)

一隻饑餓的蝙蝠尖叫著發出超聲波,並傾聽著來自周圍物體的回聲。其中的一道回聲聽起來好像來自於一隻美味的蛾子,於是蝙蝠便循著聲音猛撲下去,然而除了空氣,它什麼也沒有得到。這一切都是虎蛾(Bertholdia trigona)搗的鬼。一項新的研究向我們闡釋這種機智的防禦措施:這種小蛾子會發出超聲波的滴答聲,從而使蝙蝠的聲納定位系統產生混亂,這就如同對無線電信號實施干擾一樣。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證明自然界也存在這種聲音干涉現象。

40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對能夠發出滴答聲的虎蛾——其足跡從中美洲一直延伸到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感到很好奇。許多虎蛾通過震動腹部的隔膜來發出滴答聲,但是B.trigona的滴答聲卻尤其的大。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塞勒姆市韋克福雷斯特大學的生物學家William Conner表示:“你把它們放在耳邊便可以聽到這種聲響。”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大嗓門”的虎蛾通常比它們那些裝了“消聲器”的表兄們吃得更少,但是這種快速且高調的“zzt-zzt-zzt”聲如何阻擋蝙蝠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3種可能的解釋也隨即產生。一種假設提出這種滴答聲驚嚇了蝙蝠。如果真是這樣,Conner認為,你會發現蝙蝠會學著忽略這些聲音。另一種假設相信這種滴答聲可能是一個警告,從而讓蝙蝠知道這種蛾子的味道不佳。這可能是一些有毒的蛾子,例如夾竹桃虎蛾(Cycnia tenera),而其他無毒的蛾子或許也會模倣這個方法。最後一種假設是這些蛾子可能以某種方法干擾了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這是因為滴答聲出現的頻率範圍正好與蝙蝠所使用的超聲波的頻率相同。

為了搞清哪種假設是正確的,Conner和他的研究生設計了一項試驗。在9個夜晚,研究人員讓褐色蝙蝠和蛾子同處一室,後者用非常細的釣絲懸在天花板下。其中的一些蛾子是B.trigona,還有一些是摘除了發聲器官的B.trigona,另外還有一些不發聲或聲音很小的蛾子。研究人員同時用紅外攝像機拍攝了動物的行動。

與B.trigona相比,蝙蝠與不發聲的蛾子的接觸頻率高出了400%。研究人員發現,從一開始,蝙蝠便會追逐那些發出滴答聲的蛾子,這使第一種假設大打折扣;它們一夜又一夜地尋找B.trigona,這也使得警告假設變得不太可能。Conner說,顯然,剩下的干涉假設變得可能性最大。此外,在1/3的攻擊中,蝙蝠顯得猶豫不決,這表明它們正感到困惑。研究人員在7月1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美國哥倫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Mitchell Masters認為,研究人員“給出了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從而證明了干涉假設的可能性”。但是他希望看到進一步的試驗結果,從而了解蝙蝠的行為究竟是如何受到影響的。

(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7/21/t20090721_19585257.shtml

燈光下難以覓食 "路燈"已成為蝙蝠生存殺手

2009年06月24日 10:0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林地蝙蝠在饑餓難忍時,才會在有光的時候出來覓食

據英國《衛報》報道,日前,英國研究人員證實:路燈可對蝙蝠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路燈讓蝙蝠覓食減少,更容易被天敵發現,成為天敵的腹中之物,路燈已成為蝙蝠生存的殺手。

如果你想蝙蝠有生存空間,請關閉您的路燈。科學家研究發現,林地蝙蝠在夜間覓食時會儘量避免燈光,因為暴露在路燈下它們很可能找不到食物或容易被天敵發現。

在加雷思布裏斯託大學任教的瓊斯教授稱,如果蝙蝠在白天出來,它們很容易被食肉動物逮到。

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視力不夠好,看不到天敵。所以蝙蝠一般儘量避免見光,除非它們饑餓難忍會在有光的時候出來覓食,所以說蝙蝠是夜間動物。

為了測試路燈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布裏斯托爾大學研究生艾瑪·斯通(Emma Stone)將一些與路燈相似的燈挂在8條不同的街道上,這些路線通往蝙蝠的棲息地和覓食處。瓊斯說:“只要燈光亮起,蝙蝠出來的數量明顯減少。”被迫繞道而行可能意味著蝙蝠最終很難覓食或需要飛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他們所需要的食物。蝙蝠還會選擇障礙物少的路線,避免被獵鷹或老鷹攻擊。

此前有研究表明,一些動物容易被燈光吸引,瓊斯說:“尤其是白色的水銀熒光燈放射出大量的紫外線,吸引很多昆蟲聚攏過來,蝙蝠趁機飽餐一頓。但是,這些都是能快速飛行的蝙蝠。那些在樹林裏覓食的林地蝙蝠似乎有燈光恐懼症,因為它們的飛行速度很慢,又最容易受到天敵攻擊。”

關於此項研究的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研究人員指出,光污染很少被列入動物保護計劃之中,在英國和威爾士的光污染法律中,街燈往往被排除在外。這項研究提供的證據表明,街燈造成的光污染很嚴重,可能迫使蝙蝠使用最佳飛行路線,並可能造成覓食地點的減少。因此,必須考慮正在擬訂的環境保護政策,將街燈的使用數量減少。

斯通說:“我們應該做一些妥協,我們真的需要知道什麼強度的照明,蝙蝠可以忍受,我們會適當減輕光的強度,還會在蝙蝠經常出沒的地方把路燈移除。”

(來源:搜狐科學 尚力)

(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6/24/t20090624_19386326.shtml

蝙蝠不是"色盲" 科學家發現視覺進化新機制

2009年05月31日 07:18 來源:科技日報 陳光 王春

資料圖片

習慣於夜行生活的蝙蝠,其敏銳的聽覺和準確的回聲定位能力令人驚訝,其視覺能力會因其夜行生活而導致退化嗎?對此,由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生態與進化實驗室張樹義教授與英國、愛爾蘭學者聯合課題組,大膽挑戰“弱光環境促使動物視覺退化”的傳統經典理論,提出了“感覺代償”的感官進化新機制,揭示了蝙蝠的視覺世界。該研究成果5月26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線上發表。

蝙蝠精準的回聲定位能力是哺乳動物界最發達的感覺形式之一。蝙蝠“家族”分為兩支,一支是回聲定位蝙蝠,主要以昆蟲為食,眼睛微小;另一支是非回聲定位蝙蝠,眼睛較大,以果實為食,被稱為“舊大陸果蝠”。回聲定位蝙蝠又分為“調頻蝙蝠”和“恒頻蝙蝠”兩類。

課題組研究發現,雖然蝙蝠的夜行生活歷史長達至少5200萬年,但大部分蝙蝠仍然與多數哺乳動物一樣具有“雙色覺”,可以相應地看到紫外光和紅光。而且非回聲定位蝙蝠(舊大陸果蝠)和回聲定位蝙蝠在色覺能力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課題組首次提供了基因表達的數據,開發出一種重建祖先終止密碼子的演算法,並基於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對部分蝙蝠視覺退化的原因做出解釋:舊大陸果蝠原本生活在樹上,進化過程中有小部分棲息地變為基本無光的洞穴,長此以往導致這部分舊大陸果蝠視覺發生退化。但對恒頻蝙蝠而言,視覺退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它具有一種更發達的回聲定位能力。發達的聽覺使恒頻蝙蝠不再需要發達的視覺,進而引起視覺退化。為適應生存環境,一種感覺形式的退化也會引起其他感覺形式的代償性增強。這就如同盲人在喪失了視覺能力之後,觸覺、聽覺等其他感覺能力會有所增強。感覺代償進化機制的提出,對於動物感覺系統的進化和夜行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徐晶慧)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zrqq/200905/31/t20090531_19205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