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雙手闢建林道

Post date: Jan 24, 2010 1:06:29 PM

日據以來大鞍交通不便,主要交通均為人行步道。直到國五十年,開闢了由頂林、嶺腳,經大人凍到大鞍復興寮段之「大人凍林道」(縣道49-1),大鞍才有了產業道路。此道路因維護經費不足關係,通行幾年也就中斷了。經數年的積極爭取,由大鞍林業生合作社領銜爭取,得到美援四八零法案之補助。第一階段開闢由鞍隙店仔起延到水哮仔,計劃通到番仔田的大鞍林道;第二階段於民國五十五年才開闢嶺腳沿大鞍嶺到大鞍「鞍隙店」之大鞍林道(縣道49)。大鞍林道因以變賣美援麵粉所開闢之道路,故稱「麵粉路」。開闢時機具缺乏,均以人工挖掘,沿途多處峭壁,坡陡彎多,於民國五十六年開通。開通之日,前黃杰省主席親自參加典禮。但當時未舖柏油、路面崎嶇不平,只能行駛卡車。此時居民出入還是走大鞍嶺步道,走到「嶺腳」乘坐員林客運班車到竹山。大鞍的特產有孟宗竹筍、太極烏龍茶及大鞍山泉水,此三寶再加上清新空氣竹林浴及天然美景,即是大鞍四寶。大鞍民風純樸,熱情親切,到此一遊,欣賞風景,享受天然冷氣,品嚐剛出土之鮮美孟宗竹筍湯,再以本地香、醇、甘冽山泉水沏上一壺太極烏龍茶,入口甘涼,潤喉生津,令人神清氣爽,心脾生香、心曠神怡,徜徉竹林中享受竹林浴,誠為人生一大享受。

嶺腳到大鞍之林道舖設柏油後,大鞍居民均以自用小貨車為交通工具,嶺腳至鞍隙店之大鞍嶺古道就此荒蕪,無人關心了。民國八十年,省水土保持局開闢從延平圳頭坑經牛湖、筍子林尾、猴櫥崙、肉桶湖、崩山坪到大鞍鞍隙店之延大路,於八十一年開通,大鞍又多一條對外交通路線。另一條由中心崙延伸到鞍隙店亦相繼完工,使大鞍對外交通有四條道路。

大鞍嶺步道一直是大鞍居民出入之要道,山路崎嶇陡峻,構成避難之好處所。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很多人暫時住在大鞍以防空襲。大鞍居民在民國三十年代,約有二百多戶人家,到了民國五十六年道路開通居民開始外流;大鞍有幾個聚落:復興寮、竹仔寮、山猪湖、龍尾、鹿寮、番仔田。以番仔田為例,在民國四十年人口最多有十七戶,但到六十代年就全部搬走了。交通便利經濟改善之後,大鞍居民遷居竹山街坊,然後開車上山工作非常方便,人口外流更是嚴重。到了八十二年,居民只有六十六戶在籍,實際上只有四十多戶住在本地。大鞍國小學生逐年遞減,成了迷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