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道親的一封信

給道親們的一封信 聖慈大仙慈悲

各位道親大家好:憶起相處已有十幾年時光了,未曾相處這麼久,養病大約有三個月,受大家熱心的關懷,在此致萬分謝意,未知大家進德修業有否進步?惦念之至!俗云:「健康是福」,沒有健康的身體,不但無法利益人群,更是浪費我們的光陰啊!所以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更需要求得智慧的充足,精神敏銳,這樣才比較踏實。不求事事如意,運命皆通,所求的是:「要如何發揮健康人最深度的功能,而使眾生解脫苦海,那 就是本身要具備信心、毅力與勇氣」。人生何處無坎坷呢?人生何時無人我是非的障礙呢?這實在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有一個追求的目標,那就是信心、毅力與勇氣。有了信心,可以建立毅力;有了毅力,可以產生勇氣,進而突破人我是非的障礙,所以信為功德母,信為諸佛之母。我們能夠透徹了解人生的真相,對過去的人生,只有時時刻刻的自我檢討,昨天已逝,不知道自己有成就什麼?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是隨著日子的消失,而只是追求眼前的慾望,這叫做顛倒人生啊!所以我們要常常檢討自己,不可迷失自己,也不可以浪費時光呀!自我最可貴,自我最完美,要能夠認清最完美的人生,找回自我,唯有修道。修道要存著誠,人生之美莫過於誠。中庸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至誠如神」。我們都認清了真理,明白自己為何要修道,既然認清了目標,並了解從凡夫的起點,一直要追求到聖人的境界,人生的道路一定是非常的坎苛,必定要經過人世的磨練,才能夠開創康莊的道路。既然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那有什麼好計較呢?計較就是因為自己不能看開,不能夠透徹道理,不能夠體會仙佛的心懷。所以才就沒有人世的計較,若是能夠悟透一切真理,就沒有人世的計較,這才是在世的解脫。除了認清道理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之事,那就是知眾生同此皆善,知眾生你我同此平等,不只我可以修行,可以成就,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同樣能夠證得菩提。所以我們要敬重一切眾生,如敬諸佛。法華經提到:「常不輕菩薩禮拜恭敬,我不敢輕視如黨,將來皆得作佛」。我們要學常不輕菩薩的精神,不輕一切眾生,尊重人人皆能成佛,要與佛同等智慧,必得要好好的修,腳踏實地,步步精進,要時時刻刻的鞭策自己,常常有慈悲的心,常與一切眾生樂。佛法不離慈字,慈就是廣大的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要非常的寬容,可以包容普天下的眾生,皆能得到安樂。慈不只是心要慈,有人說我非常的慈悲,無害人之心,我心地非常的善良,這是不是真正的慈悲呢?這只是心念而已,卻不能付諸行動,所以無益於眾生啊!落一個空開花不結果。我們應該兼善天下,發大慈大悲的心,效法聖賢仙佛精神。

諸如釋迦如來佛慈悲救世的精神,為人類解脫生老病死,轉識為智,引迷入悟,祂的愛何止人類,更惠及四生六道,一切有情眾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因祂有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襟懷,故能成為人天至尊的三界導師。孔子為實現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理想,奔走各階層,一輛馬車周遊列國,名利薰心的各國不能採納,但是他的愛,並不因而廢止,更因而發揚光大。對於國家、教育、道德,有莫大的貢獻。故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之嘆!全世界為紀念他的浩蕩恩典永垂不朽,特尊為:「 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聖人無私慾,天下唯一家,時時無不以蒼生苦樂為念。學聖人君子,要學得像,若學不像就變成小人了。

諸位都是發心修道的道親,一定要好好的修持慈悲心。所以身體力行平等大慈,擴大我們的心與愛,別人無法做的,我們要行動,就是時時刻刻散播快樂的種子給眾生,不可有人我之分別,也不能有親疏的分別,大地眾生皆是我親、皆是我的眷屬;老者是我的父母,中年者是我的兄弟姊妹,幼年者是我的子女;要將小家庭擴大為大家庭,將自我小範圍的愛,擴大為普天下眾生的愛。若是要救人脫苦海,必須先調和自我適應他人,我們如果不能調和自我,絕對無法適應他人;想要適應他人,一定要先縮小自己;若是能適應眾生,眾生就能和我們調和。仙佛為了渡化眾生,必須再入娑婆世界,需從眾生的生活,化與眾生相同的凡夫心。若是無法適應別人,就無法渡未來的眾生,仙佛菩薩駕此慈航,就是要渡苦難的眾生,祂們為了渡化眾生,必須先受盡一切的苦,忍受一切苦相,才能適應眾生。

我們應該在真善美的人生當中,好好的自我鞭策..,互相的鼓勵吧!更感謝天恩師德,讓我們生於道場家庭。

道安!聖凡如意!

曾點傳師 于感恩樓八十年九月

註: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適逢「聖慈大仙」成道十週年紀念日,上月辦的「一顆心一世情」是後學們對大仙的感恩追思,後學們除了誠敬的追思禮拜外,藉此感恩園地再次刊登曾點傳師在養病期間,心繫道親們遙寄之書信全文。但願各位前賢多看、多思考,再次出發,效法點傳師的修道、辦道精神,不辜負他老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