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五月號





私心推薦 : 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活在當下,活得像今日是最後一天那樣的璀璨。
—劇情簡介—一位黑人黑手(卡特)以及一位白人富商(愛德華),看似兩個天差地遠的人卻同樣因病魔纏身而必須面對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某天心血來潮,卡特拾起紙筆寫下自己在大學時上的哲學課教授要他們寫下的Bucket List,意外地引起愛德華的興致,決定用自己唯一擁有的--大筆的金錢跟著卡特度過剩下的人生並完成遺願清單,豐富自己、找回人生的意義。
—強烈的對比塑造深層的意義—從這部電影馬上能讓人聯想到皆為*公路電影的《幸福綠皮書》以及角色皆對比強烈的《逆轉人生》,三部電影的角色設定同是黑人與白人,也同樣地塑造一齣發人深省的故事。雖然比起另兩部,在《一路玩到掛》之中看不太到所謂的種族籓籬,但如此截然不同的角色設定是為了凸顯在死亡面前人人都無差別,也點醒人們不管你的身分、種族或是學識都必須正視死亡這個問題。
—別出心裁的拍攝技巧—一開始兩人在醫院時鏡頭是以一位主角的視角看向另一位主角,凸顯兩人的主觀感受,讓觀眾得以感受主角們的看法與觀點。而待他們離開醫院踏上旅途後,鏡頭開始同時容納兩位主角,以客觀的視角默默地顯現兩人的對比,引起觀眾思考兩人的差異處,並反思自己較為嚮往哪種生命態度。
—金字塔上的談心—坐在金字塔頂端的兩人談論著自己是否曾帶給別人喜悅?以及自己的生命中是否有找到喜悅?愛德華談到了他的女兒,表示自己不敢與他的女兒重修舊好,然而,在電影的最後,他重新找回自己的摯愛。而同時,面對卡特的離世,愛德華也證明了他便是卡特曾經帶來喜悅的人。雖然這一幕看似輕鬆卻隱含著深刻意義,就連愛德華最後問的「我們該如何下去?」都帶著雙關寓意,一方面是如何從金字塔下去,一方面是如何走下生命的舞台。
這是一部暖心的電影,也改變許多人的人生,電影中出現許多問題,看似主角都回答了,但更重要的是觀眾看完的反思,甚至,從現在起你也能列出並實行自己的Bucket List,並思考人生的喜悅以及你能如何帶給他人的快樂。莫忘,Never too late。
*公路電影(road movie)將故事背景或是主題設定在公路上,劇中的主角會在某種情況下必須展開一段旅程,並且會隨著旅途漸漸挖掘主角的內心,也會讓觀眾有所啟發。而此電影類型來源可以回朔到旅遊文學,像是《奧德賽》等等的史詩。其中,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游牧人生》、迪士尼的暖心巨作《玩具總動員4》以及切格瓦拉的革命故事《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都屬這類型的電影。


本月熱播 : 聽見歌再唱 Listen Before You Sing找到自己的聲音
-劇情簡介-一間布農族的部落小學即將面臨廢校。為了留住學校,讓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他們成立了合唱團,一位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一位流浪代課音樂老師和一群五音不全的小孩,三個月的努力練習,目標是贏得全國冠軍,但聽到其他合唱團與自己唱法不同就否定自己,輸了比賽,後來才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聲音....
這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經過了不斷的練習,克服困難,後來聽到其他合唱團後,「他們是對的,我們的唱法是錯的」開始懷疑自我,最後他們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唱出自己的特色。
-故事編排-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但在角色安排上有稍做修改,其中有很多情節是馬彼得校長的親身經歷。從籌劃到拍攝,歷經了12年,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劇本數度停擺、卡關,直到馬志翔出現,才活化了男主角形象。
-片名意義-「聽見歌 再唱」即是布農合唱的精髓:「唱歌之前先聽別人在唱什麼,聽清楚了才一起唱,後面加進來的聲音,要讓前面的聲音更好聽,合起來就是剛剛好的好聽。」每個人唱的都不一樣,但合起來就是這麼好聽。
-獲得獎項-馬志翔入圍臺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楊智麟 入圍臺北電影獎-最佳編劇



經典重現:郵差 Il Postino
-劇情提要-馬西莫特羅西飾演的郵差「馬里奧」與菲利浦諾瓦雷飾演的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相遇了,劇情講述在義大利美麗的西西里海島上,馬里奧不願成為漁夫而選擇當一名郵差,當他只需要負責送信給一個人,就是被智利流放的詩人巴勃羅聶魯達,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間,兩人從本來的互不相識,最終發展出動人的情誼,從兩人對話中,聶魯達啟發了馬里奧對詩詞的「隱喻」,他所看到的海洋、天空、雲雨等生活的日常都瀰漫著文學之美,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日漸滋長。
-拍攝秘辛-《郵差》片中劇情最後急轉直下,拍出馬里奧死於示威活動讓人錯愕不已,事實上飾演馬里奧的演員馬西莫特羅西在本片殺青後12小時就去世了,這部片成為他最後遺作。馬西莫特羅西從小就患有心臟疾病,當時為了出演《郵差》不惜延後赴美就醫,但馬西莫病情不斷惡化,幾乎一天只能拍一小時,導演盡量拍他的特寫鏡頭,不少遠景像是騎著單車送信都是用替身拍攝,但馬西莫用盡全力拍到最後一刻,可以說是為戲燃燒生命,電影殺青時,馬西莫笑著對大家說:「我愛你們,別忘了我。」沒多久就心臟病發過世,令眾人百感交集,《郵差》也成為馬西莫特羅西的雋永遺作。
-心得感想-《郵差》在不可能平等的關係裡找到了一種詩意的平等,是洞穿現實的殘忍,還願意相信良善與藝術的力量。這讓美麗的攝影和動聽的音樂都不只是裝飾,而和場面調度結合成動人的藝術實體。
-獲獎殊榮-1. 1997年日本電影學院獎(第20屆)最佳外語片2. 1996年英國電影學院獎(第49屆)最佳導演( 邁克爾·萊德福)、最佳非 英語片、最佳原創音樂3. 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第68屆)劇情片最佳原創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