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手札 86年師大地科系刊
到野外觀星星,要做些什麼準備呢?首先是地點的選擇,必須要光害少,人群少的地方(人多就會有人為光害),天上的星星才肯從黑幕中露出,也才能看到平常都市中看不到的星雲星團星系,在台北近郊,比較良好的地點有:擎天崗北海岸9號省道石碇段坪林烏來九份三峽等
抵達良好的觀測地點之後,第一要先辨別方向,太陽落下便是西方,如果晚上才到觀測地點,可用星星的東升西落移動來辨認.完成上一步驟後,把星座盤拿出來,對好方向,輸入時間,先來認識天上的亮星,把每一個亮星相對位置搞清楚,從各亮星的相對位置發展出各季的”路標”,春季正三角形(五帝座一,大角,角宿一),夏季直角三角形(織女,牛郎,天津四),秋季四邊形(飛馬座和仙女座α),冬季獵戶座(參宿四,參宿七,腰帶三星),由這些”路標”辨別其他次亮的星,對照星座盤,認出其他星座的形狀.
星座的形狀,都是由線條連成,不是看起來就像一個美工圖案.這時需要想像力,由線條想像成圖案,加上想像星座本身的神話故事,那星空已經完全被你掌握,如果要更加深入研究,把星圖拿出來,連出更細緻的線條,欣賞星座其中的許多星雲星團星系,沉浸在眾辰夜幕下.
在野外觀星,要注意保暖,免得一直忙著取暖而沒有時間欣賞天空,帶塊塑膠布就可以躺在地上,不用一直仰著看使頭失去彈性.最好帶一望遠鏡,更能透澈欣賞星空.
附註:望遠鏡簡介和觀測計劃
鏡筒(在其上有標焦距mm,口徑mm),赤道儀(對極軸方法各有不同,
介紹兩種方法),重錘(代表望遠鏡的載重量),腳架.
拍攝方法1.固定攝影:可拍星跡,各種鏡頭均可,光圈開最大,焦距調至無限遠,
曝光時間10 min or more time .
星野:鏡頭mm值決定星野大小,光圈值要1.4 or less,在天球
兩極曝光可至25~30sec,赤道則需12~16sec而星跡不拖
線.
2.追蹤攝影:利用赤道儀追蹤,任何天體均可拍攝,天體大小由鏡
筒mm值決定
3.放大攝影:利用目鏡或延焦鏡,來將影像放大,但會使進光量減少.
曝光格數:光圈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越前面進光越
多,各差一格
快門 1/250,1/125,1/60,1/30,1/15,1/8,1/4,1/2,1,2,4,8越後面光
量越多
底片 ISO50 ,100,200,400,800,1600,3200越後面曝光力越強,
以上數據各差一格
觀測計劃:1.首先注意天文奇觀,查出確實時間和天上位置and天體的大小,來擬
定觀測工具及方法
2.若無,先了解儀器功能,找出可拍的範圍大小,星等極限,再找尋天體
3.找出日出日沒時間,利用星等極限附近的星圖,定下今晚要拍的天
體,記住要估每張要多少時間,也要先加上儀器架設的時間
4.最後拍攝時一定要記下快門,光圈,底片感光度,焦距和被拍攝天體
名稱
5.地點的挑選以有無光害,人為影響,水氣多少和易於生活為重,時間
以下上弦月之間的月初,冬夜長夏夜短,當然行前要注意天氣狀況
以上有引用1992天文年鑑的天體曝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