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事業的發展

1919(大正8年)-01-01 作者: 分類:廣告 刊別:日刊版次:61 2
昭和15年4月25日中壢合通運輸株式會社登記成立。

1919年(大正8年)中壢街的商號分類廣告,可看出許多公司行號商店設立,貨物主要透過縱貫鐵道進行運輸,車站周遭民營的運輸事業、商行也因此蓬勃發展,主要是配送貨物、代理運送,而為了貨物的存放需求,鄰近車站或軌道旁則興建了不少貨運倉庫倉儲空間。

日治中期大約昭和年間,開始出現較大型運輸業,如國際通運株式會社、臺灣倉庫株式會社、日東運輸株式會社等日本人經營的,同時亦有地方臺灣仕紳所經營的各式運輸業,較具代表性的如曾家的勝利商行與蔡順昌經營的順昌運送店。

1931年(昭和6年)10月1日「國際通運株式會」在中壢街創設中壢出張所,隨著全台灣商業行為交易熱絡,越來越多的民間公司設立登記,倉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全台灣的運輸更是頻繁。

資料來源:藍博瀚

一驛一店

到了日治後期面臨戰時物資輸送的壓力,臺灣總督府開始整合運送業,1939年(昭和14年)實施〈小運送業法〉後,實行「一驛一店」政策,將各車站臺灣人經營的多家運送業整合成一家「合同運送株式會社」,經過整併後,中壢驛的運輸業整併成以曾家為首的「中壢合同運輸株式會社」,以及「日本通運株式會社中壢出張所」。


手拉車起家的望族-曾家

中壢站前運輸業務除了日本通運株氏會社外,也有許多台灣人在此經營運送店,當時的幾個公司便是曾家(丸永)、劉家(祥宏)及熊家,在日治後期的整備後,又以曾家為首。

曾家在日治時期曾安祥那一代開始從事運送業,是中壢的地方仕紳,曾家不僅僅開運送店,更與其他仕紳合開精米所,其產業十分龐大,當時隨處可見的「勝利商行」便是曾家的產業。時至今日,曾姓家族可謂過去倉庫倉儲歷史的見證者,因此我們拜訪了曾家後裔|曾隆瑞先生。

曾先生談到倉庫保管業、運輸業在早期是很重要的產業,而曾家的倉庫佔據了靠近火車站倉庫群的前三分之一,是負責承攬業,包括代收、代送、保管等等,其存放功能也一直延續到民國70幾年才被改為其他用途。

勝利商行前大日本米穀會大會參會視察團
中壢米庫利用組合興建的倉庫即現今的藍天撞球場。
曾安祥

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在台發展

【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在全台有超過六十處出張所,歷史上記錄在桃園地區有桃園、中壢、楊梅、伯公崗、大溪與角板山等據點。

1931年10月1日,國際通運株式會社買收原中壢街的順昌運送部,在中壢街創設中壢出張所,任原順昌運送部店主蔡順昌為主任。

從戰後編纂的《桃園縣志》中,可提到日本通運在中壢站站前曾擁有一間出張所及三座倉庫,除了地號39-58的倉庫目前尚不清楚外,其餘兩間倉庫是日通所建或是透過買收取得。此外日本通運也會再出張所發行倉庫證券,證券可直接兌現,對於杜區商工業者而言有極佳的便利性

中壢火車站前
王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