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現存鐵道倉庫及運務票務設施

  中壢火車站從日治時期經台灣戰後延伸至今的設置,隨著時代變化有所不同的作用,早期軍隊移防、裝備、戰備用品都是透過鐵路運輸,因此也曾出現過不少通往軍方營區供軍方專用的支線,最有名的是由山線潭子站分歧出的神岡支線。而中壢火車站也有兩個軍用月台,南邊在龍岡地下道旁,北邊在中新地下道旁,像桃園、林口、楊梅也有軍用月台,目前兩個月台尚有遺跡存在。

  各部隊進行年度例行基地訓練時,常會利用鐵路平車載運悍馬車、軍卡車等軍用車輛,但隨著軍力縮編,現今因採募兵制,裝備運輸不再完全依賴鐵路,軍用支線逐漸裁撤,今日僅剩由縱貫線鶯歌站分歧的中興一號特種支線(仍在使用)與集集線龍泉附近分歧的中興二號。

  西元1970-1980年代後站新興路還是屬於產業道路,日治時期到光復後,車輛尚未普及前,所有的物資流通、外銷等,都是靠鐵路運送,只有煤炭不怕風吹雨淋,於是就一堆一堆的推在後站現在的新興路上,而當時的煤炭管理處就位於神召會(目前還在)旁邊。

  其餘的物資則是按照屬性分門別類堆放在倉庫,再透過人力三輪車、輕便車、牛車運送至各地方,大宗的貨物通常堆放在火車站旁的倉庫,而倉庫需求量也隨之變多,卸貨區則固定是第一月台,貨運在旁邊月台進出才會方便,也因為靠近火車站,人潮多,便自然熱鬧發達,火車站周邊都是客運。

  當時的後火車站發展較晚,周邊都還是稻田,前站出來的北側有五間倉庫,一號倉庫屬於台鐵;二號倉庫土地屬於台鐵,建物屬於曾安祥家族,目前承租給寄車處、泰式小吃;三號倉庫屬於曾家,目前承租給菲律賓餐廳、皮包店;四號倉庫屬於台鐵,目前是台鐵做倉庫使用;五號倉庫屬於台鐵,目前承租給桃園藝文陣線,成立「中壢5號倉庫藝文基地」;六及七號屬於曾家,目前是租給高橋證券與藍天撞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