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李芊、葉佳怡、葉瑩瑩、陳怡樺、楊晉瑋
隆恩堰,是位在頭前溪中游段的一座人工水利設施,於1997年設立,供應著大新竹六個水圳灌溉及竹科用水。除了取水口,此處也有高鐵橋、興隆橋與台鐵六家線橋樑通過,橋墩及下游加固河床擺設的「豆腐岩」,構成由水泥的人造物「介入」並形塑著環境的景觀與生態;然而在這個看似由「人工」所決定的環境,當我們試圖轉換視角去觀察、設想不同物種的習性如何棲息於此,我們漸漸牽起由不同物種共同構築的生態關係網絡,看見隆恩堰對此地帶來的影響,以及多物種共生的世界。
蔡宜蓁、陳迦美、陳夢霙、林妤蓉、李嘉澍
在2019年以新形象重新開幕的新竹市立動物園被稱為「無籠舍」的動物園。通過打通籠舍、擴大活動空間、恢復棲地生態,為動物提供更友善的家。少了水泥圍牆和金屬欄杆,取而代之的是生態濕地和綠籬,動物可以更為自由地活動;同時通過減少物種數量,使每種動物都有更廣闊的居住空間。
作為臺灣最老的動物園,在保留87年歷史的同時,新竹市立動物園正在以更加符合動物本性的方式,翻轉人們對動物園的想像。
我們希望從生活周遭的生態開始進行多物種的探索,因此選擇了位於新竹市中心裡的動物園來研究,希望能從多物種角度去分析動物園裡的特定區域。在其中,高草原區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蕭任宏、陳禹臻、鄧瑜、傅蔧晴
新竹舊港島位於新竹地區的母親河頭前溪出海口處,從名字看來,舊港島,代表著一座島上有著舊的港口,在歷史文獻上也可以看到新竹地區舊港相關的文獻記載。在組員實際考察舊港島與觀察衛星影像圖後,發現新竹舊港島以現況而言真的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島」,島嶼的四方被頭前溪包圍,必須透過橋樑或小船連接頭前溪南北岸的陸地,然而舊港島從以前就是一座島嗎?自然的地貌很輕易改變,在河川出海口的堆積地更是如此,因此這份關於舊港島的多物種介紹將從舊港島的歷史與歷史地貌變遷開始說起。
黃思晴、張文、黃筠安、徐智賢、張琦昀、呂宜璇
霜毛蝠又稱亞洲雜毛蝠(Asian Parti-colored Bat),體背暗褐色毛髮,混雜白色長毛,末端呈霜白色,腹部灰白;臉部黑色,嘴吻部突出,兩側有凹陷。臺灣目前看起來應是牠們在全世界分布區域中的最南界。台灣霜毛蝙蝠模式樣本,於1952年由美國學者David H.Johnson在臺中市東勢馬鞍寮採集,是一隻死亡的雄性霜毛蝠,之後五十餘年都未曾有過發現的紀錄。直到2006年8月才由陳家鴻在觀霧捕捉到一隻雌性霜毛蝠。觀霧山區是一個起點,也是牠們返回的地方,山區恆定低溫的冬眠環境,使得其體溫可以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來節省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
牠們離家是為了再返回,飛離山洞後,牠們轉動著頭部,朝四周開闔著嘴發出聲音,與同伴交談,也許正抱怨著同伴距離自己太近了,也不時發出超頻的定位聲探測周遭環境,緣溪行,口渴即飲頭前溪水,肚子餓即享用頭前溪生態圈的蟲蟲大餐。2010年7月,距離頭前溪河岸三公里處的二次世界大戰遺留廢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煙囪牆縫發現霜毛蝙蝠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