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105.11.10-11.11
地點 :台南市區
對象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1年級 學生 50 人、2年級系學會幹部 8人
主辦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 10 屆
關於下山這個活動的開始來自系學會對於北上看展的質疑,在大學之前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我們都有看展經驗,也能利用假日自行去看展覽,北上看展是否有其存在意義?
於是我們有了新想法,我們的生活圈在台南並且就讀臺南藝術大學,但對於這裡的藝術環境、藝術家卻一無所知,並且無深入訪談,甚至對待了一年的台南這有趣且富有故事的藝術古都了解甚少。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希望可以在新的學期開始帶領學弟妹去看看我們所在的台南, 讓這裡的味道風情寫入他們的腦海,然而在能帶領他們之前顯然我們需要先著手於讓我們的夥伴們一起了解這溫暖南國。
前面提到了待一年卻毫無頭緒的我們首先開了一個會議,該怎麼做?於是決定分配工作, 先從學校周遭開始一路到台南市,我們向老師詢問到了大內區隱藏的藝術家們以及他們的聯絡方式,並上網查了一些藝術空間以及老舊藝術社區抑或是年輕工作室等等,大學的我們有很大的問題想問,大學畢業的我們,該何去何從,藉由探訪年輕工作室抑或是團隊我們相信對我們來說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從決定開始這麼做之後,每個禮拜我們都會定期約藝術家或是工作室,瘋狂的騎去台南市摸不著頭緒的了解這些藝術家並且找尋新區域。這麼做的原因不只是希望我們能自己更親身體會台南,每次探訪結束回學校既使累得半死依舊會開小組會議,我們必須做篩選討論,今天所遇到的工作者是否適合帶領學弟妹們去探訪?今天所走的老街是否有故事能向學弟妹們提起?由於人數的眾多工作者們是否願意讓這些甚麼也不懂的人群們在他們的工作是亂逛? 於是經歷許多拒絕、淘汰、確認我們終於訂好這些地方,我們向藝術家們解釋我們的來由、提前約訪、告知人數、安排時間…等。我們期待將我們所感受到的轉達給我們將帶領的新生,並希望可以做到最好。
到了活動當天,配備帶齊,送藝術家的感謝禮、下山的行程發下給每位學弟妹、以及伙伴們的導遊稿一切妥當,在這之中我們負責攝影、負責誘導他們提問,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從藝術家的話語間得到些甚麼、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可以開始警惕並且萌生一些想法。
然而兩天下來我們有了最大的失誤。我們找的幾乎是室外場所,沒有細心準備雨天備案,導致當天夥伴們原本的中午休息時間匆忙地趁學弟妹們解散吃午餐回來前到處尋找可遮蔽並且塞的下 50 幾人的空地。幸好通通都有迅速的解,決然而我們清楚知道如果提前準備好, 或許我們會有更好的選擇。
開了無數次檢討會,並且很感謝成員們給我的包容及配合,活動才能圓滿結束而我們自己也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