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卓越的作家和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戲劇家的作品。
生平
莎士比亞在亞芬河畔史特拉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亞芬河畔斯特拉福,3年後逝世。有關莎士比亞私人生活的記錄流傳下來很少,關於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謎。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並與其他劇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種版本出版,水準和準確性參差不齊。1623年,他所在劇團兩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對開本》,除兩部作品外,目前已經被認可的莎士比亞作品均收錄其中。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為詩人和劇作家,但直到19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並在20世紀盛名傳至亞、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義時期讚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20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並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
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通常被分成四個階段。到15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創作喜劇,其風格受羅馬和義大利影響,同時按照流行的編年史傳統創作歷史劇。他的第二個階段開始於大約1595年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結束於1599年的悲劇《朱利葉斯·凱撒》。在這段時期,他創作了他最著名的喜劇和歷史劇。從大約1600年到大約1608年為他的「悲劇時期」,莎士比亞創作以悲劇為主。從大約1608年到1613年,他主要創作悲喜劇,被稱為莎士比亞晚期傳奇劇。
在他最後的創作時期,莎士比亞轉向傳奇劇,又稱為悲喜劇。這期間主要有三部戲劇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還有與別人合作的《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這四部作品與悲劇相比沒有那麼陰鬱,和1590年代的喜劇相比更嚴肅一些,最後以對潛在的悲劇錯誤的和解與寬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