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證有效的教學法,幫助學生打穩寫作與批判思考的基礎,為長遠的學習與表達力奠定關鍵優勢。多年來,已有數百位學生透過課程大幅進步,持續在思辨力、表達能力、與自信培養中展現成果。
Evidence-based writing classes pave the way to success
We help students build foundational skills to master writ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using an evidence-based, structured methodology to support students’ long-term success. Over the years, hundreds of stud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virtual writing course and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教育科普時間: Common Core
在北美教養孩子,您一定聽過Common Core (全稱為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簡稱CCSS 北美教育標準). 今天來談談Common Core和幫助孩子整全發展的關係。
CCSS是美國推出的一套教育標準,旨在確保全國的中小學生在英語語言藝術(English Language Arts, ELA)和數學(Mathematics)方面達到一致的學術目標,強調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實際應用。
寫作在Common Core中的角色
在英語語言藝術部分,寫作被視為核心技能之一。Common Core要求學生掌握三種主要寫作類型:
說明文:解釋或描述某個主題,注重邏輯和清晰度。
論述文:用證據支持觀點,訓練批判性思維。
敘述文:講述故事,培養創造力。 這些技能隨著年級提升而逐步加深,比如中學生需要學會整合多個來源的資訊,寫出有結構的研究報告。
寫作提升清晰表達,符合Common Core要求
說明文和研究寫作能幫助孩子把想法說得清楚明白。這正是北美教育標準 Common Core 特別看重的能力,不只英文課用得上,歷史、科學課也離不開。而研究寫作更進一步,讓孩子學會找資料、分析資訊,用證據支持觀點。若這學期上不了課,在家您可以鼓勵孩子每天寫幾句日記或小筆記,練習把一天的經歷整理成清晰的句子,培養邏輯感。
訓練思考與組織力,迎接AI時代挑戰
不時不會有爸爸媽媽問我:「現在AI這麼方便,寫作課還有必要嗎?」AI的出現,乍看下改變了遊戲規則。只要輕鬆按鍵,文章自動生成。每個人都可擁有一鍵寫作術。然而,這樣的便利操作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思考的工作,也同時讓渡。並且,創意、批判性思考、價值判斷,更不應讓人工智能代工。
透過寫作思考訓練,年輕的孩子學習判斷資訊的可靠性、觀點串聯的結構,這能讓他們不被網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唬住。
如果您發現孩子寫東西時常常亂成一團,或面對資料不知從何下手,不妨和他們一起試試列個簡單大綱,幫他們把思路理順,這樣一步步提升組織力。
閱讀多不代表會組織,寫作課程是橋樑
有些孩子書讀得多,腦袋裡裝滿知識,但不一定能整理得好。閱讀給他們豐富的素材,但要把這些轉化成有結構的文章,就得靠寫作訓練。寫作思考課程能當個橋樑,教孩子怎麼規劃文章,比如先寫大綱、分段落表達重點,甚至用自己的話重述讀到的東西。在家,您可以試著和孩子聊聊他們最近看的書,問問感想,然後鼓勵他們寫下來,練習把零散的想法變成連貫的內容。
寫作能力奠定學業與職場基礎 在北美,申請大學得寫申請文章,大學裡研究報告和論文更是常態。到了職場,寫報告、提企劃,清晰的表達能讓您的孩子脫穎而出。尤其在AI時代,能把創意和邏輯寫出來的人才不會被技術取代。如果孩子覺得寫作沒頭緒,您可以問問他們的困難點,比如是不是不知道怎麼開頭,然後一起想想解決辦法,幫他們建立信心。
寫作課程增強自信與自我探索 最後,寫作課程不只是技能訓練,還能讓孩子找到自我。他們可以透過寫作探索興趣,也更了解世界。這也符合Common Core希望學生展現個人理解的目標。如果孩子寫作時拖拖拉拉,或東西寫得前後不搭,您可以溫柔地和他們聊聊,問問他們感興趣的主題,然後引導他們把想法寫下來,這樣既練思考,也能讓他們享受過程。
再說一次,寫作很難。而寫作之難,在於寫作的本質不是輸出文字,是思考,是信念的重構與表達。想寫好?得先把事情想清楚。想把事情想好?沒有那麼容易。每種職業都要寫作。職位越高,思考的段位就要越高,要用的寫作能力也越高 — 溝通是寫作;說服是寫作;銷售是寫作;管理,也是寫作。
當資源與時間有限時,做父母的挑戰之一是將力氣花在刀口上。
不時不會有爸爸媽媽問我:「現在AI這麼方便,寫作課還有必要嗎?」
好問題。AI的出現,乍看下改變了遊戲規則。只要輕鬆按鍵,文章自動生成。每個人都可擁有一鍵寫作術。然而,這樣的便利操作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思考的工作,也同時讓渡。
高科技產業的創業教父Paul Graham語出驚人:「再過幾十年,真正能夠寫作的人將所剩無幾。」("... I feel fairly confident about this one: in a couple decades there won't be many people who can write.") 原文章連結 Paul Graham承認:寫作很難。而寫作之難,在於寫作的本質不是寫字,是思考。想寫好?你要先把事情想好。想把事情想好?沒有那麼容易。每種職業都要寫作。職位越高,思考的段位就要越高,要用的寫作能力也越高 —— 溝通是寫作;說服是寫作;銷售是寫作;管理,也是寫作。
親愛的大人們哪,寫作是一面鏡子,幫助作者理順他們的思維,構建邏輯,並通過自己的語言說出屬於他們的故事和觀點。沒人比科學家 Leslie Lamport 講得更一針見血 — 不寫作的思考不是思考,只是自以為有在思考。」寫作,不僅是表達,更是思考,是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整理內心、傳遞價值的過程。
Paul Graham言簡意賅地說:當世界只剩超會寫,和完全不寫的人,世界就等於只剩下會思考的領袖,還有完全不思考的群眾。
你絕對知道自己想待哪一邊。
你我的孩子呢?他們將會在哪一邊?
前兩天,一個家長跟我聯絡。 「老師,孩子跟我說:為什麼還要給我報名寫作課啊?反正有AI幫我寫!」媽媽被問得無語,想知道我的想法。
您自己也疑惑過,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寫作訓練是不是已經過時,只剩考試加分的功利價值?
在教育領域三十年,我自己也是個母親。這個時代的爸媽,要超前部署的種種,很多時候超過我們的能力之外。但若你問我有什麼「教育投資」是三十年來沒有後悔的,我有答案。
那就是清晰的頭腦、良善的覺知、以及堅毅。
我自己的孩子的課外活動不多,但一定不能少的只有兩者:運動、以及寫作。運動的好處,不需要我多提,關注孩子教育的你我一定都了然於心。而寫作,不僅僅是完成文章,而是邏輯與思考的強度運動。
寫作,是思考的魔法
想像一下,您的孩子坐在桌前,面對一道作文題,手中的筆開始在紙上跳舞。這個過程,不是單純把字填滿格子,而是像在腦中搭一座橋—從混亂的想法到清晰的論點,從零散的感受變成動人的故事。特別是說明文寫作,它要求孩子們條理分明地解釋一個概念或分析一個問題,這直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對中學生來說,這不僅是應對學業的利器,更是培養清晰思考的基石—無論未來面對數學難題還是人生選擇,這份能力都將伴隨他們。這不只是考高分的捷徑,更是成為一個有條理、有深度的人的第一步。
寫作,是心靈的鏡子
初中、高中,正是孩子們探索自我、面對成長困惑的年紀。他們可能不擅長說出口,但透過寫作,他們能傾訴、反思,甚至找到方向。我曾聽過一個學生說,他在寫日記時發現自己其實很在意朋友的看法,於是開始學會溝通;另一個孩子在寫故事時,把對未來的夢想藏進主角的冒險裡。說明文寫作雖然看似嚴肅,卻能讓孩子學會用客觀的語言整理內心的想法,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出口。這門課不只是應試訓練,而是一個溫暖的空間,讓孩子認識自己、表達自己,這份自信和情感的智慧,是多少分數也換不來的財富。
寫作,是未來的通行證
您或許會想:「AI都能寫文章了,孩子還需要學嗎?」這倒是真的,就連現在的寫作課作業,都有孩子偷偷用AI完成,交上一篇流暢但毫無靈魂的文章,讓老師看了啼笑皆非。但AI只是工具,真正掌控它的是人。說明文寫作尤其重要,因為它教孩子如何結構化地呈現事實和觀點—這正是未來職場和學術的核心技能。無論是寫一封說服客戶的郵件、一份打動人心的企劃案,還是申請大學時的自我陳述,中學生需要在這階段打好基礎,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AI可以潤飾,但前提是孩子得先有自己的框架和想法,這正是說明文課程能給的。
寫作,是創造的火花
寫作不只是實用的工具,更是點燃創造力的火花。說明文寫作雖然不像故事那樣浪漫,卻能讓孩子學會用精準的語言解釋複雜的事物—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當他們在課程中剖析一個科學原理或社會現象,他們不僅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還可能激發對未來的想像。這些經驗不只豐富他們的內心,還可能成為未來的起點—或許您的孩子會用這份能力成為科學家、記者,甚至用文字改變世界的領袖。AI可以生成內容,但那份屬於人類的原創感動,永遠是孩子們獨有的禮物。
給孩子一個機會
寫作訓練的價值,遠遠超過考試的分數,尤其是即將開始的說明文寫作課程,它將為中學生奠定邏輯、表達和自信的基石。它是孩子與自己對話的橋樑,是他們走向世界的敲門磚,更是一把啟動未來的鑰匙。讓孩子加入這門課吧,不是為了逼他們拿高分,而是給他們一個機會—在這個AI時代,成為不被取代、更有溫度的人。當他們提筆寫下第一個字,您會發現,那不只是文字的開始,更是他們成長的印記。
真正的學習有時沒那麼舒服」(Learning is supposed to be uncomfortable) 你同意嗎?我同意。
我兒子有一次上完寫作課氣呼呼的下樓,
跟我抱怨:「為什麼要教這麼難?比學校老師教得還難?」
我問青少年發生什麼事,他略帶委屈的告訴我,
學校老師只要他們寫幾段、多少字都沒關係,
但在寫作課裡,老師要他們設定自己的目標,完成一篇長文。
一篇不僅自己滿意、還得用到所有所有在課堂中學到的技巧的長文。
這對他來說,簡直新聞。
經營這個課程多年,聽到許多家長正面的鼓勵與感謝,
每次收到這樣的訊息,自然高興不已。
這表示課程的方向與老師的教學成功了,孩子們想得更清楚、表達地更好了。
然而,也有很多我放在心裡的評價
「可以請老師多講點笑話嗎?我小孩覺得課程不夠有趣。」
「老師改得有點多,孩子覺得挺挫折的,我們就不續課了。」
「小朋友喜歡熱鬧一點的氣氛.....」
還有家長告訴我:
「課程內容很好。但是,孩子覺得每週要完成作業,壓力有點太大...」
理解。
父母之途,總是在為孩子踩油門、踏煞車之間不停地自我詰問。
希望孩子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長大,是嗎?
但是我們也都明白:有價值的事物,大多需要付代價擁有。
認知心理學家Dr. Art Markman 是大腦學習科學研究的翹楚,
他重申了一個(現在已經不流行的)概念:真正的學習常常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
事實上不只他,Peter Bregman 在Harvard Business Journal 的一篇文章強調:
「學習不只是行為,學習的過程很大一部分與情緒相關。學習新技能時所遭遇的困難與挫敗,是人們本性想規避的,因此學習新事物難就難在這:令人感到不舒適。」
這個概念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中,不容易說。或者,容易被誤會。
若您與我一樣都在北美,看看周邊的學校、社區如何規劃孩子的日常行程與活動,
大概可以了解我的意思。
在也許是出於好意的決策下,學習不知不覺的淺化。
因為為數不少的父母甚至教育者相信:「不Fun=不engaging」
以「樂趣」作為好壞的標準,令我緊張。
我告訴我的老師們,他們不需要「娛樂」寫作課的學生。
Don't get me wrong! 千萬別誤會。
我不是那種正經八百上我的課不準露牙齒笑的老古板。
Come on, 問問上過我課的學生,I am all for fun, and I am fun.
(我的Line 帳號可是 PlayfulMama呀!)
But I am even more for true learning!
對我來說,比一個嗨翻天的班級更重要的:
孩子真正在課程中、以及課程外的練習裡學到東西。
必須平衡報導一下:
孩子們上完寫作課下樓,通常是挺開心的。
因為這群我精挑細選的老師,比你我更不能忍受枯燥無聊的照本宣科。
但是,他們更不能妥協的是教學的品質與孩子們的進步。
經營這個課程多年,第一批寫作課程的學生都已經要申請大學了。
我仔細看了一下這個秋天上課的名單,發現有幾十個孩子是跟著這個課程長大的。
我問家長為什麼繼續上課,大部分沒長篇大論回答我,
只是說:「因為很有用。」
喜歡老師,課程有時很有趣、喜歡跟老師同學討論,
但是說實在的也不輕鬆。
我們幫孩子尋找的,就是這樣的平衡。
因為生命的樣貌,便是如此。
那年八月,也是夏天的尾巴,
我帶著升三年級的兒子到附近的圖書館預訂了一個study room.
心裡想的是:馬上要開學,快樂(放縱)了一個暑假,總得確定九九乘法表還會背、字還會寫吧?
九九乘法表還在,呼,好險。
那麽,就寫個前兩天到theme park+海邊四天三夜的遊記,也算任務圓滿達成了。
我還告訴他,咱們work hard, play hard, 一會兒寫完遊記,帶他去吃冰淇凌。
於是公子打開筆記本奮筆疾書,洋洋灑灑地寫了......五句話,
便瀟灑地的宣布:「我寫完了!我們可以去吃冰淇淋了!」
四天三夜的旅行,掐頭去尾少說也有80個小時,五句話就交代完畢?!
這提綱挈領的超能力,讓我驚訝/驚嚇不已!
我深呼吸了一大口氣,說:「你想想看你去做了什麼、有什麼好玩的,多寫一點啊!」
只見公子眉頭一皺,又打開沈重的筆記本書頁,陷入沈思。
這說也奇怪,頭好像也變得沈重,越掉越低,過不多久,整個臉頰已經黏在冰涼的書桌上。
過了十分鐘,終於,筆記本上多了兩句話:
"We also got ice cream. It was really really really yummy!!"
這筆,還握在手上,他看著筆記本、筆記本看著他,
他寫著寫,就這麼默默地哭了起來...
為娘的我,心裡跟那個還沒吃到的冰激凌一樣,很冰涼。
我也想哭,只是我哭不出來。
--------------------------------------------------------------------
對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孩子來說,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缺乏細節。
「那個地方超好玩!」
「香草冰淇淋好好吃。」
「我最喜歡的老師是XXX,因為她很棒。」
Period.
這很正常。
Writing的發展從習得紙筆書寫、拼字開始,
第一階段的任務是「能寫」,把要說的話寫出來。
從只能說到開始能夠書寫,是重要的突破。
由寫字進入寫作,看似自然,實則是思考與表達方式的大轉彎。
口語表達是直覺是的,大多時候說者不需要透過言語重複描繪所在的情境,因為對話的另一方也在場。但是,文字作為表述情境、發抒意理的途徑,孩子要學習將那些「不用說出來的細節」寫進文章裡面。
這就是讓許多孩子卡住、覺得自己「不會寫作」的緣由。
事實上,沒有不會寫作的孩子,只有不夠適切的引導。
表情達意是人的生存本能。透過溝通,人們能夠在關係滿足需求,順利成長。
寫作的能力,相等於觀察、思考、情緒辨識、以及邏輯解構的素養。小學與初中階段的孩子所需要的是大量的閱讀、示範、討論、以及對於其輸出(也就是孩子寫出來的文章)的回饋。
少有所謂的「天生寫手」,但每個人都能夠學好寫作,也都應該擁有清晰的表達能力。
於是,便有了這個課程的誕生。
The Joy of Writing的核心價值在於:
- 以多元且貼近生活的素材,提高學習興趣
- 讓經驗豐富的寫作教練,引導孩子深刻思考題材
- 透過每週修改作業,與孩子在紙上持續對話,深化內容
- 幫助孩子長出自行訂正的能力,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寫作
因為寫作,從來不只是寫作。
"If you can't write clearly, you probably don't think nearly as well as you think you do." - Kurt Vonnegut
你以為自己懂了。但若寫不清楚、恐怕你的思維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清晰。
期待孩子習得寫作的素養,不止是為了要提交一篇課堂上需要的作業,而是作為一個「人」要與世界、與另外一個人連結的需求。這樣的素養,從不退流行。
故事後記:
那個在圖書館study room哭泣的小男孩漸漸長大。
現在信手捻來就是五、六百字,
學校的paper對他來說大多時候是小菜一碟。
過去幾年來,天天寫日記,空閒時讀自己的日記還會會心一笑。
這個理工男,長出對於寫作的自信,
他以後不需要成為一個作家,
但幾年來在寫作課裡的深蹲,已為他奠定了紮實的溝通能力與深思的素養。
這是為人父母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