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振興—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圓滿結束
111年6月9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新聞稿》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4597luz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對臺灣藝文產業之衝擊,扶植產業人才培育不中斷,文化部辦理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方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吳權坤司阜、日式大木作匠師吳嘉祥司阜以及瓦作匠師紀毓禮司阜,委託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以下簡稱「匠師協會」)與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正高工」)合作辦理「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
經過9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於111年6月3日圓滿完成。本計畫由3位匠師手把手指導中正高工27位高三學生,從無到有搭建一座日式屋頂,實際操作日式大木作及瓦作的工具、工序及工法,落實校園防疫不停,學習不止之精神,讓參訓的高三生為自己留下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與跨科合作的經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感謝高雄市教育局及中正高工在疫情艱困下,仍克服萬難與匠師協會合作,引導學生學習文化資產傳統修復技術,落實文化資產教育校園扎根。
文資局說明,蘇貞昌院長於「行政院文化會報」第5次會議指示,對於文化資產保存修復人才的培養,應長期投入資源及給予保障,並賦予其尊榮感,並應思考如何與學校體系結合。因此文化部已訂定發布傳統匠師薪資參考基準應達每日新臺幣3,922元以上,同時鼓勵工程主辦單位於開工或落成典禮,邀請傳統匠師出席並予以嘉勉表揚。文資局亦針對傳統匠師分級制度修訂相關子法予以提供制度保障,希望能吸引年輕人投入文化資產修復產業,真正落實在技職紮根。
本次計畫融合了傳統匠師的專業知識、技術與技職學校的現代課程、師資訓練,讓建築科、冷凍科及資訊科三科系共27位學生,能從不同的專業領域延伸學習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實踐融入文化資產議題教育,實際提供學生體現溝通合作、思考行動的文化素養課程,相信本次參與的高三學生都已留下美好回憶及難忘經驗,也給自己帶來最美好的畢業禮物。
中正高工畢業生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一座日式屋頂
111年7月2日《波新聞》記者陳穎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qaljofr
文化部推出「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補助專案,其中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與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與共同提出「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在眾多計畫中獲得評審青睞。
經過九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以及學習大木作、瓦作工序,上月六日完工後,於結業式上高三畢業生也將這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為疫情中的畢業季增添日式風情。
完成後的日式屋頂,設置在學校大門前入校的空地上,讓學生伸手即可觸摸到各式構件,瞭解到屋頂的構造、工法,讓許多學生、家長都感到有趣與新奇,也讓中正高工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在國際交流時發揮特色。
此次參與學生有建築科、冷凍科與資訊科等三科27位學生,學生背景多元,都用心完成此項作品;如冷凍科學生參與,在日式屋頂與建物裡進行空調安裝,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構架有所了解,對於未來的升學與就業都非常有幫助。
從未學過木工的冷凍科畢業生邱相溢,因參加課程而引發興趣,決定在暑假到吳嘉祥匠師的工地打工、學習更多實務技能。建築科畢業生蘇珮芸與陳芊妤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高中生涯,會以「蓋一座日式屋頂」來畫下句點。過程中流下許多汗水,超級值得,因為這就是我們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也是自己的成年禮
中正高工結業式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藍素華科長表示文化部致力於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的相關推廣活動,從匠師的培訓與認證,到透過「教師赴公民營研習」培訓技職教師,讓匠師與技職教師、學生共同實作,從中交流、培養默契,播下未來合作的種子,中正高工的作品具代表指標性意義。
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楊松翰老師與吳嘉祥匠師,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受到評審青睞。最後獲得古蹟匠師協會與中正高工的全力支持,申請「振興方案」,邀請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即將畢業的中正高工學生,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屬於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以多年工作歷練向畢業生們分享一技在身,受用無窮。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說,本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中正高工設科多元,人才濟濟,也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楊松翰老師說,因為漢式建築對技術型高中學生而言,難度較高,所以選擇日式構架作為初體驗,生活中常見日式建築,因此產生構想,將構想在校園實現。
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學校雖全面線上學習,但中正高工克服萬難,在萬全防疫作為下,完成這次實體戶外實作的教學活動,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教育局都會全力支持。
一座「日式屋頂」中正高工畢業生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
111年7月3日《台灣新生報》記者陳秋香、何弘斌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7r5pfhu
文化部推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類補助專案,其中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與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與共同提出「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在眾多計畫中獲得評審青睞;結業式上高三畢業生也將這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為疫情中的畢業季增添日式風情。
該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楊松翰老師參與文化部資產局舉辦教師赴公民營研習,與同組吳嘉祥匠師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受到評審青睞,最後獲得古蹟匠師協會與中正高工的全力支持,申請「振興方案」,邀請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即將畢業的中正高工學生,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
這次參與學生有建築科、冷凍科與資訊科等三科二十七位學生,學生背景多元,都用心完成該項作品;如冷凍科學生參與,在日式屋頂與建物裡進行空調安裝,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構架有所了解,對於未來的升學與就業都非常有幫助。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屬於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以多年工作歷練向畢業生們分享一技在身,受用無窮。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提到,該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中正高工設科多元,人才濟濟,也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高市府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指出,在疫情影響下,學校雖全面線上學習,但中正高工克服萬難,在萬全防疫作為下,完成這次實體戶外實作的教學活動,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教育局都會全力支持。
完成後的日式屋頂就設置在學校大門前入校的空地上,讓學生伸手即可觸摸到各式構件,了解到屋頂的構造、工法,讓許多學生、家長都感到有趣與新奇,也讓中正高工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在國際交流時發揮特色。
中正高工畢業生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 一座「日式屋頂」
111年7月3日《今傳媒》記者李祖東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8vnugg2
文化部推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類補助專案,其中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與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與共同提出「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在眾多計畫中獲得評審青睞。
經過九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以及學習大木作、瓦作工序,上月六日完工後,於結業式上高三畢業生也將這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為疫情中的畢業季增添日式風情。
完成後的日式屋頂,就設置在學校大門前入校的空地上,讓學生伸手即可觸摸到各式構件,了解到屋頂的構造、工法,讓許多學生、家長都感到有趣與新奇,也讓中正高工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在國際交流時發揮特色。
此次參與學生有建築科、冷凍科與資訊科等三科27位學生,學生背景多元,都用心完成此項作品;如冷凍科學生參與,在日式屋頂與建物裡進行空調安裝,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構架有所了解,對於未來的升學與就業都非常有幫助。
從未學過木工的冷凍科畢業生邱相溢,因參加課程而引發興趣,決定在暑假到吳嘉祥匠師的工地打工、學習更多實務技能。建築科畢業生蘇珮芸與陳芊妤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高中生涯,會以「蓋一座日式屋頂」來畫下句點。過程中流下許多汗水,超級值得,因為這就是我們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也是自己的成年禮
中正高工結業式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藍素華科長表示文化部致力於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的相關推廣活動,從匠師的培訓與認證,到透過「教師赴公民營研習」培訓技職教師,讓匠師與技職教師、學生共同實作,從中交流、培養默契,播下未來合作的種子,中正高工的作品具代表指標性意義。
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楊松翰老師與吳嘉祥匠師,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受到評審青睞。最後獲得古蹟匠師協會與中正高工的全力支持,申請「振興方案」,邀請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即將畢業的中正高工學生,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屬於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以多年工作歷練向畢業生們分享一技在身,受用無窮。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說,本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中正高工設科多元,人才濟濟,也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楊松翰老師說,因為漢式建築對技術型高中學生而言,難度較高,所以選擇日式構架作為初體驗,生活中常見日式建築,但同學們卻好像不太認識,因此產生構想,因此將構想在校園實現。
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學校雖全面線上學習,但中正高工克服萬難,在萬全防疫作為下,完成這次實體戶外實作的教學活動,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教育局都會全力支持。
中正高工畢業生循古禮製作「日式屋頂」成為畢業禮物
111年7月3日《漾新聞》記者陳雯萍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7xlb2g5
高雄市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楊松翰結合文化部疫後藝文振興「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類補助專案,攜手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合作,並請來匠師吳嘉祥,指導畢業班的學生製作「日式屋頂」,不僅讓學生們學到建築工藝,也成為畢業生們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
目前座落在學校大門口空地上的日式屋頂,是由建築科、冷凍科、資訊科27位學生,進行了九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以及學習大木作、瓦作工序終於完成,讓學生伸手即可觸摸到各式構件,了解到屋頂的構造、工法,讓許多學生、家長都感到新奇有趣。
比較特別的是冷凍科學生在日式屋頂與建物裡進行空調安裝,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構架有所了解,對於未來的升學與就業都非常有幫助。從未學過木工的冷凍科畢業生邱相溢,因參加課程而引發興趣,決定在暑假到吳嘉祥匠師的工地打工、學習更多實務技能。
建築科畢業生蘇珮芸與陳芊妤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高中生涯,會以「蓋一座日式屋頂」來畫下句點。「過程中流下許多汗水,超級值得,因為這就是我們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也是自己的成年禮。」
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楊松翰老師參與文化部資產局舉辦教師赴公民營研習,與同組吳嘉祥匠師,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獲得古蹟匠師協會與中正高工的全力支持,申請「振興方案」,邀請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即將畢業的中正高工學生,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科長藍素華特別在學校結業式表示,老師們從匠師的培訓與認證,到透過「教師赴公民營研習」培訓技職教師,讓匠師與技職教師、學生共同實作,從中交流、培養默契,播下未來合作的種子。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屬於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以多年工作歷練向畢業生們分享一技在身,受用無窮。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說,本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校長高瑞賢表示,中正高工設科多元,人才濟濟,也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表示,中正高工克服疫情的困難,完成這次實體戶外實作的教學活動,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教育局都會全力支持。
一座「日式屋頂」中正高工畢業生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
111年7月4日《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dmtdfs6
中正高工建築科、冷凍科與資訊科等三科27位學生,在古蹟匠師協會多名匠師指導下,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並獻給學校,完成的「日式屋頂」設置在校園空地上,讓在校學生伸手可觸摸,了解屋頂的構造,也讓該校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
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楊松翰參與文化部資產局舉辦「教師赴公民營研習」,與同組匠師吳嘉祥,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受到評審青睞,並申請補助,最後邀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中正高工學生完成。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為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也說,該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楊松翰說,漢式建築難度較高,所以選擇日式構架作為初體驗,生活中常見日式建築,因此將構想在校園實現。建築科畢業生蘇珮芸與陳芊妤說,從來沒想過高中生涯,會以「蓋一座日式屋頂」來畫下句點。過程中流下許多汗水,超級值得,這是他們要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也是自己的成年禮。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中正高工日式屋頂作品,獲文化部工藝推廣計劃評審青睞
111年7月7日《台灣好新聞》記者許高祥
新聞連結:https://tinyurl.com/2qvbu8pr
文化部推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類補助專案,其中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與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與共同提出「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在眾多計畫中獲得評審青睞。
經過九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以及學習大木作、瓦作工序,上月六日完工後,於結業式上高三畢業生也將這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為疫情中的畢業季增添日式風情。
完成後的日式屋頂,就設置在學校大門前入校的空地上,讓學生伸手即可觸摸到各式構件,了解到屋頂的構造、工法,讓許多學生、家長都感到有趣與新奇,也讓中正高工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在國際交流時發揮特色。
此次參與學生有建築科、冷凍科與資訊科等三科27位學生,學生背景多元,都用心完成此項作品;如冷凍科學生參與,在日式屋頂與建物裡進行空調安裝,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構架有所了解,對於未來的升學與就業都非常有幫助。
從未學過木工的冷凍科畢業生邱相溢,因參加課程而引發興趣,決定在暑假到吳嘉祥匠師的工地打工、學習更多實務技能。建築科畢業生蘇珮芸與陳芊妤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高中生涯,會以「蓋一座日式屋頂」來畫下句點。過程中流下許多汗水,超級值得,因為這就是我們送給學校的畢業禮物,也是自己的成年禮。
中正高工結業式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藍素華科長表示文化部致力於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的相關推廣活動,從匠師的培訓與認證,到透過「教師赴公民營研習」培訓技職教師,讓匠師與技職教師、學生共同實作,從中交流、培養默契,播下未來合作的種子,中正高工的作品具代表指標性意義。
作品是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楊松翰老師與吳嘉祥匠師,腦力激盪下產出教案,受到評審青睞。最後獲得古蹟匠師協會與中正高工的全力支持,申請「振興方案」,邀請文化部吳權坤匠師、紀毓禮匠師、邱上嘉教授、林文清講師、張福輝講師等文化資產界的重量級講師,共同指導即將畢業的中正高工學生,遵循古法,完成一座「日式屋頂」。
關鍵推手吳嘉祥匠師,屬於文化資產界新生代匠師,擅長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以多年工作歷練向畢業生們分享一技在身,受用無窮。古蹟匠師協會理事長劉木取說,本案是協會傳統工藝匠師與技職學校師生首次合作,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他,所以「每天都從嘉義開車到高雄報到」,因為「學生想學傳統工藝,當然要挺學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中正高工設科多元,人才濟濟,也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肯定與支持,讓學生的平時所學,能融入於古蹟建築修復工法,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的延伸觸角,讓傳統古蹟修復匠師團體與學校合作的優點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