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參與課程製作日式屋頂贈學校
111年7月15日《新高雄新聞》記者薛琬臻、陳賢忠
新聞連結:https://youtu.be/27x1-xpoR2s
記者:中正高工與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合作,提出的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獲得文化部的補助。27位來自不同科別的畢業生,經過9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製作一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作為未來日式建築教育推廣教材。
建三孝廖韋廖:這個榫孔,裡面比較不平整,修平整之後,榫頭比較好裝入榫孔。
記者:學生示範日式房屋最重要的榫接技法,來自中正高工建築科、冷凍科和資訊科等27位學生,經過9天的理論與實作課程,製作出這座日式屋頂獻給學校。
建三孝廖韋廖:我之前其實就已經很想要學木工課程,整個屋架做完的時候,給我的成就感跟整個震撼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記者:中正高工與中華民國古蹟暨歷史建築匠師協會合作,共同提出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獲得文化部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推廣活動類補助專案,讓對古蹟保存有興趣的學生獲益良多。
建三孝廖韋廖:可以希望往文化資產保存這個方向走,這個部分比較少人去做,尤其是木作的部分,都已經比較算年邁的師傅,就是希望有新的一代可以去接應這個部分,因為文化保存這部分其實不簡單,很多的工法跟技巧都要去學,慢慢磨練。
建三孝葉于箏:這不是我第一次接觸,第一次接觸在高二的時候,松翰老師帶我們去臺中的文化資產園區,才越發對這個文化資產,越來越有興趣,最後也在學校用日式屋頂,完成這個文化資產的成果,希望未來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將文化資產,融入自己的未來一部分。
記者:透過匠師手把手指導,直到從屋頂的構造工法,甚至是磚瓦上屋架、堆疊到固定,27位來自不同科別的畢業生,共同完成這座日式屋頂,不僅能為學生的高中生涯留下寶貴經驗,也是未來日式建築教育推廣的最佳示範教材。
校長高瑞賢:學生在建築這個行業裡面,我想不只只有建築的學生需要,冷凍科學生,未來整個古蹟或者是建築完成好之後,難道冷氣不需要嘛?非常需要啊!配合現在的科技進步,資訊的領域方面的東西,要不要進到裡面去?一定要啊!所以這樣的一個計畫,讓我們學校很多科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其他科,包括機械科、汽車科,或者其他的各領域的學生都能夠進來,一起把這樣的課程讓他更活化。
楊松翰老師:同學學會了,不論他要升學或是就業,都有很好的影響,因為最近法規也通過了,只要能夠拿到文化資產認證的匠師,每天的薪資有保障3900多元,比起一般外面的匠師來的更有保障。
記者:完成後的日式屋頂,就設置在學校大門前的空地上,讓學生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各式構建,不但讓學生跨領域學習,有更多元延伸觸角,也讓中正高工成為南台灣日式建築的推廣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