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古法打造木屋頂送給學校當畢業禮物
111年7月4日《都會新聞》記者賴昌邦、蕭誼諠
新聞連結:https://youtu.be/zK6K5QY2FjY
記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拿起鑿刀,修整木料中的卡榫,讓兩塊木料在榫接時,能夠無縫接軌。
建三孝廖韋廖:鋸的時候,一定不能鋸超過,不能往裡面鋸,只能往外面鋸一點點,然後之後再使用鑿刀修鑿,把旁邊一些多餘的部分修掉,也不可以修太多。
楊松翰老師:古蹟修復,尤其是大木做,第一個,學校現場其實也需要這樣的教學,第二個,業界其實也很需要這樣的人才,因為我們已經面臨了很大的人才斷層。
記者:除了要加長兩塊木料之外,木造屋頂中還有梯形和3角形的木料接合,都需要老匠師手把手的現場指導,雖然只有9天的課程,但學生們都受益良多,也對木構建築的修復和保存產生興趣和使命。
建三孝葉于箏:我才越發對這個文化資產越來越有興趣,最後也在學校用日式屋頂來完成這個文化資產的結果,也希望未來就是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將文化資產融入自己的未來一部分。
建三孝廖韋廖:古蹟修復這個部分比較少人做,尤其是木作的部分,師傅都已經比較算年邁了,所以是希望有新的一代,可以去接應這個部分,因為文化保存這部分其實不簡單,很多的工法跟技巧,都要去學,慢慢磨練。
記者:這項日式屋頂構造保存技術教育推廣計畫,是中正高工和中華民國古蹟及歷史建築匠師協會共同提出,獲得文化部補助,計畫中也結合建築科、冷凍科和資訊科學生的專業,在畢業前對日式屋頂架構有深入瞭解,對於未來的升學就業都很有幫助。
楊松翰老師:不論他要升學或是就業,都有很好的影響,因為我們目前在最近的法規也通過了,只要是能夠拿到文化資產的認證的匠師,每天的薪資有保障3900多元,比起一般外面的匠師來的更有保障。
校長高瑞賢:古蹟或者是建築完成後,難道冷氣不需要嘛?非常需要啊!配合現在的科技進步,資訊的領域方面的東西,要不要進到裡面去?一定要啊!所以這樣的一個計畫,讓我們學校很多科的學生,都能夠進來參與。
記者:古蹟修復中,常會有許多木構建築,需要有經驗的木作師傅指導修復,透過這項計畫,將傳統工藝匠師和技職學生合作,希望將這項木作技藝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