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 is a project by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IMU) and was proclaimed by UNESCO.

國際數學日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 是全球性的數學節日,每年在 3 月 14 日這天我們邀請所有喜愛數學的團體,透過舉辦活動給學生及一般民眾來響應這個專屬於數學的日子。

3 月 14 日也被表示為 3.14,恰好是圓周率 π 的近似值,全球許多數學迷將這一天稱為 Pi Day,並且不約而同地進行各種數學相關之趣味活動慶祝,例如: 吃個派(pie)、數學趣味猜謎、數學競賽、展覽及表演。
國際數學聯盟 (IMU) 在 2019 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申請制定,正式於 11/26 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將每年 3 月 14 日定為

 國際數學日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 

目標是藉機向大眾宣傳數學,讓民眾有機會親近數學,認同數學,並且了解數學在教育、科技、經濟、文化...等面向之重要性,期望藉由相關活動為學生、教師、女性及人類社會帶來助益。
每年國際數學聯盟 (IMU) 將會訂出一個新主題,鼓勵全球數學團體運用創意,讓活動更有趣味,讓關注的議題被凸顯,將數學與各種領域、想法和創意做連結。

2025 主題:數學、藝術與創意

Mathematics, Art and Creativity

官網 https://www.idm314.org/

台灣自 2019 年起積極響應國際數學日的號召,由中華民國數學會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數學組以及中興大學理學院科教中心共同舉辦首屆慶祝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包括Pi Day茶會、Pi秀表演以及世界級科普講座等,吸引了眾多數學愛好者參與。自此之後,每年 3 月 14日前後,台灣各地持續舉辦多樣化的國際數學日慶祝活動。例如 2021 年,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中華民國數學會合作,策劃了以「UniMath:Taiwan π Day」為主題的活動,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和互動,特別是向全台灣各地區召集了超過萬名學生,共同完成一項【萬人布豐投針】估算圓周率的創舉,讓許多師生和民眾體驗真正動手玩數學的樂趣。臺灣科學教育館,中華民國數學會,數學研究推動中心,數感實驗室,玩藝數幾何之森,藝數摺學,Edu創作社,以及台灣許多數學團體和老師,攜手合作數學日活動已經邁入第五年。

今年 2025 國際數學日的主題為「數學、藝術與創意」(Mathematics, Art, and Creativity)。為此,#中華民國數學會#臺灣科學教育館 將於 3 月 8 日(六)和 3 月 9 日(日)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邀請親子一同動手動腦,感受數學與藝術交織的魅力。

活動亮點包括:

這些活動旨在透過多元且趣味的方式,讓大眾體驗數學的美妙,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創造力。歡迎親子同樂攜伴參加,共同慶祝2025年國際數學日。

極大極小劇場舞台區節目表 

在任何時代,㇐個女子想克服反女性教育的限制,往往需要有熱烈的決心及不計得失的豁達。於此,我們要介紹幾位不凡的女子,在數學領域中克服重重障礙,縱橫馳騁且聲名卓著,她們活耀的時代貫穿了整個數學史,㇐起來認識她們吧! 

AI的發展讓我們邁入新的科技生活,同時孩子的學習、教育也將有巨大的轉變。在這場講座中,我們將分享數感實驗室如何運用AI進行數學詩的創作,讓大家看見未來數位共學的一種可能性。 

她,是好萊塢電影明星,也是WiFi科技的發明者;在世界大戰的年代,她以諸多不同的頻率和面貌活躍,如今卻鮮少有人記得她的名字…EDU創作社,這次將以獨角戲音樂劇的形式,透過被附身的女演員貝拉,帶領大家認識這位與眾不同的女性科學人——海蒂拉瑪。  

Einstein,德文的意思是「一塊石頭」,是數學家們最近才破解的超級難題,也是2025年臺灣國際數學日的主題,邀請大家來組隊進行PK戰,破解愛因斯坦磚難題。 

到底是數學? 還是魔術? 將展現數學知識與魔術這兩門學問結合,展現跨界結合的新力量,向大小朋友展現數學的魅力與神奇。 

你知道這小小一個方塊隱含哪些數學概念嗎? 蘊藏著什麼的數學原理呢?身為世界魔方聯盟認證員的郭君逸老師,將要帶大家思考如何用數學的計算來解開魔方的秘密,快點一起來挑戰吧! 

各式各樣的魔方到底該如何解呢? 原來這都是有公式的,擅長魔術方塊的阿強老師,將會在現場實際示範,如何”撥來撥去”解開各種不同的魔方,大朋友小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喔! 

近年來雙語已成為臺灣教育學習風潮,本場次將以雙語進行互動短講,帶領現場參與親子、家長與教育工作者,一同體驗雙語數學的魔力。 

本次講座特邀請狄百彥教授,帶領大家探法國數學學派的特色與發展歷程,並聚焦 布萊茲·帕斯卡(1623-1662) 的數學研究與發明,使年輕世代能重新認識這位才華橫溢的數學家。活動內容將涵蓋 帕斯卡三角形與矩陣、帕斯卡定理及帕斯卡計算器。 

她,是好萊塢電影明星,也是WiFi科技的發明者;在世界大戰的年代,她以諸多不同的頻率和面貌活躍,如今卻鮮少有人記得她的名字…EDU創作社,這次將以獨角戲音樂劇的形式,透過被附身的女演員貝拉,帶領大家認識這位與眾不同的女性科學人——海蒂拉瑪。  

主辦單位

辦單位

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數學組

合作單位

數學建模黑客松



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