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輪甲車液氣式避震器控制邏輯設計(1/2)(2/2) (主持人,軍備局) 111.1~112.12
液氣式懸吊系統之特性分析與可調阻尼避震器之控制
電動巴士獨立輪懸吊系統之設計分析 (主持人,工研院) 111.5~111.12
整合驅動、剎車、轉向與懸吊之獨立模組的設計分析
整合深度學習智慧感知與自主決策技術於國產化主動懸吊系統研製(1/3)(2/3)(3/3) (共同主持人,國科會) 108.6~110.5
配置氣壓懸吊&可調阻尼避震器車輛之舒適性和操控性控制
–新型2F1R機車前懸吊機構之設計分析。
–利用螺桿機構主動調整轉向機構之幾何,以改善車輛低速過彎之靈敏性(阿克曼幾何)及高速過彎之穩定安全性(平行幾何)。
–發展出一組可依荷重改變,且滿足最小外傾及前束角變化率、最少側傾高度變化率等設計目標之硬點可調整式懸吊系統
–以簧上質量轉移之創新概念進行懸吊系統參數及吸振器參數之最佳化設計
–利用吸振器自由運動的共振特性,加快發電機導體切割磁場之相對速度,以此創新概念提高輛振動能的回收效率
–利用可變幾何懸吊系統進行高齡者智慧型輕量移動載具之防翻控制
–解決使用輪毂馬達之電動車舒適性問題
–窄高型四輪電動車自傾懸吊系統之設計與控制,包含前後輪內傾式懸吊機構之類型與運動分析、及轉向傾斜(Steering Tilt Control, STC)與直接傾斜(Direct Tilt Control, DTC) 控制策略之整合
–主動調整懸吊機構之幾何方位以改善車輛之翻滾性能
–隨行車狀態調整避震器阻尼係數,同時提高車輛之舒適性與操控性
–運用懸吊導數法(Suspension Derivative)配合桿長不變原理分析多連桿懸吊機構之運動。
–進行力量之分析及其對懸吊幾何之影響
–運用平面迴路方程式分析雞胸骨式(Double Wishbone)與麥花臣支柱式(Macpherson Strut)等類平面懸吊機構之運動
–運用座標轉換分析擺動車軸式(Swing Axle)、拖曳臂式(Trailing Arm)與半拖曳臂式(Semi-Tailing Arm)等單一轉軸懸吊機構之運動